(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二 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第5讲 西方工业文明的曙光——工场手工业时期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993254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2.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二 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第5讲 西方工业文明的曙光——工场手工业时期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二 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第5讲 西方工业文明的曙光——工场手工业时期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二 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第5讲 西方工业文明的曙光——工场手工业时期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二 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第5讲 西方工业文明的曙光——工场手工业时期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二 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第5讲 西方工业文明的曙光——工场手工业时期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二 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第5讲 西方工业文明的曙光——工场手工业时期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二 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第5讲 西方工业文明的曙光——工场手工业时期课件(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讲 西方工业文明的曙光工场手工业时期,从新航路的开辟到工业革命前(15世纪末至18世纪60年代)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也是人类从传统社会迈向近代社会的前奏。 1.政治上:英、美等国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2.经济上: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欧洲封建制度逐渐解体,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并进一步拓展。 3.思想文化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批判封建思想,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欧洲近代科学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蕴含人文精神的文学艺术逐渐兴起。,阶段一

2、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经济(1518世纪中期),1.新航路的开辟,2.早期殖民扩张,考法1 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的影响,典例1 (2018全国,33)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考题点评 本题运用坐标图为载体考查近代欧洲的殖民扩张,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注意坐标图反映的奴隶贸易数量的变化。 解析 由图可知1618世纪奴隶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联系所学可知奴隶贸易是欧洲资本主义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也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重要手段,故答案

3、为A项。促使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是两次工业革命,最终确立时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排除B项。奴隶贸易不是导致“日不落帝国”产生的原因,故C项排除。D项材料依据不足。 答案 A,多元视角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从整体史观看,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2)从文明史观看,新航路的开辟是新旧两个世界,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文明的交汇融合。 (3)从近代化史观看,使人类活动的舞台由大陆转向海洋,改变了世界各区域文明之间的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等联系的规模和性质,是人类社会走向近代化的最初起步。 (4)从社会史观看

4、,给西欧社会带来了发展机遇,促进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但是也给亚洲、非洲和美洲人民带来了灾难。,1.(视角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15世纪早期,一公斤胡椒在印度原产地值12克白银,在埃及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14克,在威尼斯达1418克,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30克。据此推断( ) A.欧洲人的消费水平远高于亚洲 B.印度成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 C.欧洲的商贸中心已经发生转移 D.西欧具有开辟新航路的经济动力 解析 据所学可知,由于地中海的重要商路被奥斯曼土耳其垄断,一公斤胡椒在原产地、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大西洋沿岸的城市的价格出现了递增的现象,这促使欧洲商人开辟

5、新航路。故选D项。 答案 D,2.(视角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托马斯莫尔在其作品乌托邦(1516年出版)中虚构了一位航海家的美洲见闻: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由公共选举产生。该材料说明了(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影响巨大 B.新航路开辟推动了进步思想产生 C.莫尔对工业资产阶级强烈不满 D.宗教改革推动了空想社会主义产生,解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17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时间“1516年”和莫尔虚构的航海家在美洲的见闻可知,新航路开辟推动了进步思想产生,故B项正确;工业资产阶级和空想社会主义都是伴

6、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而产生的,故C、D两项错误。 答案 B,考法2 从文明交流角度考查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典例2 (2015全国,3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考题点评 本题借饮茶习俗的变化,从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角度,考查殖民扩张及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解题关键:紧扣时间及题干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来理解。 解析 由于英国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加大了对东方的贸易,使茶叶大量流入英国,导致茶叶价格下降,

7、成为普通民众也可消费的产品,故出现材料中的变化,故选D项。茶叶的普及属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体现不出等级观念淡化这一结论,故A项错误。对东方生活方式向往不会成为英国社会的普遍认识,不是对材料中茶叶逐渐普及现象的合理解释,故B项错误。随着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贫富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日益拉大,故C项错误。 答案 D,多元视角理解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1)对世界市场: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到拓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促进了世界的一体化。 (2)对殖民者: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

8、)对殖民地: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殖民地的发展和进步。 (4)对国际关系: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引起殖民争霸战争。,1.(视角 殖民扩张与物种交流)16世纪初,欧洲的马和牛被引进到美洲;1555年中国出现了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18世纪初,原产自美洲的咖啡风靡欧洲。据此可知( ) A.美洲在世界物种交换中居主导地位 B.新航路开辟催生出欧洲新的生产方式 C.世界交往的理性化促进了文明进步 D.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取得了重大进展 解析 据题干及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后,不同洲之间的物种实现了横向交流,欧洲、美洲、中国之间

9、的物种交流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故D项正确。 答案 D,2.(视角 殖民扩张的影响)16世纪初,佛罗伦萨香料价格为每磅20个格罗特,葡萄牙香料则为17个格罗特。佛罗伦萨商人因此被迫亏本出售胡椒。这种现象说明( ) A.葡萄牙是香料的原产地 B.佛罗伦萨经济地位下降 C.欧洲市场联系日益紧密 D.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 答案 C,阶段二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政治(1518世纪中期),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考法1 从历史演进角度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特点,典例1 (2016全国,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

10、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考题点评 本题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主要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解题关键是从安妮女王有权解除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来思考。 解析 据题干信息“解除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体现了君主立宪制下国王仍然拥有行政权,说明君主立宪制还没有完善,故选B。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排除A;内阁制度在1721年后逐步形成,排除C;权利法案并没有限制英王的行政权,排除D。 答案 B,典例2 (2

11、015全国,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考题点评 本题从史料实证角度来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的特征,主要考查解读信息获取历史结论的能力。解题关键是:从材料信息中认识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与内阁之间的关系。 解析 据题干时间“18世纪中叶”,题干信息“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

12、国王掌握的”、“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下,真正权力掌握在议会手中,国王只是名义上仍保留权力,故选D项。A、B两项说法不符合英国光荣革命后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史实,排除;内阁对议会负责,国王并未控制内阁,故C项错误。 答案 D,英国君主立宪确立进程中的权力转移 (1)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召开议会是英国的历史传统,在权利法案颁布前议会只能限制国王的征税权,权利法案颁布后议会才拥有正式的立法权。 (2)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光荣革命”后,掌控行政大权的内阁会议逐渐由国王主持转向由财政大臣主持。随着主持政府工作的罗伯特沃波尔成为实际上的第一任首相,英

13、国开创了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组建内阁的惯例。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行政权转移到议会控制下的内阁手中,国王成为“虚君”。,1.(视角 权利法案的影响)“权利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这一观点主要认为权利法案( ) A.创造了英国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 B.改变了英国国王权力的来源 C.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 D.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解析 据题干材料,权利法案明确划分了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从而避免了双方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为英国长期稳定提供政治环境,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改变英国国王权

14、力的来源, 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C项错误;材料强调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没有涉及“主权在民”,故D项错误。 答案 A,2.(视角 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英国在政治上一方面“乐于遵循、服从某些古板陈旧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和规定”,另一方面“注重保持自身,善辟蹊径,自成体系,在政治制度的建设中造就自己的风格特点”。这主要体现了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民主制与君主制相结合 B.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 C.根植于悠久的历史传统 D.传统向现代渐进发展,解析 题干材料“乐于遵循、服从某些古板陈旧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和规定”体现了继承传统,“注重保持自身,善辟蹊径,自成体系”体

15、现了勇于创新,故选B项。 答案 B,考法2 从史料实证角度考查美国共和制的确立及特征,典例3 (2017全国,34)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 )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考题点评 本题创设情境,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及体现的原则,主要考查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解题关键:从总统对议员皮克林的免职角度思考。 解析 美国宪法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

16、是政府首脑,总统有权任免内阁成员。要求内阁成员辞职是总统的权力,B项错误,故选C项。材料并没有体现加强总统的权力,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内阁中意见分歧,并没有体现党派之争,D项错误。 答案 C,美国联邦共和制的特点 (1)实行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美国联邦政府由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平等独立的部分组成,分权制衡,以防止滥用权力。 (2)民主原则: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 (3)联邦制原则:美国联邦政府拥有一系列主权权力,联邦的地位高于州的地位。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原则。,1.(视角 美国联邦制的确立及作用)某学者认为:“大国政府一方面应该保证效率,另一方面又要给社会的自由发展留有空间。美国很好地实现了这两方面的平衡。”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 ) A.确立了联邦制的国家结构 B.构建起三权分立的体制 C.规定总统由间接选举产生 D.规定最高法院独立行使司法权 解析 1787年宪法体现了联邦制、人民主权、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据题干材料可知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