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二 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板块提升(二)近代中外文明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993244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3.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二 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板块提升(二)近代中外文明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二 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板块提升(二)近代中外文明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二 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板块提升(二)近代中外文明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二 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板块提升(二)近代中外文明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二 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板块提升(二)近代中外文明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二 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板块提升(二)近代中外文明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二 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板块提升(二)近代中外文明课件(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板块提升(二) 近代中外文明,关联1 两次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对点演练1 (2018四川宜宾一模)1894年,中国进口货物中鸦片为2 994.7万海关两,占进口货物总值的21.1%;棉纺织品为4 965.3万海关两,占进口货物总值的35.3%。而在此之前,进口鸦片的比重要比棉纺织品多。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 A.朝廷不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B.洋布已成为国人必需品 C.列强经济增长方式逐渐转变 D.抵制鸦片成为国民共识,解析 题干材料主要说明了一个变化:1894年之前,中国进口鸦片比进口棉纺织品多;而1894年,中国进口棉纺织品比进口鸦片多。这说明1894年之前,西方经济侵略中国主要靠出

2、口鸦片,19世纪末期,西方的工业革命正开展得如火如荼,他们急需把纺织品出口,进而获得利益,说明西方列强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变化,故选C项。 答案 C,关联2 中国近代工业化与近代西方工业化起步的差异,对点演练2 (2018河南林州一中调研考试)下表为主要国家人均消费需求情况,该表说明( ),A.主要国家工业化同时起步 B.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动力不足 C.中外经济水平的差距巨大 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解析 观察表格材料,中国“人均消费需求”增长缓慢,不能为近代工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故选B项。工业化“同时”起步,表述错误, A项错误;人均消费需求,不能直接反映经

3、济发展的水平, C项错误;人均消费需求增长快慢,不能直接反映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 D项错误。 答案 B,关联3 近代欧洲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的比较,对点演练3 (2018安徽蚌埠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世纪的法国学者孔多塞,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十个前后相继的阶段。其中第七到第九阶段及主要特征如下: 第七阶段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反抗教会专制,科学缓慢复苏,欧洲开始逐渐觉醒。 第八阶段是从印刷术发明到科学与哲学摆脱宗教的束缚。 第九阶段是从笛卡尔开创的科学革命直到法国大革命时期,理性和科学的胜利为时代的特征。,材料二 在第八阶段里(1517世纪),孔多塞“把史

4、表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部分:第一部分将包括西方,那里的衰落更为急剧并且更为彻底,然而在那里,理性的光芒却会重新出现而永不熄灭;第二部分是东方,那种衰落对她来得更为缓慢,长期以来也更不全面,但她至今还看不到理性可以照亮她并打碎她的枷锁的那个时刻”。 整理自孔多塞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多塞划分历史阶段的主要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第九阶段时代特征的理解。 (2)谈谈你对材料二中东西方差别的理解,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差别的历史原因。 解析 第(1)问,“依据”据材料一从史观角度或主题内容角度指出;“理解”从第九阶段的科技、思想文化发展及影响等角度回答。第(2)问,“

5、东西方差别”主要从当时东西方科技、思想发展特征角度归纳;“原因”从东西方政治、经济、思想、科技等时代背景角度分析。,答案 (1)依据:文明的发展(或:科学的进步和思想的解放) 理解:自然科学发展迅速,进一步动摇了宗教理论根基;启蒙运动促进理性主义传播,推动思想解放的同时,也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封建制度进一步没落。 (2)理解:西方近代自然科学诞生,思想解放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日益衰落。东方则固守传统,科学和思想进步缓慢。 因素: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逐渐取得统治地位;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 东方: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封建专

6、制统治强化;思想僵化,固守传统科技。,关联4 1618世纪中国和欧洲科技的比较,对点演练4 (2018河南洛阳统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材料二 以荷兰和英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开端,资产阶级政权陆续在欧洲各国建立。与此同时,科学本身为争得自己的独立地位,摆脱宗教的桎梏,也进行了不屈不挠 的斗争,许多科学家为坚持真理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实验科学的兴起,更使自然科学有了独立的实践基础。为促进实验科学的发展,一批有影响的、由科学家组成的社团,陆续在各国建立。初期科学社团的建立,标志着科学活动方式的转变,即从科学家的个人自由研究转向有组织

7、的集体研究,它使科学成为一种社会建制,变成了一种广泛的社会活动。科学家们正是在这种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中,取得了杰出的科学成果。从此,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开始了它的相对独立发展的新时代。 摘编自远德玉科学技术发展简史2000年第一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的变化,并分析明清时期中国科技地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特点,并概括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从宋元时期与明清时期科技世界占比回答;第二小问,从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时代特征及西方科学的发展等方面分析。第(2)问,

8、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中“实验科学的兴起,更使自然科学有了独立的实践基础”信息归纳;第二小问,结合近代欧洲时代特征,从经济、政治、思想科技发展、科学团体的建立和科学家的努力等方面分析。,答案 (1)变化:一度领先直至宋元时期达到顶峰,明清时期逐渐落后于世界。 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据统治地位,极大地限制和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没落的封建制度抑制了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明清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统治(或大兴文字狱),禁锢了思想,不利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发展;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西方科技文化交流;中国传统科技自身存在的缺陷,如注重实用、忽视理论研究,注重经验、缺少实验等特点,也阻碍了科学

9、研究的深入发展和突破;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2)特点:重视科学观察与实验(或以科学观察和实验为基础) 条件:14、15世纪以来,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提出了需要,又奠定了物质基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的风气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兴起,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扩展,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科学实验的兴起奠定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实践基础;科学团体的建立推动了科技成果的取得;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和奉献精神,进一步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主题一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因素

10、1.经济因素: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成为新航路开辟的基本动力;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海外殖民扩张,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出现雏形和进一步拓展;工业革命刺激了海外市场的扩张并为之提供了物质和技术条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提升了工业化水平,西方主导下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政治因素: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逐步形成,有利于欧洲国家参与海外殖民利益的争夺;英、美、法、德等国近代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建立,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和海外市场开拓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支持和有力的保障。 3.科技因素: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为欧洲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海外殖民扩张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科学指导和技

11、术支持。尤其是两次工业革命的接连开展,近代科技成为推动欧美国家全面实现近代化的强大推动力。 4.文化因素:近代科学精神的兴起以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开展,冲破了天主教神权的束缚,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激发了资产阶级的奋发进取精神和开拓创新意识。,押题预测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答案 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主题二 近代中国不同阶层的“中国梦”

12、(1)资产阶级改良思想:伴随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在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下,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改良,实行君主立宪。 维新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一种进步思想,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具有思想解放的启蒙作用。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面对中华民族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振兴中华。三民主义是其思想的主体。,(3)民主与科学思想:以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打破封建束缚,求得“思想的解放”,在思想文化领域向封建思想文化发起猛攻。它动摇了封

13、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促成了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4)科学救国梦想:一批深受西方科学影响的爱国知识分子,在近代中国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倡导以西方的科学来拯救中国。它是一种爱国主义进步思潮,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环境中,不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科学救国思潮难以实现。,(5)实业救国梦想:向西方学习、发展民族工商业,以实业挽救国家于危亡的思潮。在这股思潮的影响下,民族资产阶级以发展民族工商业来抵抗外来侵略成了爱国、救国、富国、强国的明智之举。实业救国思潮内涵在近代中国不同阶段不断得到丰富,对整个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

14、进作用。 (6)教育救国梦想:最早出现在洋务运动后期,其代表人物是张之洞,他认为一个国家能否得以长治久安,能否得以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人才,而人才日多,则国势日强;维新变法时期,以“救亡图存”为己任的维新派大声疾呼:要救国,必须改革教育!后来张謇进一步探讨了教育与实业的彼此关系以及在救国诸因素中何者为重的问题。当然,在民族危亡之机,教育是救不了国的。,押题预测2 (2018山东菏泽一中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革命与改良都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探索国家生存发展出路,实现民族复兴的主要手段。有人据此图示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间的关系。(见下图),改编自张福运对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与改良的再

15、认识民族复兴的视角,运用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对图示革命、改良与民族复兴之间的关系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解析 首先观察坐标图,迁移所学知识,根据题意自拟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答案 评分说明:,示例一:对材料观点进行修改补充:推动民族复兴大业的并非只有革命与改良,其中还应有列强不断侵略,民族危机不断被激化的因素,这些因素互相作用,从不同层面、不同程度推进了中国的民族复兴大业。(论述略) 示例二:不赞同材料中的观点。像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这样的“革命”,更多的是破坏,甚至是反现代化的,从长远看,对民族复兴大业是不利的。(

16、论述略),主题三 近代工业文明冲击下城市化进程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1.工业革命后的城市化与社会生活变迁 (1)城市化的动力:城市化的根本动力是工业化,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形成规模庞大的城市。蒸汽机和电力的使用解决了工业城市的动力问题,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交通运输的发展,加强了城市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圈。 (2)城市化的影响:城市成为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活动的聚集地,相对集中的社会群体形成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深刻影响着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方向。城市是工业资本主义最为发达的地区,聚集在城市的企业相互交流,人员的自由流动,技术不断提高,促进了工业化的进程。适应政治经济的发展,城市文化不断发展,成为各国或各地的文化中心。城市化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压力,工业污染严重、生活压力增大、贫富分化加剧等问题困惑着近代工业城市。,2.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 (1)伴随着半殖民地化的进程: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大多数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后,建立租界,将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