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专版)2018年中考物理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第7章 力与运动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993158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菏泽专版)2018年中考物理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第7章 力与运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菏泽专版)2018年中考物理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第7章 力与运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菏泽专版)2018年中考物理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第7章 力与运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菏泽专版)2018年中考物理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第7章 力与运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菏泽专版)2018年中考物理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第7章 力与运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菏泽专版)2018年中考物理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第7章 力与运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菏泽专版)2018年中考物理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第7章 力与运动课件(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第七章 力与运动,考点梳理过关,考点1 牛顿第一定律,辨一辨 1.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定律( ) 2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且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 3惯性都是有益的( ) 4惯性和惯性定律表达的含义是一回事( ) 易错提示由于绝对光滑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所以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加推理得到的定律;惯性有利也有弊,比如人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容易摔倒就是有害的一面;惯性是物体本身的性质,而惯性定律讲的是运动和力的关系(即牛顿第一定律).,考点2 力的平衡,辨一辨 1.闹钟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闹钟的支持力

2、是一对平衡力( ) 2运动中的物体不可能受力平衡( ) 易错提示闹钟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闹钟的支持力是闹钟与桌面间的相互作用力;当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就会受力平衡.,想一想 重为4N的电灯悬挂着静止不动,吊线对电灯的拉力大小和方向如何? 4N 竖直向上,考点3 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辨一辨 1.只要物体受力不平衡,它运动的快慢就一定会发生改变( )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物体受了力,它的运动状态一定会改变( ) 易错提示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包括速度方向和大小的改变,当物体受力不平衡时,也可能是它运动的方向发生了改变;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教材重点图片】,

3、重点难点突破,类型1 惯性,【例1】 2017苏州中考公交驾驶员进行驾驶技能比赛时,可通过“一杯水”来考验驾驶员的行车技术将一杯水静置在公交车的置物台上(如图),司机突然刹车时,杯中水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B ) A仍保持水平 B将向前溢出 C将向后溢出 D会溢出,但不能确定溢出方向,【思路点拨】 司机突然刹车时,车的速度减慢,而杯中水由于惯性仍然会向前运动,故水可能会向前溢出,【变式运用】 1、2016河北中考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空中的宇航员不具有惯性 B物体运动时具有惯性,静止时不具有惯性 C汽车在转弯时减速,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D运动员起跑时用力蹬地,是为了增大惯性

4、提高成绩,C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太空中的宇航员、静止的物体和运动的物体都具有惯性;汽车在转弯时如果不减速慢行,会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方向运动,易造成侧翻等事故的发生,因此在转弯时减速,是为了防止惯性造成的伤害;运动员起跑时用力蹬地只是让人能向上跳起,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而不是应用了惯性,类型2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辨析,【例2】 2016扬州中考小华静止站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他对地面的压力和他所受到的重力二力平衡 B他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二力平衡 C他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的力 D他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的力

5、 【思路点拨】 小华对地面的压力和他所受到的重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所以二力不平衡;小华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小华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变式运用】 2、2017安徽中考如图所示,物块A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此时物块的重力产生两方面的作用效果:使物块压紧斜面以及使物块有沿斜面向下滑动的趋势,因而可将物块的重力沿斜面方向和垂直斜面的方向进行分解实际解决问题时,就可以用这两个方向上的分力来等效替代物块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和物块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物块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和物块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6、C物块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和物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物块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和物块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是一对平衡力,D 物块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和物块的重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物块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和物块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方向不相反,故B错误;物块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和物块的重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物块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和物块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同一物体,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类型3 力和运动的关系,【例3】 2017济宁中考下列有关力和运动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匀速转弯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B只受重力作

7、用的物体不可能向上运动 C相互平衡的两个力的三要素可能相同 D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思路点拨】 匀速转弯的物体,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时刻在变即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但只受重力作用的物体可能向上运动,例如向上扔出的篮球,只受重力作用,但由于惯性仍然向上运动;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方向一定是相反的,所以三要素不可能都相同;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变式运用】 3、2017黄石中考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互相不接触的物体,彼此间也可能发生相互作用 B竖直向上拋出的物体,上升时肯定还受到向上的作用力 C物体只要受力越大,就会运

8、动越快;如果不受力,物体很快会停下来 D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A 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会有力的作用,例如磁铁对铁钉的吸引,空中飞翔的小鸟受到的重力等,故A正确;竖直向上拋出的物体,上升时受到向下的重力和阻力,没有受到向上的作用力,是由于惯性继续向上运动,故B错误;物体受力越大,运动不一定越快,如果不受力,物体不一定会停下来,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不会停下来,故C错误;摩擦力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而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即摩擦力可作为阻力,有时也能作为动力,例如,人走路时的摩擦力就是人前进的动力,故D错误,重点实验聚焦,实验10:探究推断物体不

9、受力时的运动 【命题点全梳理】 1实验时每次让小车从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下滑的目的: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2转换法的应用体现:通过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来判断阻力的大小,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运动得越远 3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后能继续运动的原因:小车具有惯性 4改变水平面上的材料的目的: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阻力的大小 5实验推理:若物体不受阻力,物体的速度将不会减小,即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例1】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行如下操作:,a如图甲,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b

10、如图乙,取下毛巾,将棉布铺在斜面和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c如图丙,取下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请针对以上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操作中错误的一次是 b (选填“a”、“b”或“c”) (2)对比两次正确实验操作能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通过的距离越 远 . (3)纠正错误后,多次实验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车,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 匀速直线 运动,(4)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自由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到达底端水平面时 初

11、速度相同 . (5)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车受到的重力和小车对水平面的压力 不是 (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 (6)上述所有探究实验中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 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只要求写出一种即可),【思路点拨】 (1)b步骤错误,因为在斜面上铺上棉布改变了斜面的粗糙程度,就不能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初速度相同;(2)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由图示可知,木板的表面最光滑,则小车在木板表面受到的阻力最小,运动的距离最远;(3)由实验可知,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如果阻力为零,则小车受力平衡,速度不会减小,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4)实验中每次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滑下,是为了使小车

12、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5)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车受到的重力和小车对水平面的压力不是一对平衡力,因为不满足平衡力的条件:同物、等大、反向、共线;(6)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命题挖掘(7)小车在三个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时,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远 (选填“远”或“近”),这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 小 (选填“大”或“小”) (8)英国科学家 牛顿 对上面实验进行科学的推理,并概括出著名的 牛顿第一定律 .因此牛顿第一定律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出 (9)实验中是通过改变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来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的.,实验11: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命题

13、点全梳理】 1选用小车而不用木块,并且要求桌面光滑:尽量减小摩擦力的影响,小车和桌面之间为滚动摩擦,可大大减小摩擦,桌面光滑也可以减小摩擦,使实验的效果更加明显 2实验装置中两个定滑轮的作用:改变力的方向 3在实验过程中选择让小车静止作为研究状态的原因: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容易控制 4研究力的大小关系的方法:小车两边挂相同的钩码 5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释放的目的:研究两力是否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6选择卡片而不用木块的原因:可以忽略卡片重力造成的影响 7用剪刀剪开卡片的目的:研究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力是否平衡,【例2】 2017扬州中考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活动中,(1)如果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14、,且处于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说明这两个力是相互平衡的由此,小明提出,能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2)小华认为,若采用小明的方案,必须测出物体所受的 拉力 和 重力 的大小来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小明的方案中,只能根据相互作用的关系直接测出 拉力 的大小,在未知二力平衡条件的前提下,另一个力无法直接测量,所以这一方案无法实施下去 (3)为此,两位同学不断改进并先后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如图乙所示,请你判断出他们改进的先后顺序: BAC (用字母表示),这样的改进是为了减小 摩擦力 对实验的影响 (4)如图丙,是最终确认的实验方案此方案中,由于 卡片的重力远小于钩码的

15、重力 ,故卡片的重力可忽略不计,【思路点拨】 (1)当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受到的力是平衡的;(2)小华认为,若采用小明的方案,必须测出物体所受的拉力和重力的大小来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小明的方案中,只能根据相互作用的关系直接测出拉力的大小,在未知二力平衡条件的前提下,另一个力无法直接测量,所以这一方案无法实施下去;(3)B图为滑动摩擦,A图为滚动摩擦,C图只有滑轮间的摩擦,为了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他们改进的先后顺序:B、A、C;这样的改进是为了减小摩擦对实验的影响;(4)如图丙,是最终确认的实验方案此方案中,由于卡片的重力远小于钩码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命题挖掘(5)当物体

16、处于静止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时,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 (6)在装置乙中将小车旋转一定角度,松手后,发现小车旋转后又恢复原状这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 直线 (选填“物体”或“直线”)上,物体才能平衡 (7)实验中改变钩码的个数,观察小车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保持静止状态,是为了研究 力的大小 对物体平衡的影响,六年真题全练,命题点1 牛顿第一定律 12011菏泽中考探究“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规律”,写出三个必需的实验器材: 、 、 ,这个实验用到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法,是 .,在探究过程中,采用控制变量法,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摩擦阻力的大小,通过小车运动距离的远近来判断小车所受阻力的大小,越远说明阻力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