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988730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福建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福建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福建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福建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永安一中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第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孟子有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密孔的渔网)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由这可知,孟子主张()A政府不要干预百姓的生产生活 B鼓励农民按照农时辛勤劳动C遵从规律发展生产充实百姓财富D古代已经普遍形成环保意识2“天人合一”的观念最早是庄子阐述,关注的是人在宇宙中的地位

2、,注重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就是“天人合一”的一种,它把自然之天拟人化,认为天有意志,能监视人间,并根据君主德行的好坏赐福或降灾。这说明()A黄老之学被汉代统治者采纳B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C儒、道的发展趋势逐渐合流D儒家始终关注天与人的关系3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所勾勒的世界蓝图是万物和谐、各遂性命、充满生机的协调世界,这恰好是今天全球正在努力实现的生态文明社会的伟大理想。这个派别是()A道家B墨家C儒家D法家4孔子“删诗书”,把周以前的很多礼法典籍等都烧了。而秦始皇“焚书”,六经皆毁。两者都()A是专政的一种手段B是破旧立新追求社会进步C代表不同阶层的意识形态

3、D是传播思想的手段5“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主妾无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群臣之太富,君主之败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下列言论中,与该观点同属一个学派的是()A“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B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C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D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6汉武帝时,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据此可知,两汉用儒家思想判案()A否定了先秦以来以法治国的理念 B标志着儒家独尊的封建正统地位确立C有利于发挥以

4、法促善的社会教化功能 D使法律丧失调整社会矛盾的作用7据汉仪注记载:天地有大变时,皇帝派侍中持节赐死丞相。这种情况虽没有发生几回,但此后逢着天变把丞相罢免还是常事,就是不当权的也往往免不了这个责任。这主要反映了汉代()A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B君权采取措施压制相权C君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D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8董仲舒认为:“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这种观点客观上()A确立君臣之礼的原则B一定程度上制约君权C巩固了君主专制制度D保证了皇帝独尊地位9朱之瑜(16001682)称:“宋儒辨析毫厘,终不曾做得一事。”颜元(16351704)认为:“程朱派头始终与尧舜孔孟无干,分毫无益于社稷生民

5、,分毫无功于疆场天地。”两人的本质意图是()A抨击程朱理学的空疏学风B 宣扬儒家以民为本的思想C对先秦儒家思想的扬弃D倡导经世致用的社会风气10宋代某理学家说:“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之所以。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事兄、处友等事,只是教他依此规矩做去。大学是发明此事之理。”由此可见该理学家()A倡导教育需有教无类B认为育人要因材施教C主张求理需循序渐进D强调探寻事物的真理11王阳明认为,“良知”包括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有别等伦理,亦包括人们的恻隐之心,是非之心等道德观念。据此可知,王阳明的良知论()A有助于提升人伦道德B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C融合了佛道等理论D 已经成为官

6、方哲学12宋以前儒家经典主要是指“五经”,宋以后“四书”的地位逐渐超过了“五经”。其原因主要在于()A八股取士的实施 B政府选官的需要C社会经济迅速发展D社会主流思想演变13宋明理学的传统里,程朱理学提出了“知先行后”的观点,陆王心学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学说。王夫之提出了“知行相资以为用”“并进而有功”的辩证的知行观。这从侧面反映出()A宋明理学存在致命缺陷B儒学知行关系理论的不断深入C儒学的哲学化倾向明显D 明末清初对知行关系有了定论14李贽一方面对以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内容进行猛烈抨击,但同时自己又花了十几年的心血著成藏书一书,希望此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这体现了李贽()A对儒

7、家经典猛烈抨击 B未能冲破传统的束缚C对科举制度的否定D希望得到后人认可15下表是中国古代某学者阅读论语所做的评语,与其观点最接近的是()论语卷一 经 文 评 语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年谱,后人心诀。按:此为略言,意思是说,这不过如后世作年谱一样,并无深意,乃后人奉以为传心之诀,很无谓。 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B孔二先生的礼教讲到极点,就非吃人不成功 C世官为诸子之制,可见选举实为孔子创制D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16顾炎武认为“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

8、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材料反映顾的主要观点是()A政治腐败加速明朝瓦解B程朱理学导致危机加深C空谈误国导致明朝覆亡D八股取士严重束缚思想17黄宗羲认为君臣的共同职责是“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子对君主应该“非其道,即君以形声强我,未之敢从也。”这些主张()A批判宋明理学空谈心性义理B继承了先秦儒学的思想精华C吸收了西方近代启蒙思想D全面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8顾炎武在顾亭林诗文集中说:“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已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

9、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据此可知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A格物致知B明道救世C忠君爱民D知行合一19祖冲之的数学著作,在唐宋时失传。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清代康熙以后便无人过问,直到近代才从日本翻印回来。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B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C历代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艰难2016、17世纪西方自然科学兴起的时候,中国人的哲学观、自然观还停留在简单的“天人合一”,甚至金、木、水、火、土“阴阳五行”的阶段。由此可见造成中国科技落后的因素是()A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B科举制度发展到八股取士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D政府推行的文化专制政策21古书

10、多以绵长的卷轴形式呈现,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藏书者也随之显著增多,家藏万卷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印刷术的革新B造纸术的改进C重文轻武政策D科举制的盛行22就我国古代的物理学而言,力学知识是与农耕技术、都邑建筑、铁制工具、水利工程、船舶制造、材料选配等紧密相连的,光学知识则与古镜研制、自然现象的观察、对天然晶体的考察等息息相关。材料表明我国古代科技发展具有的特点是()A寻求物理规律B重视实用性C是经验的总结D领先于世界23屈原开创了香草美人艺术手法的传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中的“美人”是屈原借以表明心志的

11、比喻。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屈原通过笔下的“美人”主要表达()A追求小康社会的理想B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C渴望国家富强的情愫 D 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24“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曾经在不同时代各领风骚。这种演变趋势,最能说明()A民族融合逐渐加深B中外文化交流加强C选官制度明显变化D城市经济日趋繁荣25“从文以载道的桎梏中挣脱出来的明清传奇文人作家,表现出两种创作倾向:一是张扬言情,一是调和情理。他们文学观念的波动犹如钟摆,时而偏向载道,时而偏向言情,但终归保持着一种超稳定的平衡状态。”这表明明清文学()A具有离经叛道的时代特色B以张扬个性为其主要目标C仍然受到理

12、学的较大影响D以传奇作为主要表现形式 26学者刘再复认为:从儒的视角看,贾宝玉是拒绝表层儒(君臣秩序)而服膺深层儒(亲情)的“赤子”;从道的视角说,他是不为物役也不役物,逍遥自在的“真人”;从释的视角说,他是一颗天人无分、物我无分、尊卑无分、清新无染的大慈悲之“佛心”。该学者的主旨是()A认为贾宝玉是儒家伦理的反叛者B认为贾宝玉是道家主张的认同者C从传统文化视角解读贾宝玉是谁D认为贾宝玉是大慈大悲的佛教徒 27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 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28苏轼作枯木竹石图(见下图),以枯木、怪石、从竹等为题材,并自题诗:“枯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搓岈生竹石,森然御作不可回,写向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