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3 鉴赏表达技巧讲义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970167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3 鉴赏表达技巧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3 鉴赏表达技巧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3 鉴赏表达技巧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3 鉴赏表达技巧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3 鉴赏表达技巧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3 鉴赏表达技巧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3 鉴赏表达技巧讲义(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教育学习是提高员工安全防范意识的重要措施。“百日安全活动”开展以来,保卫部从自身着手对本部门所有员工开展集中安全教育培训考点鉴赏表达技巧考情解读学案引语对古诗表达技巧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点,也是必考点,同时也是考生复习的难点。难在第一步准确判断诗歌所用的表达技巧。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情感所起到的作用。表达方式类题中对描写(正面、侧面)和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的考查较为常见;修辞类题一般考查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表现手法类题中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动静结合等较为常见;结构技巧分析

2、类题一般考查卒章显志、承上启下等。解答试题的前提是对表达技巧方面的知识有储备,能够结合诗句进行辨析。尤其能做到规范作答。作答时要求要点完备,并且能够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解构真题引领规范类型一表现手法2017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3分)答:_思路梳理1明确考点辨别要求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要求任选一种简析。2研读诗歌细致分析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熟知表现手法有哪些,主要是对

3、比、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其次要结合诗句对表现手法进行分析;最后要写出该手法的运用有什么效果。从尾联诗句中一个“更待”可以看出,“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可以判断为虚写。而从诗句描写的意境来看,画面清幽闲适。尾联两句写景,可以判断这是以景结情的手法。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闲适。写景是为了抒情,诗人把闲适之情融于景物描写之间,可以判断为情景交融的写法。3依据模板构思答案答案构成:运用了手法,通过可以看出,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或突出了什么,刻画了什么。)4组织语言做出答案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以景结情。描绘“夜

4、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失分剖析现场答案失分剖析得分答案一:运用了虚写、以景结情、借景抒情。该答案只概括,缺少对手法的分析,没有指出表达效果。1答案二:借景抒情。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该答案要点不全,个别手法判断正确,但是分析不当。1类型二修辞手法2016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水仙子舟中元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

5、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分)答:_思路梳理1明确考点辨别要求本题考查诗歌表达技巧,要求分析句子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2研读诗歌细致分析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修辞,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修辞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修辞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最后按照答案构成进行答题。诗句“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意思是说诗人顿时诗兴大作,迫不及待要同风雪争先,表现出诗人高昂的诗兴。雪片与暴风搅作一团,鏖战不止,诗人的诗句又同飞雪互相纠缠。可见诗人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表现出作者高昂的

6、诗兴;三句结构相似的句子联排,可见运用了排比的手法,排比的手法写出了风雪的劲猛,渲染了湖上风雪翻飞的景象,别具一种雄豪的阳刚之美,描绘出一幅壮观的江天风雪行吟图。3依据模板构思答案答案构成:运用了(修辞),起到了作用,表达了情感。(句意文意主旨情感)揭示修辞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4组织语言做出答案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形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

7、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失分剖析现场答案失分剖析得分答案一:拟人、排比,诗人把风雪人格化,写出了作者对风雪的喜爱。只有概括没有分析。该答案答出了具体的修辞“排比”,但没有联系诗歌内容具体分析。并且对作者的感情理解不恰当。1答案二:比拟、比喻,诗句中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雪的壮美,表现了作者的诗情。知识储备不足、分辨不清修辞手法。该答案修辞手法找错一个,对比拟手法的分析比较到位。2类型三表达方式2016浙江高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问题。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

8、宣和。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注东都:指北宋都城汴梁。宣和:宋徽宗年号。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4分)答:_思路梳理1明确考点辨别要求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要求简析两首诗的叙事特色。2研读诗歌细致分析解答表达方式类试题,首先要熟知诗歌表达方式有抒情方法、叙事方法、描写方法等几种,并熟知表达方式的特点、含义;其次要知道在运用表达方式中运用到的其他技巧,并进行分析;最后要根据作者的情感分析这种手法在抒发感情或体现主旨等方面的作用。就叙事的特点来说,我们需要考虑到的有叙事与抒情、叙事的角度、叙事的人称、叙事的

9、顺序、叙事中的表达技巧等几个方面。本诗主人公是一个从北方金人统治下南逃的人,怀着沉痛的心情,诉说所见所闻和自己的悲惨经历。从叙事角度看,整首诗都是这位北来人说的话,这种口吻使叙事自然真切;从叙事与抒情角度来看,叙事中带着抒情写出了凄凉与孤独;诗中“甲第歌钟沸”一句写出了权贵的歌舞升平,不问军情,“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等句写出了百姓的离散,这样的叙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忧国忧民和百姓流离之苦。3依据模板构思答案答案构成:本诗运用了表达方式,通过可以看出,表达了的情感。4组织语言做出答案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

10、国前后境况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失分剖析现场答案失分剖析得分答案一:运用了叙事抒情的手法,通过记叙诗人一家南逃的经历,表达了对宋朝统治者的控诉,也写出了流亡的痛苦。该答案没有理解问题的指向,造成答非所问。0答案二:整首诗以第二人称写出,以“北来人”的视角叙事,使情感真实、自然,让人信服;通过权贵“甲第歌钟沸”和百姓“今成独雁飞”的对比写出了百姓的流离之苦。该答案写出了叙事这一表达方式的两个方面,但是没有注意到叙事和抒情的关系。3类型四艺术构思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

11、成后面问题。阮郎归无名氏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注作者一作秦观。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劫:围棋术语。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答:_思路梳理1明确考点辨别要求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要求分析景物描写对全词情感抒发的作用。2研读诗歌细致分析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熟知诗歌中的结构作用有承上启下、铺垫、渲染、点明主旨、引出下文,等等;其次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最后和诗歌的主旨联系。词的上阕主要是写景,描写的是凄凉的景象:丝丝细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华落尽的

12、树枝上;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不起来。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着风荡起微微的波纹,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空上。在“哀”的暮春景色中,词人抒发的是一种哀情,前面的写景为全词的情感起到了奠定基调的作用。3依据模板构思答案答案构成:作用是,通过诗歌的可以看出。4组织语言做出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压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失分剖析现场答案失分剖析得分答案一: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春风吹雨,落花满地,给人以伤感之情,上文雨晴但已近黄昏,又是凄凉的氛围,为下文的哀情做了铺垫。该答案对景物描写的作用,尤其是对抒情的作用,把握不够准确。2答案二:起到了奠定情感基调的作用,上半阕都是凄清的景色,后面抒发的也是“哀情”,所以起到了奠定情感基调的作用。该答案对结构作用理解正确,但后面的分析没有结合具体的诗句。3类法总结设问方式1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作用。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某一句的妙处。3这首诗(词)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某诗(词)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加以赏析。5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词)是怎样表达作者情感的?6诗(词)中的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做简要分析。答题公式明确手法分析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