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课件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967194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6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课件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课件新人教版(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 桃花源记,走近作者 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虽做过几任小官,但因不满黑暗政治和官场丑恶,后来弃官回乡,隐居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有陶渊明集传世。,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文体知识 “记

2、”是一种文体。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记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主题解说 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理想社会,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他对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人民厌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巧妙的艺术构思,桃花源记巧妙的构思表现在故事发展中不断设置悬念。全文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渔人“忘路之远近”,而“忽逢桃花林”。“忘”与“忽”两字,表明渔人完全是无意中进入桃花林的。又因渔

3、人被美丽的桃林所吸引,才决定“复前行,欲穷其林”。到底前面还有什么呢?读者也产生了跟着渔人前进的愿望。渔人走完了桃林,又发现有山,而且“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山里到底有什么?这又诱使渔人“从口入”。读者的视线也跟着渔人进入了桃花源。作者写进桃花源的路又很有变化,这给读者一种“山重水复”的感觉。作者就是这样层层设下悬念,又逐层解开,紧紧地吸引着读者。,疑难探究 师:作者虚构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他为什么要抒写这样的社会?生甲:作者虚构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彼此和睦相处的社会。生乙: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

4、实的不满和批判,寄托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有关资料,出自于本文的成语有: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 落英缤纷、与世隔绝、怡然自乐、鸡犬相闻等。,yn,y,y,j,jin,jn,sh,hun,豁,惋,陌,髫,类,全、都,仅仅、只,沿着、顺着,到,访求,探求,【点拨】“要”同“邀”,邀请。,D,点拨】A项“果”,名词活用作动词,实现; B项“穷”,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走完; C项“志”,名词活用作动词,做记号。,D,【点拨】A项“闻”都是“听说”的意思。,A,新鲜美好,食物味道好,交错相通,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儿女,男子的配偶,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

5、出路的境地,不要说,更不必说,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这类的景物。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村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旧路回去, (一路上)处处做记号。,8.根据提示填写课文中的句子。 (1)描写桃林美景的语句是: _。 (2)描写桃花源社会安宁、村民勤劳、生活幸福的句子是: _。,夹岸数百

6、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是: _。 (4)文中表明桃源人来此绝境原因的句子是: _。,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点拨】B项两个“为”都是“对、向”的意思。,B,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和儿女及同乡的人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界的人隔绝了。 (2)此人

7、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 (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11作者在文中第一自然段中描绘的桃林美景有何作用? _。 1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_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 因为_。,渲染神秘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桃源美好作铺垫,热情好客,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13文中写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些什么?村里人为什么“皆叹惋”? 渔人说的是秦末以来的历史。桃源中人叹惋的是:桃花源外面的世界变化如此之大,外面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外面的人们一直过

8、着痛苦的生活。 14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千百年来让无数人心驰神往,为什么它具有这样永恒的魅力? 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社会环境安定和平;自然环境优美富饶;人民生活幸福快乐;社会风尚淳朴;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15(广州中考)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渔人因迷路误入桃花源,出来时在路上处处做好了标记,但当他和太守一起再次寻访桃源时,还是失败了。 B桃源人避世而居,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淳朴热情,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却不希望生活被打扰。 C刘子骥是南阳人,听说此事后,也计划前往探寻,但最终没有实现。这一段叙述使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 D陶渊明

9、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美好理想,也表达了他追寻理想社会而不得的无可奈何之情。,A,【点拨】渔人不是因为迷路误入桃花源,而是发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觉得很好奇,“欲穷其林”。而且,根据“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可以知道,太守并没有亲自去寻访桃花源。,(二)(泸州中考) 【甲】 桃花源记(略) 【乙】 愚溪诗序(节选) 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

10、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注释】龂龂:争论不休。,16下列对文中

11、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B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C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D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B,【点拨】D项“利”解释为“对有好处”。,D,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外的人们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2)爱是溪,

12、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19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桃花源中的人们生活在“土地平旷”“阡陌交通”的地方,他们与世隔绝,过着一种怡然自得、令人向往的幸福生活。 B太守派人随渔人一起前往桃花源最终迷路一事,既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又暗示了桃花源式的生活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C宁武子“邦无道则愚”,颜子“终日不违如愚”,作者认为他们都是聪明睿智之人假装愚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愚蠢。 D两文都写到了小溪周边的景物,前文以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后文以“愚”为线索,两文均以描写和议论为主,表明作者超然物

13、外之志。 【点拨】桃花源记是以记叙和描写的手法,寄托了作者的理想。,D,20学了本文后,班内开展了一场“大话陶渊明”主题活动,请你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1)请你以生动的语言来为陶渊明高歌,描述他的可贵一生。 我赞陶渊明: 他来了,带来菊的芬芳,带来酒的醇香。面对官场,他选择了归园,选择了自然。他追求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他向往的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宁静。他的丰碑永远树立在田园郊野之上。,(2)同学们发现刘禹锡与陶渊明在安贫乐道方面有相似之处,就用拟写对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请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刘禹锡陋室读经,苔痕上阶绿; 下联:陶渊明_,_。,东篱采菊,悠然见南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