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研究教育专区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935395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研究教育专区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研究教育专区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研究教育专区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研究教育专区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研究教育专区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研究教育专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研究教育专区(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基本信息课题1.武术:形神拳-第6-7动组合动作 2.课课练-素质组合练习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否学科体育与健康学段: 高中学段年级高一年级相关领域水平五教材书 名: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用书 全一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0年4月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杨洋北理工附中通州校区15010954468实施者杨洋北理工附中通州校区15010954468指导者李俊玲徐 惠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通州区潞河中学1371855704018910716621课件制作者杨洋北理工附中通州校区15010954468其他参与者王智杰通州区潞河中学13522686507指导思想

2、与理论依据本课以“健康第一” 为指导思想。以课标中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一理念为理论依据。按照运动技能水平五“提高民族体育类项目的运动技能水平”这一目标要求,关注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并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节课进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以传授武术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为主,使学生对武术运动的特点有较深入的理解,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提高学生素养、合作学习习惯及自学自练能力,从而锻炼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武德教育与技能学习相结合。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方式和充分发挥评价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对武术运动的兴趣,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教学背景分

3、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武术是高中体育教学选修模块。本课主教材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教材中武术:形神拳的部分内容,同时也是我区高中课堂质量监测内容之一,这对于我们更好的开展武术教学课程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1.锻炼价值和育人功能形神拳是长拳类型的武术套路,舒展大方、刚劲有力,集中体现了形神兼备的武术特点。通过教学,可以磨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尚武崇德、尊师重道、讲理守信和不凌弱逞强的道德情操,还可以发展学生力量、耐力、速度、柔韧等身体素质。2.在学科体系中的纵向联系:高中武术模块共18课时,形神拳单元教学为9课时,本节课是形神拳单元的第三次课。复习改进第15动组合动作,学习第67动

4、组合动作。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过少年拳,在初中阶段学习过健身拳,因此对武术项目有一定的认识和基础。在高中阶段我将从武术的的基本理论、技术、技能等方面入手,指导学生更加深入的对武术项目进行再学习,本节内容既是对初中武术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为学生今后学习掌握武术技能奠定必要的基础。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动作路线清晰、协调,教学难点:抡臂立圆,击拍响亮、舒展连贯。二、学生情况分析本节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13班男生24人。他们具有较强的认知、探索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善于表现自我,对武术项目教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渴望通过学习武术提高自我防身技能。大部分男生力量素质较好,但是柔韧性和协调

5、性较差。前两次课学生较好掌握了形神拳的基本手型、步型和第1-5动组合动作,基本能够独立完成已学动作,但在武术基本功和动作劲力等方面还有所欠缺,因此本课将从教师示范讲解,形神拳组合动作学练和专项体能“课课练”等方面,改进学生武术基本技术,提高形神拳组合动作质量。三、教学策略:教法:讲解示范法;分解与完整法;巩固练习法;启发引导;预防错误纠正法;评价激励法。学法:观察模仿法;分解与完整法;合作学练法;评价反馈法。四、教学方式与手段: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特点以及本次课的重难点主要采取:示范讲解、完整与分解法、展示对比、合作学习、评价激励等教学方式实施教学,对不同能力的学生采取个别辅导等策略。培养学生的

6、实际攻防能力、识图应用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教学手段:1.利用挂图、Ipad由小组长带领学生分组自学和提高练习,小组帮扶练习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会学习。2.利用脚靶,对学生改进动作、提高练习质量、解决重难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3.通过评价量表,引导学生对自我练习做出评价。五、技术准备:自制不同高度的栏架17个、动作图解4幅、Ipad视频4个、脚靶12个、音乐播放器1台、自我评价量表等。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1.认知目标:学生了解形神拳67动的动作方法与动作路线,理解动作攻防含义,95%以上学生能够说出6-7动组合动作的名称。2.技

7、能目标:复习改进15动组合动作,学习67动组合动作,90%左右的学生能边说动作名称边完成1-7动组合动作,20%左右的学生能够做到动作连贯完整,刚劲有力、手眼相随。发展学生柔韧、力量、协调性等素质。3.情感目标: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形成勇猛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通过武德教育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感。问题框架(可选项)1.武术挂图的的识图方法要遵循哪些原则?2.在练习中如何体现武术的“精、气、神”?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教学流程开始部分2基本部分32结束部分3常规教学准备部分 8一般准备活动动专项准备活动 复习形神拳第1-5动学习形神拳第6-7放松练习 配乐练习第1-7

8、动素质组合练习课后小结收还器材合作学习学生练习攻防体验教学过程(文字描述)教学过程分为: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45分钟)一、开始部分(约2分钟) 组织:课堂常规: 1.集合整队、师生问好; 2.教师宣布课的内容、任务及要求; 3.安排见习生活动; 要求:学生认真积极练习,互相帮助,身体力行做到:尚武崇德、知礼育心、文武双修; 目的:培养学生文武双修的体育品德。二、准备部分 (约8分钟) 组织: (一)一般性准备活动1.热身跑练习(约2分钟) 教法:教师示范,语言提示下学生在慢跑中做各种练习; 要求:遵守纪律,动作规范,主动认真练习; 目的:慢跑热身同时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神经系统的兴

9、奋性, 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2.自编武术操:各4*8拍(约4分钟) 组织: 1.手形变换 2.推掌转身 3.击掌腹背 4.推掌蹬踢 5.弓步击掌 6.跳步冲拳 教法:教师示范、 口令指挥、语言提示,学生集体练习; 要求:动作协调、有力、到位。 目的:活动身体各个关节的同时,加强武术基本功练习。 (二)专项准备活动(约2分钟) 组织:同上1.各种方式的抡臂 2.抡臂加拍脚练习要点:抡臂时肩关节要放松、抡臂要圆,拍脚部位正确、声音清晰;教法:教师讲解示范,语言提示,口令指挥,学生跟随教师练习;要求:认真观察、积极练习,体会动作要领;目的:为后面解决本课教学重难点做专门性练习。三、

10、基本部分(约32分钟)(一)复习形神拳第1-5动组合动作(约4分钟) 组织:同上教法:1教师提问第1-5动组合动作名称,学生回答,检查学生掌握动作名称的情况;2教师口令指挥,语言提示,组织学生集体练习,及时纠正错误动作,进行个别指导; 3配乐,教师示范领做,带领学生集体练习第1-5动组合,教师观察,语言提示,学生共同提高;要求:练习认真,动作方法准确,眼神到位,刚劲有力;目的:改进提高形神拳第1-5动组合动作。(二)学习形神拳第6-7动组合动作(约22分钟) 组织:教法: 1.教师完整示范一遍后,讲解练习方法和看挂图要求,安排学生分组自学第6动组合,教师巡视指导观察, 语言提示,讲评练习情况;

11、 2.教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集体纠正第6动组合动作细节,同时继续学习第7动组合动作,学生按要求练习;3.教师组织学生分组练习提高第6-7动组合动作,能力强的小组复习改进第1-7动组合动作,教师巡回指导,个别纠正,学生按要求练习;4.教师利用脚靶解决学生击拍不响亮和顶肘无力的问题,学生观察练习方法,小组练习改进;5.教师择优组展示,学生观察,并互相评价;6.教师示范讲解武术攻防含义,学生两人一组相互体验,点到为止。7.听音乐,教师示范领做,带领学生集体练习组合第1-7动组合动作,共同提高,教师观察、语言提示,评价激励。要求:练习主动积极,团结互助,共同提高。目的: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能更好掌

12、握第6-7动组合动作。(三)课课练-素质组合练习(约6分钟) 练习方法:(学生根据自身能力选择不同层次练习) 组织:顺序完成以下练习 1.原地蹲起弹踢脚靶4次 2.俯撑前进10米 3.连续屈膝纵跳3-5个跳架 4.快速跑20米 5.马步冲拳击打脚靶四次 6.快速跑回教法:1)教师示范领做,语言提示练习的方法和要求,组织学生分层练习;2)教师提示动作方法,学生分组练习,自我评价;要求:动作正确、到位,节奏清晰,尽个人最大努力完成规定数量。目的:通过融入武术基本功的体能练习,发展学生速度、力量、协调素质的同时,提高武术基本功。四、结束部分(3分钟) 组织: 1.听音乐太极放松练习 教法:听音乐,教师示范领做,语言提示练习的方法 和要求,组织学生集体做太极放松练习; 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