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江南的开发》课件2 中图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935280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5.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江南的开发》课件2 中图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江南的开发》课件2 中图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江南的开发》课件2 中图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江南的开发》课件2 中图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江南的开发》课件2 中图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江南的开发》课件2 中图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江南的开发》课件2 中图版(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方,南方,魏 蜀 吴,西晋,十六国(前秦),北魏,东汉,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短暂的 统一,政权分立,统一,东晋,宋、齐、梁、陈,南朝,北朝,江南的开发,第16课,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东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南朝的建立。 2.了解北方人口南迁 3.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条件、表现,二、北方人口南迁,1、北方人口南迁的时间和原因,2、南迁人口集中的地区,3、北民南迁的影响,三、江南经济的发展,1、东晋建立,2、江南经济发展的条件,3、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一、东晋南朝与江南的开发,1

2、、南朝政权的更替,魏,吴,魏,263年,265年,司马炎,280年,完成统一,263年,魏国灭蜀。,“三国尽归司马氏”,265年,司马炎改魏为晋,西晋建立,定都洛阳。,280年,西晋灭吴。(三国结束),石崇、王恺斗富,骄奢淫逸的富人们互相之间一旦开始那种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斗富,往往也就预示着所处的朝代马上就要垮台了:石崇和王恺斗富后,西晋短短二十余年后而亡。,鲜卑,匈奴,羌(qing),氐(d),羯(ji),鲜卑,晋,西,东汉末年,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 灭亡了西晋,司马睿,东晋建立,时间:,人物:,都城:,317年,司马睿,建康,东晋以来,南北长期对峙,武将势力逐渐膨胀。420

3、年,大将刘裕取代司马氏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宋,史称“刘宋”,此后的160多年里,都是大将夺位,依次建立了齐、梁、陈三个政权。这四朝的都城都在建康,合称“南朝”,2.南朝政权,刘裕,东汉末年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这会产生什么影响?,北民南迁,据史书记载,西晋后期北民南迁人口近百万。,为什么当时这么多北方人离开自己家乡,到原本并不富裕的江南地区去了?,躲避战乱。,这对开发江南有什么作用?,北民南迁为江南地区的开发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北方民族迁往中原,中原汉族迁往江南,人口南迁的影响: 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和江南地区的开发。,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的趋向。,材料一 :(西汉)地广人稀,饭稻羹鱼,

4、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公元前1世纪的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的江南“地广人稀”,老百姓以鱼米为食。那时的生产技术比较落后,放火烧荒,耕种水田,百姓“无积聚而多贫”。),三、江南经济的开发,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 宋书,(成书于6世纪的宋书记载:南朝前期的江南”地广野丰“,繁荣昌盛,百姓勤劳,努力耕种;如果一个大郡获大丰收,就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问题;这一地区“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想一想:宋书里描写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江南地区的得到开发,资料:中国在

5、魏晋之际正处于一个寒冷时期,气候变冷、过度开垦和战争的破坏,使黄河流域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相比之下,江南气候酷热的状况有所缓解,尚待开发的资源及其丰富。,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雨量充沛,气候温润,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1)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润,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2)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3)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4)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最主要原因),1、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2、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表现,开发区域,长江中下游一带(太湖流域、鄱阳湖流域和洞庭湖流域)迅速发展,福建

6、、广东和广西一带,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秦淮河坝复原图,南北朝时期,江南建筑了许多堤坝,用以调节水位高低,用于排洪和蓄水灌溉。,荆江大堤,农业的发展,小 麦 推 广,水 稻 为 主,南方牛耕,施 肥 图,农业的发展,龙骨翻车,水磨模型,农业的发展,(1)修建水利工程,开垦大量良田 (太湖流域、鄱阳湖流域、洞庭湖流域) (2)水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开始使用粪肥) (3)江南开始种植小麦 (4)广泛利用水力加工谷物。,农业,青瓷楼阁飞鸟坛罐,南朝青釉刻花单柄壶,南朝青釉灯,青瓷莲花尊,手工业的发展陶瓷,锦质护膊,红地云珠日天锦,手工业的发展丝织,南朝时发明灌钢法,手工业的发展冶铁技术,南朝时期

7、发明了灌钢法,即利用生铁碳高、熟铁碳低的特点,将熔化的生铁液灌到熟铁上然后反复锻打以改变碳分,生产出硬度高、性能好的钢。 灌钢法的出现,提高了钢的质量,产量大增,达到了当时世界最高水平。钢广泛应用到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制作上,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南朝时发明灌钢法,用生铁的溶液灌入未经锻打的熟铁中,然后反复锻打,能大大提高钢的质量。,纸,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1)养蚕缫丝技术提升(丝织品产量激增) (2)冶铸技术进一步改进。 (灌钢法) (3)制瓷业发展迅速。 (青瓷烧制) (4)彩色纸,藤纸,商业,(1)城市的“市”和“草市” (2)著名城市建康、成都、番禹,建康,江陵,广州,商业和城市的

8、繁荣,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1、西汉:,2、南朝:,3、宋朝:,北,南,北,南,北,南,经济重心,南,北,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1西晋的建立者是 ( ) A司马懿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课堂训练,C,2. 三国结束的先后顺序是 ( ) A 魏、蜀、吴 B 蜀、魏、吴 C 吴、蜀、魏 D 蜀、吴、魏,B,3、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其中,被称为“五胡”的是 ( ) A. 匈奴、鲜卑、羯、氐、羌 B. 匈奴、蒙古、鲜卑、羯、氐、 C. 匈奴、蒙古、羯、氐、羌 D. 匈奴、女真、羯、氐、羌,A,4. 下列民族建立

9、的政权在4世纪 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 ) A 氐族 B 羌族 C 羯族 D 鲜卑族,A,5. 下列四个成语中,不是出自淝水 之战的是 ( ) A 投鞭断流 B 草木皆兵 C 风声鹤唳 D 破釜沉舟,D,6.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包括 ( ) 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技术和先进工具 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 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 南方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经济重心 A B C D,B,2、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迅速,而北方经济日益落后。导致这一变化的客观因素是( ) A、江南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比北方强 B、北方社会动荡,南方相对安定 C、南方人比北方人勤劳

10、 D、先秦以来,南方的自然条件优于北方,课堂检测,B,4、东晋时期,北方移民南下后,主要 分布在什么地区( )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黄河中下游地区 C、长江中游地区 D、黄河中游地区,课堂检测,C,看看谁最棒,1、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不包括( ) A.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成良田 B.江南种植水稻,稻田使用绿肥 C.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 D.福建、广东等地还未得到开发,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奠基时期是在( ) 魏晋南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南宋时期 D.明清时期,D,A,4、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我国古代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 ) A秦朝末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末年 D西晋末年,5、东汉末年以来,人口南迁给江南经济带来了( ) 大量的劳动力 先进的生产工具 先进的生产经验 优越的自然环境 A、 B、 C、 D、 6、公元198年洛阳郊外的几户农家,相约迁往江南,下列有关他们南迁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为躲避南迁少数民族的侵扰 B战乱使他们无法正常生产和生活 C江南相对稳定 D江南还没得到开发,荒地多,有发展空间,C,A,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