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8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921228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8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8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8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8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8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8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8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8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现代的货币政策,但其政策目标比较狭隘,主要集中在稳定物价和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两个方面,手段主要是调整货币供应量。从中国货币法制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货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法定货币,一种是非法定货币。法定货币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信用货币,一类是非信用货币。信用货币依靠发行者的信用行使货币职能,在交易使用时不需要称量,按

2、照其面文的价值使用,中国古代的纸币和铜钱都是非称量货币,或者说都是信用货币。非信用货币依靠本身的金属价值行使货币职能,在交易使用时需要称量,按照其金属价值使用,中国古代的黄金和白银都是称量货币,或者说都是非信用货币。中国古代各王朝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所适用的货币,并不在于它是纸币还是金属货币,而在于它是否为信用货币。只有在信用货币流通的情况下,古代王朝才能够通过扩大信用发行、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中国古代货币立法赋予铜钱信用货币性质,使得各王朝能够通过减重铸造铜钱的方式,扩大信用发行,增加货币流通量,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各王朝调整铜钱供应量来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的

3、主要措施有放民铸钱、钱币回笼、打击盗铸、打击毁钱、限制外流、铜钱减重、虚币大钱等。放民铸钱即朝廷允许百姓自由铸造铜钱并自由销毁铜钱,以满足市场对货币的客观需求,实现货币流通量的市场自动调节机制。然而,放民铸钱使朝廷丧失了铸币税收益,因此很少为中国古代王朝所采纳。钱币回笼是朝廷通过抛售白银、绢布等实物,减少货币流通量来稳定物价的政策措施。打击盗铸、打击毁钱、限制铜钱外流等,皆是保护货币流通总量稳定的政策措施。朝廷实行铜钱减重和铸行虚币大钱政策,既可以扩大铜钱货币供应量,又可以实现掠夺百姓财富、扩大朝廷铸币税收入的目的。铜钱减重的措施,即朝廷铸行新钱的重量低于流通中旧钱的重量,但法定价值却与旧钱相

4、等,这就可以用同等数量的铜材,铸造更多数量的铜钱,从而扩大铜钱的货币供应量。铜钱减重达到无可再减的程度时,就需要铸行虚币大钱,以一换多地收兑流通中的小钱,铜钱减重的进程就在虚币大钱的载体上继续下去。铸行减重铜钱与铸行虚币大钱两种措施交替使用,就可以使铜钱的减重,以及铜钱名义供应量的增长,成为持续不断的演化过程。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中国古代王朝货币政策稳定,则国运昌盛;货币政策动荡,则民生凋零。当前我国经济增量持续增加,货币流通量达到空前的水平,商品经济的发展也达到了更为高级的阶段。关于货币宏观管理,我们还缺乏超长周期的实证运行经验。所以,我们应该以科学务实的态度,对祖先的经验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考

5、证,将其作为宝贵的文化科学遗产,予以继承并发扬光大。(摘编自石俊志中国古代货币政策)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尽管也有货币政策,但手段相对单一,目标不够多元,主要体现在稳定物价、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两方面。B中国古代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所适用的货币,只能是法定货币中的非称量货币即信用货币。C中国古代通常通过发行金属货币或纸币来扩大信用发行、增加货币流通量,以此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D当铜钱减重无可再减时,虚币大钱便成为了中国古代调整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措施,借此铜钱减重的进程得以持续下去。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交易时,纸币和铜钱等信用货币按

6、照其面文的价值使用,而黄金和白银等非信用货币按照称量时所体现的金属价值使用。B中国古代王朝很少采用放民铸钱的方式来调节市场的货币流通量,因为这种手段弊端明显,使朝廷丧失了铸币税收益。C铜钱减重的措施,即朝廷通过减轻用以流通的新钱的重量,用同等数量的铜材铸造更多数量的铜钱,从而扩大货币的供应量。D中国古代铜钱既是金属货币也是信用货币,因此,减重铸造铜钱成为了历朝各代扩大信用发行、调整货币供应最的主要方式之一。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铜钱作为中国古代货币的主要形态,其供应量的调整措施种类繁多,可见,不同的历史时期货币政策取向也会因时而变。B朝廷实行铜钱减重和铸行虚币大钱政策,

7、虽然扩大了货币供应量,增加了铸币税收,但也掠夺了百姓的财富。C关于货币宏观管理,当前中国还缺乏超长周期的实证运行经验,所以,继承发扬古代货币政策的施行经验显得尤为重要。D从历史发展来看,当前我国经济增量持续增加,货币流通量达到空前水平,这些都取决于现阶段稳定的货币政策。(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追风筝的人卡勒德胡赛尼斗风筝比赛是阿富汗古老的冬日风俗。规则是放起你的风筝,割断对手的线。若有风筝线被割断,那些孩子就拼命地追逐那个随风飘移的风筝。对追风筝的人来说,最大的奖励是捡到最后掉落的那只风筝,那是无上的荣耀。每个斗风筝的人都有助手,我的助手兼仆人与朋友是哈桑

8、。那年冬天的一个夜里,距比赛还有四天,爸爸对我说:“我觉得今年你也许能赢得比赛!”爸爸随口一说,却在我脑袋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好办法!让他看看,他的儿子终究非同凡响。街上的积雪银光闪闪,天空蓝得无可挑剔。哈桑和我走出大门,雪花反射出白晃晃的光芒,照得我睁不开眼。街上,风筝斗士们在做最后的准备。街道传来欢声笑语,各处屋顶挤满了看客。我朝自家的屋顶看去,爸爸挥挥手,我不知道他究竟是跟我还是跟哈桑打招呼。“我们得开始了。”哈桑说。突然间我想放弃,爸爸在屋顶上看着我,他的眼光像太阳那样热得令人发烫。“我有点不想放风筝了。”我说。“今天是个好日子。”哈桑说。我试图让眼光离开我们家的屋顶。哈桑上前一步,低声

9、说了一句让我有些吃惊的话:“记住,阿米尔少爷,没有鬼怪,只是个好日子。”哈桑一眼看穿了我。“没有鬼怪。”我低声说。出乎意料的是我竟然觉得好些了。不到一分钟,我的风筝扶摇直上。一个钟头后,空中已经挂着至少四十只风筝,这些风筝如同纸制的鲨鱼,巡游搜猎食物。寒冷的微风吹过我的头发。哈桑在我身旁,他的手掌已被线割得鲜血淋漓。第一批被挫败的风筝断了线,像流星那样划过天空,拖着闪亮的尾巴,散落在附近的街区,给追风筝的人带来奖赏。我偷眼看向爸爸,寻思他眼下在想些什么。风筝纷纷坠下,而我的仍在翱翔。我双眼不时瞟向爸爸,紧紧盯着他的羊毛衫。下午三点,阴云密布,太阳躲在它们后面,影子开始拉长。只剩下六只风筝了,我

10、的是其中之一。我双腿发痛,脖子僵硬。但看到风筝一只只掉落,心里的希望一点点增大。一只蓝风筝在过去那个钟头里大开杀戒。现在,只剩下我的红风筝和那只蓝风筝了。局势紧张得如同我流血的手拉着的线。人们纷纷顿足尖叫:“干掉它!干掉它!”爸爸会不会也在欢呼呢?但我所能听到的是脑袋里血液奔流的声音。一阵风拉升了我的风筝,我占据了有利的位置。“干掉它!干掉它!”的欢呼声越来越响,仿佛罗马人对着斗士高喊“杀啊!杀啊!”。“快赢了,阿米尔少爷!”哈桑兴奋得直喘气。那一刻来临了,我合上双眼,松开拉线的手。寒风将风筝拉高,线又在我手指上割开一个创口,接着不用听人群欢呼,我也知道我赢了!我看到爸爸站在屋顶边缘,双拳挥舞

11、,高声欢呼。我体验到有生以来最棒的一刻。“安拉保佑,我们等会儿再庆祝吧。现在,我要去帮你追那只蓝风筝。”哈桑撒腿就跑。“哈桑,”我大喊,“把它带回来!”他踢起阵阵雪花,飞奔到街道的拐角处。他突然停下来,转身,双手放在嘴边,说:“为你,千千万万遍!”然后露出一脸微笑,消失在街角之后。我收回风筝后,寻找每条通道,都没有哈桑的踪迹。我正在担心时,突然听到前面传来一阵声响,这是一条僻静的死胡同。只见哈桑站在末端,拳头紧握,双腿微微张开。在他身后,摆着那只蓝风筝。那是我打开爸爸心门的钥匙。三个邪恶的大男孩挡住了哈桑的去路。我觉得自己无法呼吸。他们逼近哈桑。“把风筝给我!”其中一个挥舞着拳头。哈桑眼里流露

12、出恐惧,可是他摇摇头。“这是阿米尔少爷的风筝。”“你这个白痴!把风筝给我们。”哈桑弯腰捡起一块石头。他们一愣,退后一步。“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哈桑高举那只抓着石头的手。我张开嘴,几乎喊出来。但我没有,我浑身麻木。他们动手了,哈桑扔出石块,击中了其中一个的额头。他们一拥而上有种温热的东西从我眼角流淌下来。我眨眨眼,看见自己依旧咬着拳头,咬得很紧,从指节间渗出血来。我回到一个空无一人的市场,斜倚在一家小店铺紧闭的门前。十五分钟后,哈桑回来了,手里拿着那只蓝风筝。“你到哪里去了?我在找你。”我艰难地说,仿佛在吞嚼一块石头。(选自追风筝的人,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

13、当的一项是 (3分)A.小说真实生动地向读者展现了阿富汗斗风筝比赛的传统风俗,充满异域风情,表现了阿富汗人民的勇敢和鲁莽好斗。B.小说情节波澜起伏,情节的高潮是哈桑保护追回的风筝,高潮部分不仅照应标题,而且突出了“我”与哈桑的不同性格特征。C.小说的环境描写非常典型,比如,第三段“街上的积雪银光闪闪,天空蓝得无可挑剔”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颇具艺术匠心。D.小说对哈桑形象的刻画运用了语言、动作、肖像等描写,比如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有力地揭示了哈桑的忠诚品格。5.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我”的心理在不断地变化。请结合情节简要概括“我”赢得比赛后的心理变化

14、过程。(5分)6.试从风筝对“我”、对哈桑的意义这一角度探究文本中“风筝”的内涵。(6分)二、古诗文阅读(47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李时,字宗易,任丘人。时举弘治十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正德中,历侍读、右谕德。世宗嗣位,为讲官,寻迁侍读学士。嘉靖三年,擢礼部右侍郎。俄以忧归。服除,为户部右侍郎。复改礼部,寻代方献夫为尚书。帝既定尊亲礼,慨然有狭小前人之志,欲裁定旧章,成一朝制作。张孚敬、夏言用事,咸好更张。所建诸典礼,咸他人发端,而时傅会成之。或廷议不合,率具两端,待帝自择,终未尝显争。以故帝爱其恭顺。四方上嘉瑞辄拜疏请贺帝谦让时必再请由是益以

15、时为忠赐银章曰“忠敏安慎”俾密封言事久而失之请罪帝再赐焉。十年七月,四郊成,加太子太保。雷震午门,彗星见东井,时请敕臣工修省,令言官指陈利害兴革。帝以建言乃科道专责,寝不行。其秋,桂萼卒,命时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时张孚敬已罢,翟銮独相。时后入,以宫保官尊,反居銮上。两人皆谦逊,无龃龉。帝御无逸殿,召时坐讲无逸篇,銮讲豳风七月诗,武定侯郭勋及九卿翰林俱入侍。讲毕,帝退御豳风亭赐宴。自是,数召见,谘谋政务。十二年,孚敬复入,銮以忧去,献夫致仕。时随孚敬后,拱手唯诺而已,以故孚敬安之。孚敬谢政,费宏再入,未几卒,时遂独相。时素宽平,至是益镇以安静。帝亦恒召对便殿,接膝咨询。时虽无大匡救,而议论恒

16、本忠厚,廷论咸以时为贤。屡加少傅、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会夏言入辅,时不与抗,每事推让言,言亦安之。帝待时不如孚敬、言,然少责辱,始终不替。孚敬、言亦不敢望也。十七年十二月卒官,赠太傅,谥文康。(选自明史卷一百九十三,有删改)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四方上嘉瑞/辄拜疏请贺/帝谦让时/必再请/由是益以时为忠赐银章曰/“忠敏安慎”/俾密封言事/久而失之/请罪/帝再赐焉/B四方上嘉瑞/辄拜疏请贺/帝谦让/时必再请/由是益以时为忠/赐银章曰“忠敏安慎”/俾密封言事/久而失之/请罪/帝再赐焉/C四方上嘉瑞/辄拜疏请贺/帝谦让/时必再请/由是益以时为忠赐银章曰/“忠敏安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