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理论提升及实践措施(李玉福)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918846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3.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法治国理论提升及实践措施(李玉福)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依法治国理论提升及实践措施(李玉福)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依法治国理论提升及实践措施(李玉福)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依法治国理论提升及实践措施(李玉福)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依法治国理论提升及实践措施(李玉福)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依法治国理论提升及实践措施(李玉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法治国理论提升及实践措施(李玉福)(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依法治国的理论提升与实践措施 山东政法学院 李玉福 2014.11,第一部分:依法治国的理论提升,一、充分认识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中国法治发展史的重要地位 完成了实施依法治国战略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设计。 完成了依法治国理论提升。 全会决定体现了法治改革的时代精神 。 全会决定突出了依法治国的实践建设。,二、充分认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从历史纬度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作出的重大抉择。 从现实纬度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手段。 从战略纬度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保证党和国

2、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三、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对依法治国理论的新提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 制度基础、领导力量、指导思想、总目标、总要求、基本原则、总体布局、总体任务。,(一)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理论指针: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基本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目的定位: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

3、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二)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两个总目标的辨证关系。 关于依法治国的本质属性。 关于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关于依法治国战略布局。 关于依法治国的总要求。 关于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辨证关系。,(三)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问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讲清的一个核心问题。 一是依法治国为什么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二是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之间的辨证关系。 三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如何坚持党的领导。,四“环节”: 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三“统一”: 把依法治

4、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 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 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四“善于”: 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 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1、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2、如何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是公平正义的首要内涵,也是

5、实现公平正义的前提和基础。 2、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坚持法治与德治的统一 1、道德是法治的基石 2、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刚性手段,以德治国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柔性手段,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的和谐,保障社会健康协调地发展。,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1、实施依法治国的最大国情是中国当今的现实国情,这是实施依法治国的最基本的出发点。 2、无论是照搬西方模式,还是不加甄别的历史复古主义,都不符合实事求是的理性精神。,第二部分:依法治国的实践措施 (理念、体制、机制、监督措施)

6、,一、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1、关于依法治国与以宪治国、依法执政与依宪执政的关系 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以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这对于树立宪法权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大理论意义。,2、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树立宪法权威。 加强违宪审查。 强化宪法权威。,3、完善立法体制,解决立法权合理配置问题。 强化人大立法主导地位。 防止立法的部门化倾向和立法地方保护主义。 “加强法律解释工作,及时明确法律规定含义和适用法律依据。” “明确地方立法权限和范围,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4、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解决立法权如何行使

7、问题。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 。 5、立法重点,解决立什么法问题。 建立“公平”立法权利保障制度 加强市场经济立法。,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1、法治政府建设的标准体系。 这个目标体系就是建设一个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2、政府职能法定化,实施权力清单制度,解决政府权力界定问题。 3、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行政综合执法,推进执法人员资格制度。 4、行政权力运行机制,解决行政权力如何运行问题。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5、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解决行政权如何监督问题。 构建行政权监督体系。加强

8、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建设,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三、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1、强化体现公平正义的司法价值理念,解决价值追求问题。 2、司法体制性改革措施,解决司法权合理配置问题。 保障司法权独立行使的改革措施。 完善司法体制,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改革司法机关人财物管理体制,探索实行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和审判权、检察权相分离 。,3、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方面的改革性措施,解决司法权如何运行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审理跨行政区域

9、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办理跨地区案件。,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对人民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 完善审级制度,一审重在解决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二审重在解决事实法律争议、实现二审终审,再审重在解决依法纠错、维护裁判权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严格依法收集、固定、保存、审查、运用证据,完善证人、鉴定人出庭制度,保证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4、司法权监督性改革措施,解决司法

10、权制约监督机制问题。 明确司法机关内部各层级权限,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建立错案终身追究制度。 完善对涉及公民人身、财产权益的行政强制措施实行司法监督制度。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责中发现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行使职权的行为,应该督促其纠正。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 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狱务公开。,5、加强人权司法保障,解决司法活动中人权保障问题。 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申请权、申诉权的制度保障。

11、 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完善对限制人身自由司法措施和侦查手段的司法监督,加强对刑讯逼供和非法取证的源头预防,健全冤假错案有效防范、及时纠正机制。 切实解决执行难,制定强制执行法,规范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的司法程序。,落实终审和诉讼终结制度,实行诉访分离,保障当事人依法行使申诉权利。对不服司法机关生效裁判、决定的申诉,逐步实行由律师代理制度。 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完善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制度,加强对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司法机关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规范媒体对案件的报道,防止舆论影响司法公正。,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

12、法治社会建设 1、关于以法律信仰与法治精神为核心的法治文化建设。 2、建立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法律本位观。决定指出,“牢固树立有权力就有责任、有权利就有义务观念”。 3、加强守法诚信记录制度。 4、推进社会治理创新。,5、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构建对维护群众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五、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1、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 政治素质放在首位。 业务素质实现“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 2、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 构建社会律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等优

13、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律师队伍 。,3、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组织编写和全面采用国家统一的法律类专业核心教材,纳入司法考试必考范围 。 健全政法部门和法学院校、法学研究机构人员双向交流机制,实施高校和法治工作部门人员互聘计划 。,六、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1、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2、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3、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4、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5、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 6、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 7、加强涉外法律工作。,谢谢各位! 共同祝愿法治中国 走向辉煌! 2014.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