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知识点整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912565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齐桓晋文之事知识点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齐桓晋文之事知识点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齐桓晋文之事知识点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齐桓晋文之事知识点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齐桓晋文之事知识点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齐桓晋文之事知识点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齐桓晋文之事知识点整理(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齐桓晋文之事基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无以,则王乎:以,通“已”,停止2、然则废衅钟与(本文有多处):与,通“欤”,语气词,表疑问3、王说:说,通“悦”,高兴4、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一说,折枝,就是折树枝)5、刑于寡妻:刑,通“型”,作榜样6、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已,通“矣”,语气词,相当于“了” 7、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反,通“返”,回、归8、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道路9、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愬,通“诉”,控诉、控告10、是罔民也:罔,通“网”,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1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常比喻老人二、古今异义1、吾何

2、爱一牛:爱,吝啬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用来推及到3、至于兄弟:至于,推广到4、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5、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国,指中原一带6、然后从而刑之:从而,接着就三、词类活用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动,使听到2、危士臣:危:使动,使受到危害 3、朝秦楚:朝,使动,使来朝见 4、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 5、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的食物6、轻暖不足于体与: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暖的衣服 7、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国家8、寡固不可以敌众: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众,形容词

3、作名词,人口众多的国家 9、弱固不可以敌强: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 10、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1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老,形容词作名词,老人12、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幼,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幼,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孩童 13、刑于寡妻:刑(通“型”),名词作动词,作榜样 14、然后从而刑之:刑,名词作动词,处罚 15、是罔民也:罔(通“网”),名词作动词,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四、特殊句式判断句1、是乃仁术也2、夫子之谓也3、是诚不能也4、是折枝之类也5、是罔民也被动句百姓之不见保:见,表示被动省略句1

4、、臣闻之(于)胡龁曰 2、将以(之)衅钟3、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4、及(其)陷于罪5、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宾语前置句1、臣未之闻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臣未闻之也”,之,代词2、莫之能御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莫能御之也”,之,代词3、未之有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未有也”,之,起提宾作用 4、何由知吾可也: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由何知吾可也”5、牛何之: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牛之何”,此处之是动词,去、往6、何以异: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以何异” 7、夫子之谓也:即“谓夫子也”,之,起提宾作用8、然则一羽之不举:即“不举一羽”,之,起提宾作用9、舆薪之不见:

5、即“不见舆薪”,之,起提宾作用状语后置句1、王坐于堂上:即“王于堂上坐”2、构怨于诸侯:即“于诸侯构怨”3、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即“皆欲于王之朝立”4、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即“而以羊易之”5、树之以桑:即“以桑树之”主谓倒置句1、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即“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 2、若是其甚与五、一词多义1、道(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讲述)(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3)道芷阳间行(取道)(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道理)(5)策之不以其道 (方法、规律、途径)(6)会天大雨,道不通 (道路)2、诚(1)诚有百姓者(的确)(2)是诚何心也(真的)(3)帝感其诚,命夸娥氏

6、二子负二山(真诚)(4)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果真,如果) 3、闻(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使听到)(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使听到)(3)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到)(4)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 听到)(5)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 听到)(6)闻鸡起舞 闻风而动 闻过则喜 (听到)(7)(廉颇)以勇气闻于诸侯 ( 闻名)(8)(诸葛亮)不求闻达于诸侯 ( 闻名)(9)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文献)(10)(屈原)博闻强识 (见闻)4、是(1)是诚何心哉! (这)(2)是乃仁术也! (这)(3)是以后世无传焉 (这)(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这)(5

7、)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这)(6)是心足以王矣 ( 这)5、盖(1)盖亦反其本矣!(同“盍”,何不,为什么不)(2)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车盖,盖子)(3)枝枝相覆盖 (遮盖,掩盖)(4)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胜过,超过)(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 大概)(6)颜渊、子路侍。子曰:盖各言尔志? (同“盍”,何不,为什么不)6、其(1)其若是,孰能御之?(表假设,如果,连词)(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表反问,难道)(3)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表揣测,大概)(4)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表祈使,还是)

8、(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表加强语气)(6)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表选择,还是)(7)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耶?(表选择,还是)(8)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表祈使语气,一定)六、重要虚词之一、代词,根据上下文文意,指代有所不同1、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代齐桓晋文之事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代保民而王的人3、故民之从之也轻:代保民而王的人4、“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代后文所说之事,后省“于”,做复指宾语5、王曰:舍之! :代牛6、以羊易之:代牛7、以小易大,彼恶知之?:做这件事的原因8、他人有心,予忖度之:代别人心思9、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9、,尽心力而为之:之,霸道,即指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10、我虽不敏,请尝试之:代王道11、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代王道12、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代一般人民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之,指五亩之宅。1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代指推行王道却没有统一天下的人(事)15、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指示代词,译为“这(类)”16、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指示代词,译为“这(类)”二、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11个)1、臣固知王之不忍也。2、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3、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4、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5、

10、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6、故民之从之也轻三、宾语前置的标志(3个)1、夫子之谓也2、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四、往,到去,向(2个)1、牛何之?2、然后驱而之善。五、君子之于禽兽:结构助词,用于主语和介词结构之间,无实义。相类似的用法如:“寡人之于国也”六、结构助词“的”如“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除上文提到的相关语句外,文中其余的“之”都属于这种用法。以一、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或“因为这”,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1、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2、是以君子远庖厨也。二、同“已”,止无以,则王乎?三、“所以者”的固定格式,译为“的原因”

11、1、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2、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四、用作连词,用法同“而”(一)表示修饰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个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1、挟太山以超北海(二)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从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从而。2、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同上。五、以为,认为,有时和“为”一起用,但有时以为连用时又是“以之为”的省略1、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以王为爱”,即认为王吝啬,“以为”连用。2、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认为;后面的“为”是做之意。可译为百姓

12、认为大王做事吝啬。3、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六、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1、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以”后省略了“之”,此句可译为希望你辅助我(完成)我的愿望。明白的把这教给我,“之”指王道,即上文所说的具体做法。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此句可译为重视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反复叮嘱给他们。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之以桑”即以桑树之的倒置,可译为把桑树种植在五亩之宅内外。树,种植之意,动词。(二)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1、“以”可译为“用

13、,用来”的有 (1)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此句可译为德行怎么样能用来推行王道。 (2)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可,能或能够之意,“以”译为用(来)。 (3)对曰:将以衅钟。“以”后省略了之(牛),此句可译为将用它来祭钟。(4)以羊易之。(5)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文中出现两次)译为用这样的行为2、可译为“凭借,凭,依据”的有(1)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何以”即以何,凭什么(区别),形:具体表现。异:动词,区分,区别。 (2)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以”后省略之凭借的手段(兴甲兵)于一、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1、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于,在。2、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无:通“毋”,副词,不要。异:奇怪,这里是感到奇怪的意思。于:对于。3、君子之于禽兽也于,对于。 4、有复于王者曰:引出动作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对” 。下文“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中的“于”用法同,不译。5、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于,到。(文中出现两次)6、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如诸彼而已。第一个为“给”;第二个为“到”;第三个引出动词“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