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消毒制度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908333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紫外线消毒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紫外线消毒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紫外线消毒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紫外线消毒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紫外线消毒制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紫外线消毒制度1、灯管的辐射强度:紫外线辐射强度是影响消毒效果的最基本的因素,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要求,新紫外线灯管辐射强度应大于100W/cm (距离1m处)为合格,正在使用中的灯管辐射强度最低应达到70W/cm暂可使用,但必须延长照射时间。依据紫外线照射剂量等于辐射强度乘以照射时间的公式可求出不同强度所需延长照射时间,亦可看出高强度短时间或低强度长时间均能获得同样的灭菌效果。若紫外线光源的强度低于40W/cm,则再延长照射时间也不能起到满意的杀菌作用,即应停止使用。2、灯管的放置:灯管吊装高度距离地面1.82.2,使得人的呼吸带处于有效照射范围。连续照射不少于30min,紫外线的辐射强

2、度与辐射距离呈反比,悬挂太高,影响灭菌效果。3.环境温度:环境温度对紫外线辐射强度有一定的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辐射强度降低,如温度下降到4时,辐射强度则可下降65%80%左右,严重影响杀菌效果。一般以室温2040为紫外线消毒的适宜温度,在此温度范围内紫外线辐射的强度最大且稳定,能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4.相对湿度:相对湿度高,紫外线辐射穿透细胞减少。有关文献介绍,相对湿度在55%60%时,紫外线对微生物的杀灭率最强,相对湿度在60%70%以上时,微生物对紫外线的敏感率降低,相对湿度在80%以上甚至反而对微生物有激活作用,可使杀菌力下降30%40%。刚刚湿拖地和擦桌面后立即进行紫外线消毒,会

3、使室内湿度增大,影响消毒效果。因此,使用紫外线消毒时室内要保持清洁、干燥。5.防止紫外线辐射损伤:主要防止紫外线对眼睛、面部暴露皮肤的辐射损伤,不可直视灯管以防引起结膜炎。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直接照射到人,以防皮肤产生红斑。紫外线可放出臭氧,臭氧过多可使人中毒,在有人工作环境中,臭氧的浓度不得超过0.3mg/m3。应在房间无人情况下进行紫外线照射。进 行辐射强度监测时,用特制的辐射强度检测工具尺,背对光源进行观察,也可用普通玻璃或墨镜作为防护面罩,防护镜保护眼睛和面部皮肤。6.灯管定期保洁:新灯管使用前,先用75%酒精棉球擦拭。使用过程中一般每一周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4、保持灯管的洁净和透明,以免影响紫外线的穿透及辐射强度。7.加强紫外线灯管辐射强度的监测:使用中的紫外线灯每6个月用紫外线强度指示卡做一次强度检测,发现强度不合格的灯管及时更换。打开紫外线灯管5min待其稳定后,将指示卡置于距紫外线灯管下方垂直1m中央处,将有图案一面朝向灯管,照射1min。紫外线灯照射后,图案中的紫外线感光色块由乳白色变成深浅不同程度的紫红色。将其与标准色块相比,即可测知紫外线灯辐照强度是否达到使用要求。新紫外线灯管测试辐射强度值90W/cm 为合格。使用中的旧灯管,辐射强度值70W/cm,可继续使用,辐照强度值70W/cm时应更换。注意事项:1、指示卡照射后应在监测当时观察颜色变化情况,否则随时间延长感光色块会逐渐退色,影响结果判定。褪色后的指示卡不得重复使用。2、开启包装后,未用完的指示卡应及时用黑纸包装。防止指示卡与化学物质和塑料膜直接接触。3、指示卡的性能易受光线、潮湿和温度的影响,应置于、阴凉、干燥、避光处保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