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方程例3说课稿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908255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易方程例3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简易方程例3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简易方程例3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简易方程例3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易方程例3说课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际问题与方程例3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中“实际问题与解决”的第3课时,在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关本课的要求是: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了解方程的作用。依据标准,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用方程解决“两积之和”类型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进一步了解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从而会举一反三的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教材引领学生经历从生活情境中生发出数学问题,进而分析问题得出其中包含的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解答问题的过程。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能较熟练的解简易方程,并且 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如x+b=c.ax-b=c类型,知

2、道了用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会较准确的找出题中的关键句,并把它转化为等量关系式,有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三、说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说出“两积之和”类型问题的数量关系并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感受“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尝试说出”两积之差“等类型的数量关系,并能根据给出方程编出符合情境的实际问题。四、说重难点:重点:能结合具体情境说出“两积之和”类型问题的数量关系并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通过感受“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尝试说出”两积之差“等类型的数量关系,并能根据给出方程编出符合情境的实际问题。把“两积之差”设计为难点是因为要在“两积之和”的 基础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会用

3、类比的方法分析“两积之差”“两商之差”等的数量关系,会举一反三,增强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五、说教法、学法教法:教师引导与学生探究相结合学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六、说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抽象出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复习两积之和的实际问题并说出数量关系,然后将复习题改为求苹果或梨单价的问题,这样就很容易看出前后两题只是已知数和未知数交换了位置,为例3等量关系的建构奠定了基础。2、合作探究,解决实际问题设计意图:通过三个问题的层层引导,使学生建立起准备题和例题之间的精确关系,在观察探究中发现它们出现的数量相同,因此数量关系也相同,从而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不同的的等量关系式列出的方

4、程也不尽相同,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建立一题多法的理念。在这个例题的两个积中,有相同的因数,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得到含有小括号的方程,再次凸显了一题多法之间的关联性,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和数学模型的建构的能力。3、巩固应用,夯实基础设计意图:买门票问题和发票的残缺问题都属于配合例3的练习,虽然两题的情节内容各异,但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通过此环节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用方程解应用题的流程和分析建立等量关系的能力。4、拓展延伸,举一反三设计意图:通过例3的学习,学生理解了“两积之和“的等量关系,但生活中还有相似的如“两积之差”“两商只差”之间的关系。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回归生活,解

5、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通过算式编写情境就体现了数学回归的过程,这是一个逆向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辨析消化的过程;学生的思考、编写的过程就是将知识内化成能力的过程,使他们学会举一反三,反复斟酌。5、课堂检测,检验效果设计意图:通过练习的解决,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全体学生的共性问题和个别学生的个性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查缺补漏,进而弥补课堂的不足,为后面其他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七、课后反思本节课以“编题分析编题”为主线,意在使学生理解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具体的课堂进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具体如下:1、学习目标的确定有一定的难度,容量稍大,如果分两课时进行效果会更明显。2、在进行数量关系分析时因把握住“关键句”、“关键词”,以此推导等量关系式指向性更明确,易于理解。3、课堂中适时的激励性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再搭配小组竞争和小组评价,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发挥的更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