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907103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他是: 最浪漫的诗人、 最豪放的词家、 最超脱的文人、 最潇洒的过客、 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苏轼(10371101)著名文学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故又名苏东坡。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公元1057年(宋仁 宗嘉祐二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福昌县主簿、 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公元1079年(神宗元丰二年)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次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公元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 )始被召北归,次年卒于常州。 苏

2、轼诗(苏黄 )、词(苏辛 )、文(唐宋八大家) 、书(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画皆工,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词存三百四十多首,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作品今存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词有东坡乐府等。,作者,【词篇】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龙吟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定风波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回首向

3、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诗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传世名句】,背景介绍,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也是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 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 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2

4、6岁时就去世了。这对诗人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公元1075年,苏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十日夜,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悼亡词。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全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上阕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下阕记述梦境,抒写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上阕记实,下阕记梦,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本词的悲伤基调。既写了王弗,又写了词人自己。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这首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

5、名作。,苏轼一生先后娶过三房妻子,均姓王。他的结发之妻叫王弗,是四川眉州青神县进士王方的女儿,她年轻貌美,知书达礼,性情温和。庆历六年(1054),19岁的苏轼娶16岁的王弗为妻。 苏轼是在到密州任知州时认识了王弗。王弗聪明秀雅,温文贤淑,性情温柔,才貌双全。他们相亲的时候,在一条幽静的小河畔约会。届时,苏轼只看到王弗的丫鬟,不见她本人。丫鬟告诉苏轼,小姐看中先生的才情,不在乎外表,又反问苏轼还见不见小姐了。苏轼忙说:“不见,不见,学生也是敬佩小姐才华的。”王弗和苏轼相处的日子里,正是苏轼年轻奋发之际,王弗总是温情地劝导苏轼:“待人处事要秉公清正,谨慎行事。”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

6、不去。苏轼为人旷达,待人接物相对粗疏,王弗便常常躲在屏风后面静听,如有不妥之处,立即提醒丈夫注意。王弗与苏轼共同生活了11年,治平二年(1065)五月,妻王弗卒于京师,年仅27岁。 王弗去世后,苏轼悲痛万分,他按照父亲苏洵的安排,将妻子安葬在母亲的坟旁。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上种植了30000株松树,以寄托他的哀思。又过了10年,苏轼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记梦,千古豪情苏轼与他的三个妻子,苏轼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在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给了苏轼。她比苏轼小11岁,自小对苏轼崇拜有加,生性温柔,处处依着苏轼。王闰之伴随苏轼走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历经乌台诗案,黄州

7、贬谪,在苏轼的宦海浮沉中,与之同甘共苦。25年之后,王闰之逝世。苏东坡痛断肝肠,写祭文道:“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许,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干。旅殡国门,我少实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在妻子死后百日,苏轼请他的朋友、大画家李龙眠画了十张罗汉像,在请和尚给她诵经超度时,将此十张足以传世的佛像献给了妻子的亡魂。苏轼去世后,其弟苏辙按照兄长的意思,将其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祭文中“惟有同穴”的愿望。这段经历成为千古传颂的爱情佳话,苏轼的第三任妻子叫王朝云,字子霞,是杭州钱塘人。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九月,苏轼被贬为杭州通判。一日,他和妻子王闰之参加一个宴会时

8、,认识了王朝云。轻盈曼舞的王朝云年仅12岁,因家境贫寒,自幼沦落在歌舞班中,成为一位小歌女,以卖唱为生。王闰之见她聪明伶俐,心灵手巧,便买回家给她当了丫鬟。朝云来到苏家后,苏轼和夫人开始教她读书识字,待她如亲人一般,使她甚为感激,从心里敬佩苏轼这位大文豪。朝云聪颖、活泼、漂亮,惹人喜爱。连秦观都写诗赞美她美如春园,眼如晨曦。朝云成人后,苏夫人将她收为丈夫的小妾。此时的苏轼已经40岁了。王朝云比他小26岁。在苏轼最困难的时候,王朝云一直陪伴其左右,和他共渡难关。王朝云是苏轼的红颜知己,苏轼写给王朝云的诗歌最多,称其为“天女维摩”。在苏轼晚年的流放生涯中,王朝云始终紧紧相随,是他一生中最忠贞的伴侣

9、和朋友。她乐观的性格和侠义心肠,给心灵痛苦的苏轼带来了极大的安慰与希望。但不幸的是,朝云被扶正后过了11年,即先于苏轼病逝。元丰六年(1083),王朝云为苏轼生下了一子,产后身体虚弱,被瘟疫夺去了生命,年仅34岁。 朝云去逝后,苏轼一直鳏居,再未婚娶。遵照朝云的遗愿,苏轼将亡妻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边修筑六如亭以纪念,他撰写悼念亡妻的楹联是:“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朝云墓如今已成为当地万人参拜的名胜古迹。,关于悼亡诗 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

10、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或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或写作者既富且贵,追忆往昔,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或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恍惚迷离的文字和色彩抒发出来,读之令人心痛。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

11、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原文,注释,(1)乙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2)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3)思量:想念。“量”按格律应念平声ling (4)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 遥远,故称“千里”。 (5)“尘满面”两句,形容年老憔悴。 (6)孤坟: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其妻王氏之墓。 (7)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8)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轩:门窗 (9)顾:看。 (10)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

12、,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全文翻译,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 短松冈。,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全文翻译,赏析,长久郁结于心悲叹,在首句即从心底迸发而出,

13、为全词定下了主调,凄哀至极。 词一开始即点出夫妻死别的时间-十年。十年时间,不论长短,都是有限的,但只就它横亘在生与死之间这一点说,就是永无休止的了。谁都明白,生者与死者是永远不能会面的。这里“生死”两字,道出两个世界,用得十分沉痛。这里“生死”两字,道出两个世界,用得十分沉痛。使其后的“两茫茫”不仅有了“全无所知”之感,而且有了“永无所知”之感。,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不思量,自难忘”人虽已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呵!这十年间,诗人颇受压制,心境悲愤;到密州后,又忙于处理政务,生活困苦,他又怎能“不思量”那聪慧明理的贤内助呢。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看似矛盾的

14、心态,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思念。,赏析,赏析,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爱妻华年早逝,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其实即便坟墓近在身边,隔着生死,就能话凄凉了吗?作者通过生者与死者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隔离,表达了对亡妻沉痛的思念以及永远不得相逢的遗恨。,赏析,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三个长短句,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忧愤,包括在苍老衰颓之中。“ 尘满面”,从字面来说就是灰尘布满脸面,当然是不可能真的了,苏轼不可能满脸的灰尘,所以这里的“尘”是形象的表达,可以引申为岁月留下的沧桑痕迹,仕途奔波带来的疲倦和失意。鬓如霜,古人一般用霜和雪来比喻鬓发。一是取其表面的颜色相同之

15、外,二是霜雪和鬓发带给人感觉都是凄凉伤感有关。,赏析,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尘满面,鬓如霜,分明是一个老者的形象。可以想象,自己二十七岁貌美如花的妻子看到自己这般苍老的形象时,又如何能认得自己呢。“应不识”可以看出苏轼此时心里的矛盾,一方面不相信自己老了以致不愿意妻子认识自己,一方面又隐隐地希望妻子能够认出自己。这个本就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深沉悲痛,表现了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赏析,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五句,才开始入题 “记梦”。“夜来幽梦忽还乡”,是记叙,写自己梦中忽然回到了思念中的故乡,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

16、小轩窗,正梳妆”那小室,亲切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梳妆打扮。夫妻相见,没有出现久别重逢的亲昵,而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无言”,包括了千言万语,表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沉痛。,赏析,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三句自然是梦醒之后的感慨了。 “年年生死两断肠”正和首句“十年生死两茫茫”首尾呼应,而且“短松冈”又呼应“孤坟”。首尾浑然一体,情感一以贯之。,小结,这首词以“梦前-梦中-梦后”为时间线索,将“现实-梦境-现实”交织起来。题虽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全词感情深挚,充满一种凄婉哀伤的调子。 妻已逝,夫独留,万般凄情蚀九肠 人归去,情依旧,千载缘分绵且稠 以虚映实,虚中见实,是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色。梦是虚幻的、缥缈的,然而梦中人的感情却显得那么真挚、深沉,实实在在。正是因为借助于梦境的虚幻与缥缈,才格外地显得情真意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