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药调理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61900462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2.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药调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课件: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药调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课件: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药调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课件: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药调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课件: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药调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药调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药调理(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药调理,前 言,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而肾脏发病又是常见病、疑难病。因此,对肾脏病的调养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肾脏的生理功能 排泄功能 内分泌,生成尿液排出代谢终末产物 维持人体渗透压 调节人体酸碱平衡(pH7.4),调节血压生成肾素、血管紧张素、前列腺素 参与造血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 参与骨代谢促使维生素D活化,功能,为什么要重视慢性肾脏疾病,2006年,第一个“世界肾脏日”的主题 为慢性肾脏病。为什么要重视慢性肾脏病, 可概括为四句话:患病人数惊人,危害健 康严重,防治形势严峻,医疗费用过高。, 患病人数惊人 发达国家普通人群有6.5%-10%的人患有不

2、同程度的肾脏疾病(其中美国患病人数超过2000万,每年收治的达100万),其中1/4为新增患病患者(未经就医的人数要大得多)。 我国调查数据结果为10.8%。估计我国患有不同程度肾脏疾病的人数超过1亿人。,危害健康 严重 防治形势严峻:表现两个方面,肾脏病与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糖尿病高血压又导致肾损害,互为因果 终末期肾脏病(尿毒症)后果不良,对慢性肾脏疾病认识率低 防治率低 合并心血管疾病认识率低,三高,患病率高 心血管疾病合并率高 死亡率高,三低, 医疗费用高 尿毒症的治疗,全世界每年花费数百亿美元。 美国慢性肾脏病和尿毒症患者占医疗人群7%,而 占医疗费总额24%,每例患

3、者每年透析费用6.5万 美元;肾移植4万美元。 我国虽然费用较美国低,每例患者每年透析费用 约10万元人民币,但家庭经济负担仍然很重,是 因病致贫的重要原因之一。,提示: 提高全民对肾脏病认识:无病早 防,有病早治防变。,四、肾脏病与心血管病互为因果,肾脏疾病 与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58%死于心血管疾 病为普通人群患病15倍 尿毒症患者,心血管病死亡率为 普通人群患者的35倍 尿毒症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动 脉粥样硬化比普通人群高20倍,肾脏病 与 高血压,慢性透析病人中,高血压肾病占第三位 (第一位是慢性肾炎,第二位是糖尿病); 尿毒症病人中,20%为高血压所致;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中10%

4、-15%将发生肾 功能不全。,我国高血压发病情况:18岁以上居民, 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患者人数 为1.6亿(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 2004年公布)。其中包括肾性高血压。,【提示】要像关心心血管疾病那样关心肾脏疾病 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要注意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五、糖尿病与肾脏病相关性,肾脏疾病 与糖尿病,I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率为20%-40% (病程10-20年)。 I I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率10%-30% (随年龄、病程延长,肾 病危险性上升),我国糖尿病发生率: 18岁以上居民为2%-6%:空腹血糖偏高为1.9%。估计全国糖尿病患者超过2000万。 宣言强调: 2030年即15年以

5、后, I I型糖尿病将增加1.54亿至3.6亿。其中40%涉及肾脏病,如不治疗,其中10%发展为终末期肾病。,六、肾脏病与骨质疏松 随着慢性肾脏病的进展将发生肾性骨 病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慢性肾脏病 的重要并发症。,七、提高认识 全民防治肾脏病,“世界肾脏日”,有三年的口号是“您的肾脏健康吗”?如何保护好肾脏,远离肾脏疾病,做到“预防为主”,“不治已病治未病”,以下提出十项注意,定期做体检:无病早防,有病早发现、早治疗 预防和积极治疗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保护会阴干净,及时排尿 预防肾脏病的前驱病:如感冒、扁桃体炎、小儿猩红热、伤寒、脓包疮、疟疾、艾滋病、肝炎等 狼疮

6、病要积极治疗,保护肾脏不受侵害,6. 戒烟限酒,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7. 不随意乱用药,特别是一些肾毒性药物 8. 合理膳食:全营养素,少食盐,适当饮水,多吃蔬菜、水果 9. 适当运动:改善血液循环。如运动后,尿中出现蛋白或血,要检查肾功能 10.保持乐观,心理平衡,淡薄名利,有益健康,中医药调理,能调理脏腑功能和阴阳气血的平衡 改善临床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药食养生原则天人相应,不时不吃,提倡吃应季的食物; 要慎重食用反季节蔬菜,饮食不能标新立异; 一种蔬菜、一种谷类,只有到那个时令,到那种最饱满状态的时候,才是最佳的; 食之味中告诫我们,大蒜在四月、八月食之伤神;韭菜春食香,益人,夏食臭,五

7、月食之昏人乏力。 大棚里养出来的东西,只有其形没有其神(味、营养)。,药食养生原则天人相应,药食养生原则天人相应,药食养生原则天人相应,饮食养生原则天人相应,23,1、足三里-长寿要穴 定位:膝下三寸,胫骨外大筋内 功效:全身强壮要穴,健脾胃, 益气血,提高机体免力和 抗病能力 “要想身长安,三里常不干”,针、灸常用保健穴位,24,2、曲池-降压 定位:屈肘,肘横纹尽头 功效:调整血压,明目。适用于老年人血压高,视力减退,25,3、三阴交-安神、调经 定位: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 侧后缘 功效:增强腹腔脏器功能,尤 其是促进生殖系统的健康,26,4、关元-癃闭、崩漏 定位:脐下3寸,腹正中 线

8、上 功效:保健要穴,有强 壮作用 刺法:斜刺0.5寸,得气 后即可出针,27,5、气海-强壮 定位:脐下1.5寸,腹正中线上 功效:保健要穴,有强壮作用 刺法:斜刺0.5寸,得气后即可出针,28,6、神阙-强壮 定位:脐正中处 功效:保健要穴,补益 阳气,温肾健脾 灸法:间接灸,隔姜/附子饼,隔盐灸 “凡用此灸,百病顿除,益气延年”扁鹊新书,29,7、膏肓-祛肺疾 定位: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功效:强壮要穴 灸法:直接灸,15至30分钟,艾柱715壮,膏肓,30,8、中脘-健脾胃 定位:脐上四寸,腹正中线上 功效:强壮要穴,健脾益胃,培补后天 灸法:直接灸,15至30分钟,艾柱715壮,31

9、,9、涌泉-强心益肾 定位:脚趾卷曲,前脚 掌中心凹陷处 功效:补肾壮阳,养心 安神 长灸此穴,健身强心,延年益寿,32,10、太冲-疏肝泻火 定位:第1、2跖骨结合 部之前凹陷处 功效:疏肝解郁,行气 活血 针灸:直刺0.51寸。 按摩:有明显的酸胀感效果好 又称“消气穴”人在生气后按此穴,有消气作用。可缓解人因生气引起的一些疾病,33,11、命门-腰疼、椎间盘突出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 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12、肾俞-强肾壮阳 定位:在腰部,当第2腰椎 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益肾助阳,强腰利水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34,13、八髎 定

10、位:膀胱经穴上髎、次髎、 中髎、下髎的合称。出 自素问骨空论。 位于一、二、三、四骶 后孔中,左右共八穴, 故名 。,35,八髎是治疗妇科、男科疾病的要穴,36,14、合谷-牙疼 定位: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 功效:主治齿痛手腕及臂部疼痛口眼歪斜感冒发热等症,37,15、肩井-肩周炎 定位: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功效:祛风清热,活络消肿 主治项强,肩背痛,手臂不举,中风偏瘫,滞产,产后血晕,乳痈,及高血压,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直刺0.3-0.5寸,不宜深刺。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0分钟,38,16 风池-防治颈椎病 定位:

11、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清头明目,祛风解毒,通利空窍 主治疗头、眼、耳、目、口、鼻、脑疾患,精神神志疾患,以及上肢病的常用要穴 。,39,17、头维穴-美容 定位: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 功效:清头明目,活血通络,止痛镇痉 胃经的五谷精微由本穴分送头之各部 。配合谷穴治头痛;配太冲穴治目眩,40,18、承山-防痔 定位: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功效:理气止痛,舒筋活络,消痔 随膀胱经经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41,19、丰隆-减肥 定位:外踝尖上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 功

12、效:沉降胃浊 联络脾胃二经各部气血物质的作用,故为足阳明络穴,黄芪 味甘、微苦,性温。有补中益气,升阳,固表,利水退肿的功效。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对处于抑制状态的免疫系统有调整作用,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和杀菌能力。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可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增强心肌收缩力。 对机体和细胞代谢的影响:可使细胞的生理过程增强,对蛋白质代谢有促进作用。,茯苓 味甘、淡,性平;能健脾补中、养心安神、利水渗湿。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具有促进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作用。 具有抗肿瘤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枸杞子 味甘,性平。有滋阴补血、填精补肾明目的功效。 增强非特异性免疫作用。 生长刺激作用。

13、 降血脂与保肝、抗脂肪肝作用:有降低血压、抑制心脏、兴奋肠道等拟胆碱作用。,山药 性平、味甘 功效:健脾补气养阴、益肾固精,熟地黄 性微温、味甘,有补血滋肾、育阴调经作用。 增强免疫功能 抗甲状腺作用 降血糖 降压:酒、蒸熟地黄有明显的降压作用。,何首乌性微温、味苦、甘、涩,有补益肝肾、增益精血,乌须黑发作用。 增强免疫功能 降血脂与抗动脉粥样硬化 延缓衰老 润畅通便,百合 性微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作用。 常用于: 阴虚肺燥之干咳、咯血、惊悸、失眠多梦。 肺热作咳,夏日清暑解渴、虚烦易惊。,鹿茸 性温、味甘、咸,有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作用。 常用于: 畏寒乏力、阳痿遗精、腰膝酸软。 神疲,眩晕耳鸣耳聋,崩漏带下等,核桃仁 性温、味甘,有补肾强腰、温肺定喘、润肠、排泌尿道结石作用。 常用于: 肾亏腰痛腰痠、肺虚作喘、阳痿遗精、尿频便结、尿路结石。 阳痿、肺肾两虚之咳嗽气喘、眩晕、乏力、便秘、尿频。,让中医养生文化进入千家万户!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祝大家身体健康! 谢谢!,保护好您的肾脏 远 离肾脏疾 病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