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电镀常见危害因素对人的危害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61899954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30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电镀常见危害因素对人的危害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课件:电镀常见危害因素对人的危害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课件:电镀常见危害因素对人的危害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课件:电镀常见危害因素对人的危害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课件:电镀常见危害因素对人的危害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电镀常见危害因素对人的危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电镀常见危害因素对人的危害(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镀常见危害因素对人的危害,延伸阅读铬酸(酐 ),本品助燃,高毒,为致癌物,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强氧化剂。与易燃物(如苯)和可燃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与还原性物质如镁粉、铝粉、硫、磷等混合后, 经摩擦或撞击, 能引起燃烧或爆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急性中毒:吸入后可引起急性呼吸道刺激症状、鼻出血、声音嘶哑、鼻粘膜萎缩,有时出现哮喘和紫绀。重者可发生化学性肺炎。口服可刺激和腐蚀消化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血便等;重者出现呼吸困难、紫绀、休克、肝损害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慢性影响:有接触性皮炎、铬溃疡、鼻炎、鼻中隔穿孔及呼吸道炎症等。,延伸阅读硫酸,本品

2、助燃,具强腐蚀性和吸水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遇水大量放热, 可发生沸溅。与易燃物(如苯)和可燃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遇电石、高氯酸盐、雷酸盐、硝酸盐、苦味酸盐、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燃烧。 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气或雾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愈后癍痕收缩影响功能。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炎以至失明。慢性

3、影响: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延伸阅读盐酸,遇水时有强腐蚀性。具强刺激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 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本品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急性中毒:出现头痛、头昏、恶心、眼痛、咳嗽、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等。重者发生肺炎、肺水肿、肺不张。眼角膜可见溃疡或混浊。皮肤直接接触可出现大量粟粒样红色小丘疹而呈潮红痛热。慢性影响:长期较高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胃肠功能障碍及牙齿酸蚀症。,延伸阅读盐酸,遇水时有强腐蚀性。具强刺激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 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本品

4、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急性中毒:出现头痛、头昏、恶心、眼痛、咳嗽、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等。重者发生肺炎、肺水肿、肺不张。眼角膜可见溃疡或混浊。皮肤直接接触可出现大量粟粒样红色小丘疹而呈潮红痛热。慢性影响:长期较高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胃肠功能障碍及牙齿酸蚀症。,延伸阅读氢氧化钠,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 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 形成腐蚀性溶液 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

5、、出血和休克,延伸阅读氰化氢,本品易燃,高毒。长期放置则因水分而聚合,聚合物本身有自催化作用,可引起爆炸。 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氰化氢气体,可立即呼吸停止而死亡。非骤死者临床分为 4期:前驱期有粘膜刺激、呼吸加快加深、乏力、头痛;口服有舌尖、口腔发麻等。呼吸困难期有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皮肤粘膜呈鲜红色等。惊厥期出现抽搐、昏迷、呼吸衰竭。麻痹期全身肌肉松弛,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可致眼、皮肤灼伤,吸收引起中毒。慢性影响:神经衰弱综合征、皮炎。,延伸阅读氰化亚铜,剧毒,具强刺激性。受高热或与酸接触会产生剧毒的氰化物气体。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剧烈, 有发生

6、爆炸的危险。遇酸或露置空气中能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分解出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吸入后引起紫绀、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虚弱、惊厥、昏迷、咳嗽、呼吸困难。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可引起肺水肿而致死。对皮肤、眼有强烈刺激性,可致灼伤。口服出现紫绀、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虚弱、昏迷、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刺激口腔和消化道或造成灼伤。,延伸阅读镍,镍进入人体后主要存在于脊髓、脑、肺和心脏,以肺为主。如误服镍盐量较大时,则可产生急性胃肠道刺激现象,发生呕吐、腹泻。金属镍粉及镍化合物有可能在动物身上引起肿瘤,肺部可逐渐硬化。镍及其盐类对电镀工人的毒害,主要是镍皮炎。某些皮肤过敏的人长期接触镍盐,先以发痒起病,

7、在接触镍的皮肤部位首先产生皮疹,呈红斑、红斑丘疹或毛囊性皮疹,以后出现散布在浅表皮的溃疡、结痂,或出现湿疹样病损。,延伸阅读铜,一般认为铜本身毒性很小,在冶炼铜时所发生的铜中毒,主要是由于与铜同时存在的砷(As)、铅(Pb)等引起的。皮肤接触铜化合物,可发生皮炎和湿症,在接触高浓度铜化合物时可发生皮肤坏死。抛光工人吸入氧化铜粉尘,可发生急性中毒,症状为金属烟尘热。长期接触铜尘及铜烟的工人,常见呼吸系统症状。眼接触铜盐可发生结膜炎和眼睑水肿,严重者可发生眼浑浊和溃疡。,延伸阅读锌,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正常人每天从食物中摄取锌10-15mg。肝是锌的储存地,锌与肝内蛋白结合成锌硫蛋白,供给

8、肌体生理反应时所必需的锌。人体缺锌会出现不少不良症状,误食可溶性锌盐对消化道黏膜有腐蚀作用。过量的锌会引起急性肠胃炎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偶尔腹部绞痛,同时伴有头晕、周身乏力。误食氯化锌会引起腹膜炎,导致休克而死亡。,延伸阅读银,临床上常见银对人体的影响是发生银质沉着病。银质沉着病可在局部皮肤出现,也可能发生于全身皮肤。银在局部皮肤上由于光的作用转变为白蛋白银,在一定组织上遇硫化氢转变为硫化银,而在真皮的弹力纤维中形成蓝灰色斑点所构成的色素沉着,进而形成由细微的银颗粒构成的放射状网,即所谓的“职业性斑点病”。银对眼睛有伤害,对呼吸道的损害主要是呼吸道银质沉着病,并可能伴有支气管炎症。

9、,延伸阅读氟,在氟化物中,氟化氢的水溶物氢氟酸毒性最大。含氟的废气中,毒性最大的是氟化氢。氟化氢对人体的危害作用比二氧化硫大20倍,对植物的影响比二氧化硫大10-100倍。长期饮用含氟高于1.5mg/l的水会引起氟中毒。氟化物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骨骼受损害,临床表现为上、下肢长骨疼痛,严重者发生骨质疏松、骨质增殖或变形,并发生原发性骨折;其次,氟化物能损害皮肤,使皮肤发痒、疼痛,引发湿症及各种皮炎。,延伸阅读工艺类型,1、 固定镀槽 电镀溶液盛于固定的镀槽内,镀件浸入,和阳极面对,依靠做导电和固定用的挂具 来通电,应当说是传统的也是应用最广的方法。固定式镀槽的优点是设备投资少,镀件 的形状、大

10、小和数量不受限制,易于监控及维护。固定槽可增加搅拌或配以连续过滤。 电源和电流波形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但不易使用很高的电流密度。,2、滚镀 适用于大量小零件的加工。一般分单独的滚镀机和结合流水作业线等不同形式。后者滚筒浸入槽内随着运动,在自动线中采用颇多。细小的零件在滚动中相互接触并摩擦,从汇流板或槽体上导得电流,阳极可以置入滚筒内或在槽外。这种方案生产效率很高,滚动中对零件有一定的抛光作用,而且零件间镀层的厚度差异较少。但这种方式进行局部电镀较难,也难于实行高速镀。,3、 刷镀,将阳极表面裹上柔软的能含吸镀液的多孔性材料,如棉布或其他的纤维制品,通上电流并在被镀表面上摩擦,也能在摩擦的表面区镀

11、上镀层。这种方法一直用来修复局部的镀层缺陷,后来改制成能储存镀液的刷子,用来解决不易移动的大件,如建筑物等的电镀和修复磨损的零件。镀内外圆表面时与转动机床配合,采用浓镀液和大电流可以得到很高的镀速。这种方法比较简便灵活,投资不多,更适合于少量的大构件或户外建筑。小些的零件能使之旋转运动时,可以方便地进行较高速度的厚镀,但镀层的质量往往与操作技巧有关。,4、高速电镀,由于工时成本节约效果明显,近年来各种高速电镀方法层出不穷。其中以小件特别是电气零件局部选择性的镀贵金属近年发展最快。通过零件运动及利用强制对流或喷射以令镀液高速流动来承载高达每平方分米数百安的强电流得以达到很高的镀速。使零件快速运动

12、的流水线辅以适宜的遮挡或仅作局部的喷射,极适合于大量的小件的局部电镀,能节约大量局部绝缘工作的劳动力。局部选择性的镀覆,对于镀贵金属,例如电气接插件,可以节约贵重金属90%以上。,5、连续电渡,目前预镀覆的板材和线材在许多大生产中已非常流行,例如建筑业、汽车业和设备制造业等。板材和线材由于形状单一并能连续卷送。很适合采用容许极限电流密度很高而分散能力不一定要求较好的工艺。这种加工方法现时已常配以预涂、抛光、涂漆等联合进行。这样可以在很短的时间生产出大量的预制材料,节省了这些材料组配后再涂覆所需的大量工时,并且质量也大幅提高。,6、特种工艺,为了配合产品日新月异的需要,近些年来研发了不少方法新颖的工艺。例如利用微细的尖端液滴、喷流、辊印、胶态或凝胶镀液,以及激光引发、光化学工艺等等。这类工艺大多有专门的应用领域,但发展出的新工艺概念,实际上已逐渐地被引用到常规工艺中来。,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