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上传人:yoush****ohua 文档编号:61899766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练习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8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练习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8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练习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18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练习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18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练习题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练习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练习题附答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练习题附答案第四单元1一、第一阵清风诗词古韵【阅读提示】张九龄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宰相,他胸怀壮志,惟恐虚度光阴而一事无成,后来,因为阻止唐玄宗用人不当未果,被贬为荆州长史,这首是就是那时所作。此诗感怀身世,既抒发了作者自己的凌云壮志,又感慨了自己一事无成,时光飞逝,透露出他为美好时光空空流逝而深感惋惜之情。全诗语言朴素,文字简练,寓意颇深。读出无奈而悲伤的情绪来。4分钟。照镜见白发唐张九龄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诗意:以前,做宰相时,报效国家,日理万机,志向远大。 现在,做了长史,无事可做,蹉跎岁月,虚度华年。 谁知道照镜子时,才看

2、到自己头发白了,老了。 我深深感到孤独,只有自己的形体与影子相互怜惜。二、第一声鸟语字词正音掌握一个成语戛然而止(注意“戛”不要写错,2分钟)拼音jirnrzh释义:戛然:像声词。声音突然停止。 出处:歧路灯:“忽得锣鼓戛然而止,戏已煞却。” 示例: 这支乐曲,旋律急促,气势宏伟,当推向高潮时,又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自己造一个句子戛然而止:三、第一缕花香美文园地【阅读提示】用了一个长长的故事,不厌其烦地叙述,就是为了告诉大家,“老派有钱人”和“新富的人”之间的不同之处,有意思,而且,褒贬起来不留痕迹,读完了,人自然就知道谁是谁非,自己将来该怎么做了。这样的文章最显功力。当做故事说给同桌听。

3、9分钟。主人的情意蔡康永我小时候,被爸爸带去过两位报社老板家里做客。他们两家各有一道待客的菜,令我印象深刻。 一位老板家住城的这一头,那一餐是把菜一盆一盆摆开,好让几桌打麻将的客人,各自依照打完一圈的时间,再离桌吃饭。 我到他家时,菜刚摆出来,我看到有一盆大小大概像个提篮,里面堆满了一块一块杯盖大小的、圆圆的、深茶色像豆腐干的东西。 我随后拿叉子叉了一块起来啃,觉得比豆腐干有弹性一点,吃起来还算有趣。看看满盆子都是,就又多叉了几个吃着玩。这时爸爸那桌打完麻将离桌来吃饭了,爸爸走过来看我,我就问他我吃的这东西是什么,他告诉我:“这叫鲍鱼。” 另外一次,被叫到另外一位报社老板家去吃晚饭。这位老板住

4、在城的另一头。这位老板向来不喜欢把菜摆开来让客人取,一方面怕菜的温度不对,一方面不愿意劳驾客人自己走动去拿吃的。所以他家打牌吃饭,就宁愿让各桌互相等一等,等到一齐告一段落了才开饭。所以他家备了不同尺寸的圆桌面,吃饭的客人越多,就架上越大的圆桌面,总是可以让大家一起围桌共餐。 从小孩子眼中看起来,当然就觉得圆桌很辽阔,每缸菜都巨大又冒烟。其中有一缸端上桌时,只见淡茶色透明刺须从缸口满出来,颤巍巍朝四方乱七八糟的、呈喷射状散开。女主人热情地招呼,拿勺一大碗一大碗分盛给客人。我吃了觉得脆脆的很好吃,拿眼睛看我爸,我爸说:“这叫鱼翅。” 我后来当然还在不同主人的家里,吃过其他好吃的东西。有的主人请客时

5、,对端上桌来的那份鲍鱼或鱼翅,或随便什么其他美食会很郑重地介绍,如果那份鲍鱼或鱼翅,又被郑重地打扮得像要供百姓瞻仰的贵族遗体的话,这时我脑中就会自然而然地浮现我小时候遇见这两道菜的画面。 我一直都不喜欢参加装模作样的宴会,我甚至觉得一群人相聚时,不聊些有意思的事情,反而郑重其事地讨论着,此刻开的是哪一年份的酒,或哪位身上穿的是哪家牌子的衣服,都会让我有点疲倦。 主人请客人吃什么,那是主人的情意;客人为主人穿上什么,那是客人的情意。如果事事都要明白说破,那还有什么情意?不如直接把价钱标在上面算了。 我常常被问到老派有钱人和新富的人有什么不同。一样是钱,给人的感受不同。1.小时候印象深刻的那两道菜

6、一个是 另一个是 。2.结合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我一直都不喜欢参加装模作样的宴会”的原因是什么?四、第一滴甘露文言源泉【阅读提示】历史中的良将你知道几人?今天就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中的李牧,看看他是如何打败匈奴的。(15分钟)李牧守边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

7、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参考答案:美文园地1.鲍鱼 鱼翅2.那样的宴会少了一份情意。文言源泉译文:李牧是赵国北部边

8、境的良将。长期驻守代地雁门郡,防备匈奴。他有权根据需要设置官吏,防地内城市的租税都送入李牧的幕府,作为军队的经费。他每天宰杀几头牛犒赏士兵,教士兵练习射箭骑马,小心看守烽火台,多派侦察敌情的人员,对战士待遇优厚。订出规章说:“匈奴如果入侵,要赶快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固守,有胆敢去捕捉敌人的斩首。”匈奴每次入侵,烽火传来警报,立即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固守,不敢出战。像这样过了好几年,人马物资也没有什么损失。可是匈奴却认为李牧是胆小,就连赵国守边的官兵也认为自己的主将胆小怯战。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依然如故。赵王发怒,把他召回,派别人代他领兵。 此后一年多里,匈奴每次来侵犯,就出兵交战。出兵交战,屡次失利,损

9、失伤亡很多,边境上无法耕田、放牧。赵王只好再请李牧出任。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有病。赵王就一再强使李牧出来,让他领兵。李牧说:“大王一定要用我,我还是像以前那样做,才敢奉命。”赵王答应他的要求。李牧到达边境,按照原来的法规、号令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但是人们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的士兵常得到奖赏却不被使用,都希望与匈奴一战。这时李牧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出战马一万三千匹。还有曾经获得百金奖赏的勇士五万人,能拉硬弓的优秀射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又大力组织放牧,让人民布满山野。匈奴派出小股兵力入侵,李牧部众假装败逃,丢下几千人给匈奴。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率领大批军

10、队入侵。李牧大量布下灵活奇特的战阵,从左右两边包抄反击匈奴,大败匈奴,斩杀匈奴十几万人马。接着消灭襜褴,打败东胡,迫使林胡投降,单于逃跑。这次战役以后的十几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上城邑。2一、第一阵清风诗词古韵【阅读提示】朱熹是宋代的大理学家,这首小诗旨在奉劝青少年,珍惜光阴,珍惜青春,刻苦治学,有所作为。只不过,它选用两个带有不同时令特色的“池塘春草”和“阶前梧叶”来写春秋巨变,让人感觉形影独到。句子很经典,读的时候语气恳切,争取背过。4分钟。劝学宋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诗意:人老得快,学业也难于成就,因而,一点时光也不要小看。在池塘边的草地上

11、春天的美梦还没做完,台阶前梧桐树的叶子已经发出秋雨的滴答声。二、第一声鸟语字词正音掌握一个成语可见一斑(注意“斑”不要写错,2分钟)拼音:kjinybn释义: 一斑:豹子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从一点可以推知全貌。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诸如此类;虽未得其皮毛;也就略见一斑了。” 近义 管窥一斑 管中窥豹 示例:韬奋萍踪忆语:“他们不但开会的地方经常更动,住的地方经常更动,就是通信的地方也要常常更动的,他们在工作上的技术上的细密,于此可见一斑。 自己造一个句子可见一斑:三、第一缕花香美文园地【阅读提示】手足情就是兄弟姊妹之间的亲情。文章篇幅不长,文字不多,但感人至深。为什么?因为描摹得太真实了

12、,字里行间融入了真情,孩子的纯真,让人动容。所以说,真情才能动人。读出大人的怒气和孩子的柔情来。读两遍,8分钟。手足情尤金孩子们坐在厅里观赏电视里播映的武打片,我独自一人留在房里写信。突然,厅里传来了一声粗暴的呼喝,接着,是女儿尖厉的哭声。我冲到厅里一看,5岁的女儿双手按住左耳,哀哀痛哭;8岁的儿子则手足无措地站在一旁。置身度外的老大,迅速向我报告了事情的始末。原来老二看戏看得兴起,站起身来,呼喝一声,学剧中人飞出了一招“连环三脚”,不偏不倚,踢中了妹妹的耳朵。我拉开女儿的双手一看,愤怒即刻好似一团火一样由心里烧了出来。她的耳壳后方,出现了一道一寸来长的裂痕。现在,正有丝丝血水渗出来。我一面替

13、她敷上消毒药水,一面大声斥责老二;丈夫更拿出了藤鞭,准备打他手心以示惩罚。然而,没有想到,涕泪滂沱的女儿却抽抽搭搭地开口为他求情:“爸爸,不要,不要打他!”“罪行”太深,不得不打。两边手心,各打了三下。他不敢呼痛,只是静静地搓着手,泪如雨下,而一双眼睛呢,却牢牢地看着妹妹的耳朵,眼睛里有着一层不能掩饰的悲伤。把女儿抱上楼去,哄她入寝。老二悄悄尾随而来,站在床边,伸出鞭痕犹在的手,把一片胶布递给我。哎,他是真心真意地感到抱歉的呢!当天夜里,全家人都已经入睡了,我在蒙蒙眬眬间,突然被搬动椅子、摁亮电灯的声音惊醒了。一跃而起,冲到女儿的房间,就在那儿,就在那一刻,我看到了叫我极为难忘的一幕。我家老二

14、,跪在老三床畔,正轻轻地拨开她的头发,低着头,细细地看着她耳后的伤痕。一股热潮,蓦地泛上了我的双眼。1.结合全文,说说以“手足情”为题好在哪里?2.文章在哪里体现了“手足情”?四、第一滴甘露文言源泉【阅读提示】很多同学觉得我们只要向老师学习就够了,殊不知你身边的老师数不胜数,同学、陌生人、甚至可能老马和蚂蚁等也可能是你的老师。我们要多和日常生活接触,积累经验,不能忽略这些宝贵经验的积累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圣人的智慧吧。(12分钟)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

15、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注释:管仲、隰(x )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不难:不惜,不耻。参考答案:美文园地1. 这是比喻手法,我们通常把弟兄姊妹之间的亲情比作手足之情。点明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书写弟兄姊妹的亲情的。很巧妙地与故事情节联系,哥哥用脚踢伤了妹妹的耳朵,从而招来爸爸用藤条对手的责打。手足情也是文章赞美的真情,是文章的主旨。2. 受伤的妹妹为哥哥求情,请求不要责打哥哥;哥哥给妹妹送来胶布,还在深夜偷偷跑来细细看妹妹的伤痕。文言源泉译文:春秋时代,有一次,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出征孤竹国,春天去,冬天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让老马发挥作用了。”于是让几匹老马在前面走,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道路。走在山里,队伍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南,夏天住在山北,只要顺着蚂蚁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