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人生期中考试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61890028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人生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哲学人生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哲学人生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哲学人生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人生期中考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中专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试卷 2011.11一、选择题(20分)1. 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是:( )A自信、自强 B从客观实际出发C从主观想象出发 D主观意愿出发2. 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是:( )A客观实际 B机遇 C家庭条件 D个人的亲朋关系3.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 )A人的活动 B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C人类的自身活动 D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4. 物质固有的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A活动 B运动 C转化 D不灭5. 人的成长只能在( )中实现。A岁月 B师长的帮助 C行动 D知识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物质是世界的本源 B、精

2、神对物质有反作用C、世界是运动变化的 D、世界的统一性7、2008年汶川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目前世界各国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 )A、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B、规律是客观的,有些自然规律无法掌握。C、如果掌握了地震的规律,就可以防止地震的发生。D、科学的预测离不开对客观规律的掌握。8. 哲学上所说的运动就是:( )A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B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C事物空间位置的移动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9. 运动之所以离不开物质是因为:( )A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B物质是客观存在的C物质是运动变化的 D物质决定运动,物质第一性。10. 新事

3、物是指( )A、最强大、发展最快的事物。B、最新出现,又有最新的形式的事物。C、最新出现,又最受人欢迎的事物。D、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11. 人们总希望少犯甚至不犯错误,但错误又会不断出现。人之所以会犯错,是因为:( )A错误总是难免的 B真理和谬误总是相伴而行;C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 D真理由谬误转化而来。12. 人生行动的主体是:( )A行动的对象 B行动的手段C人自身 D社会13. “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A、事物是运动的 B、事物是变化民展的C、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D、规律是可以认识的14. 揠苗助长的

4、寓言说明了:( )A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尊重客观规律 B人必须自信自强C客观规律是可以打破的 D人具有发明创造精神15. 自觉能动性是指:( )A人的特点 B人能动地反映、改造世界的能力C人的创造性 D人的干劲和灵活性16.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的“预”是指:( )A预备 B预先 C有思想、有计划、又准备 D想象17、下列选项中关于联系的正确理解是( )A、任何两个事物这间都存在因果联系。B、有的事物与它事物有联系,有是则不然。C、人们可以割裂事物的联系。D、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18、只有发展才能产生新事物,发展的本质是( ) A、无序 B、联系 C、前进 D、创新19、关于区分

5、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说法错误的是: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为判断标准 以事物力量的强弱为标准 看事物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从事物的名称、旗号去判断 A. B. C. D.20、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刻舟求剑 夜郎自大,目中无人 祸兮福之所倚 A. B. C. D. 二填空题(10分)1、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其中_是根本原因,_是条件。2、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_的、_的、_的联系。3、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是_。4、 的观点和 的观点是唯物辨证法的两个总特征。5、_和_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三、判断(10分)1.客

6、观实际,就是指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的现实情况,即事物自身的属性和特点,以及事物之间的种种联系和关系。这些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2、顺境为人生发展提供机遇和有利条件,顺境有利无害。( )3. 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是唯物主义哲学。( )4. 规律是人们发现和创造的,当然也可能被人们打破和消灭。( )5.一切物质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 )6. 自觉能动性指的是人能动地反映世界,又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既包括把客观的东西能动地反映于主观,也包括把主观的东西能动地见之于客观。( )7. 任何事物都处于矛盾之中,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8. 周易中说:

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其意思是说君子应效法天道运行的刚健,做到自信自强,奋斗不息。( )9.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0、和谐不等于不承认差别和分歧,应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四、非客观题(20分)1、简述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6分)2、故事“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 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从中得到什么启示?(4分)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此句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怎样理解人生顺境与逆境的关系?(4分)4、小何毕业后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可是没几个月他就干不下去了,原来是她不能适应那里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她不喜欢在那个上司的手下做事,同事之间的摩擦也让她十分烦恼,她感到郁闷、烦躁,有时忍不住发火,结果人际关系更加紧张最后丢到了这份工作。(6分)(1)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哪些特征?(2)我们该怎样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