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e诊断:西京病例六结果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61889175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8.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e诊断:西京病例六结果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课件:e诊断:西京病例六结果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课件:e诊断:西京病例六结果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课件:e诊断:西京病例六结果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课件:e诊断:西京病例六结果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e诊断:西京病例六结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e诊断:西京病例六结果(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京影像病例,郭宁,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放射科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CT诊断工作。参与影像本科及研究生教学、带教,参编数部专著。在专业领域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文章,多次参加国内学术活动。,临床资料,患者: 程某 ,女性 , 42岁 病史:右上腹胀痛7年,加重10余天。 无发热,否认肝炎、结核及疟疾病史。 常规实验室检查及肿瘤标记物均为阴性。 当地县级医院超声提示:肝内实性 占位,怀疑肝脓肿,给予抗炎治疗,无 明显缓解,来我院就诊。 行上腹部CT检查(平扫+增强)。,平扫1,平扫2,增强(动脉期),增强(门脉期),增强(静脉期),结合影像表现,考虑,(2)肝病变诊断为( );脾病变诊断为(

2、) A. 肝癌 B. 胆管细胞癌 C. 淋巴瘤 D. 肉瘤 E. 转移瘤 F. 寄生虫感染 G. 血管瘤 H. 炎性假瘤 I. 肝脓肿 J. 结核,(1)A. 肝、脾为同性质肿瘤 B. 肝、脾为不同性质肿瘤,欢迎参与投票、讨论,病 例 小 结,射频消融治疗11月后复查,有木有改变你 最初的想法?,超声造影复查,实验室检查很重要,病 理 结 果,第一次穿刺病理,第二次穿刺病理,第三次手术病理,(2次穿刺)慢性肉芽肿性炎伴坏死,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建议进一步检查除外寄生虫感染。 穿刺后行射频消融治疗。一年后肝内病灶增大、增多,行肝右后叶切除。 术后病理:肝脏异物肉芽肿性炎伴嗜酸性脓肿形成,符

3、合寄生虫感染。,分析思路,临床特点:患者年轻女性,症状较轻,病史 较长。 实验室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及嗜酸性粒 细胞绝对值升高有一定诊断价值。 定位:肝、脾内多发低密度占位。 肝、脾内病变不具有相同的影像(强化) 特点,要考虑不同性质病变可能。 影像学特点:平扫呈边界模糊的多发斑片状 略低密度影,且中心密度较低。增强后 呈不均匀性分隔样或蜂窝样强化。,寄生虫感染临床特点,病史:饮食习惯常有生食可能携带寄生虫 的食物的病史。 症状:以腹痛、腹胀为主。 实验室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肿瘤标 志物正常。 治疗:三氯苯达唑或吡喹酮治疗有效。,影像学特点,大小:一般为26cm,可单发、多发。 形态:以

4、不规则或类圆形为主。 边缘:平扫多为模糊不清,强化后清晰。 密度: CT平扫:均表现为稍低密度或低密度影。 (有脂肪肝背景可表现为稍高密度影) CT强化:表现为蜂窝状或分隔样强化,以 门脉期强化为著。,各种特征性影像学,单一寄生虫感染,影像学检查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如慢性血吸虫病的肝脏“鱼鳞样网络状” “龟板样”增强,“蟹足样”钙化;肝吸虫病的“双轨征”及“条索状”高密影;肝包虫病的“囊中囊”、“水上浮莲征”和“飘带征”特征性表现;肝蛔虫病 的“舷窗片”征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中虫体在消化管在胆道内呈线状充盈缺损特征等。 同时伴有多种寄生虫感染,因病因及病理不同可呈现多样性,影像学表现不典型。,鉴别

5、诊断,结节型肝细胞肝癌,常有肝炎及肝硬化背景,瘤体周围可 见完整或不完整的假包膜。强化多表现为 “快进快出”,瘤内多见无强化坏死区,假 包膜强化,部分可出现分隔样强化,但分 隔强化粗大且明显不规则。与部分肝癌鉴 别有一定困难,需结合病史及AFP结果。,肝内胆管细胞癌,动脉期亦可见肿瘤边缘的轻度环形强 化,门脉期肿瘤边缘显示为低密度环,而 中心表现为高密度影,呈延迟强化,部分分隔样强化表现为动脉及门脉期较明显, 且有向心性趋势,边缘不规则。常伴肝叶 萎缩、肿瘤末梢可见肝内胆管扩张征象。 CA19-9常升高。,肝血管瘤,临床多无症状,平扫表现为边界欠清 斑片状或类圆形低密度影,增强多为 “快 进慢

6、出”的壁结节样充填性强化,延时期 为等密度。,肝血管肉瘤,典型增强表现为动脉期周边部明显强化 ,形态多样,可呈环状、团片状、结节状、网织状等,中心多可见索条状、间壁样或结节状明显强化。少部分病灶动脉期仅周边部明显强化,中心无明显强化。门静脉期持续强化,强化区呈扩展趋势,可呈由外向内的“向心状”或由内向外的“离心状”,多数病灶两者兼有,但填充速度较慢,且延迟期强化不能完全填充,仍可见面积不等的低密度无强化区。,淋巴瘤,肝脏原发少见,多为转移性。CT 增强 扫描动脉期及门脉期病灶均无明显强化, 实质期周边或伴病灶内分隔状轻度强化。 部分肿瘤内可见肝脏固有血管,类似“血管漂浮征”。腹膜后多有肿大淋巴

7、结。,肝结核,多位于肝表面,典型的 CT 表现是“中心粉末状钙化”。 粟粒型结核平扫多表现为境界清楚的弥 漫低密度灶。灶内无明显血管结构, 因此增强 扫描后没有强化。 结节型肝结核平扫多表现为界限模糊, 呈 略低或等密度, 增强呈明显环形强化。 结核瘤型肝结核病临床十分罕见。增强动 脉期肝结核瘤多无明显强化。,肝腺瘤,多见于生育期女性,常有长期避孕药服 用史;平扫呈低密度,边缘锐利,可见包膜 ,肿瘤极易出血,平扫内部可见高密度; 增 强因富含血供动脉其强化明显,门静脉期及 延迟期可见胞膜强化。,肝脓肿,临床常伴有高热、寒战,白细胞明显升高。细菌性肝脓肿早期表现为周边低密度液化区,中央仍见部分肝

8、实质的影像,动脉期扫描则表现为病灶周围肝实质明显强化、规则或不规则围绕或毗邻于病灶; 脓肿后期脓肿壁厚、环形强化(可呈现“单环征” “双环征” “三环征”),有房性分隔呈蜂窝状、网格状或花瓣样强化,内见气体及气液平面为特征征象 。,转移瘤,肝脏转移癌因原发癌及病理组织类型不 同,影像学表现各异。常见肝脏转移瘤表现为平扫呈低密度,边缘模糊,可见“牛眼征”或“靶征”;增强扫描环形强化,腹膜后可有淋巴结肿大。诊断转移瘤需要结合病史及查找原发灶。,炎性假瘤,多为单发,CT 平扫一般为低密度,少数呈稍高密度,与病变处于不同时期增强有不同表现,动脉期一般强化不明显,静脉期及平衡期可表现为(1)病灶周边部分

9、轻到中度不均匀环形强化(晕征),始终无完全填充趋势(2)花环样或葫芦样强化(3)病灶中心结节状或纤维条索状强化(分隔征)(4)中心核心样强化以及门静脉穿行病灶(挂果征)(5)三期均未强化,小 结,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和腹部 增强 CT 有肝脏多发片状或结节状低密度 影,呈分隔样及蜂窝样强化,且强化不明 显,初步诊断可考虑寄生虫感染可能,以 引导临床医生进行寄生虫相关方面的检查 ,尽早明确诊断。,思 考,二次穿刺后,为什么进行 射频消融治疗?,请批评、指正! 谢谢您的参与和讨论,本稿件由作者授权E诊断独家首发,转载请标明作者及来源,谢谢!,医学影像交流共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