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879186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满分60分,40分钟完成) 班级 姓名 总分 一、单选题(30分,每题3分)1科研人员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的有机碳生产率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湖泊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影响浮游植物有机碳生产率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和温度B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类群的生物是生物群落垂直结构的具体表现C四个月份中,9月份每一水层有机碳生产率均比其他月份高D当水深超过-06m时,7月份的有机碳生产率均低于其他月份。【答案】C【解析】影响浮游植物有机碳生产率的

2、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和温度,A正确;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类群的生物是生物群落垂直结构的具体表现,B正确;由图可知5月份有机碳生产率均比其他月份髙,当水深超过-06 m以下时,7月份的有机碳生产率均低于其他月份,C错误,D正确。2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图中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过程造成的 D农业生产中的中耕松土可以增大过程【答案】C【解析】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A错误;根据图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判断:B是生产者,A是分解者,B错误;温室效应主要是由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造成的,C正确;农业生产中的中耕松

3、土可以增大植物根的呼吸作用过程,D错误。3.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表示碳元素的流动过程,其中主要以CO2形式流动的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是非生物物质和能量;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是细胞呼吸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是动物摄食,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有机物流向分解者;所以主要以CO2形式流动的是,A正确。4.大气中CO2过多与碳循环失衡有关。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所倡导的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同。根据下图所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增加自养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利于降

4、低大气中的CO2含量B.“低碳经济”发展将会导致生物圈的碳循环受到阻碍C.该生态系统中的自养生物与所有异养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D.该图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答案】B【解析】自养生物能够吸收大气中的CO2来合成有机物,A正确。“低碳经济”提倡降低人为碳排放,有利碳平衡,B错。同一地域的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C正确。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特、物质循环这三者为生态系统功能,其特点各不相同,D正确。5.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碳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B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E生物数量大量减少,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

5、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D增加,F减少C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D、E、F、BDAC过程中碳流动形式主要以CO2形式进行,FB以含碳有机物形式进行【答案】C【解析】物质循环的动力是能量流动,所以A正确;由图分析,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是非生物的物质即空气,D、E、F是消费者,则E减少,其上一营养级数量增加,而其下一营养级数量将减少,所以B正确;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有,D、E、F,而B是分解者,所以C错误;AC过程即由生产者到空气则生产者通过呼吸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释放到空气中, FB即消费者到分解者的过程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进行碳物质的传递,所以D正确。6.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

6、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答案】C【解析】在该农业生态系统中,农作物可以成为家畜的饲料和人的食物,家畜也能成为人的食物,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可以利用农作物秸秆、人和家畜粪便中的有机物,而沼液和沼渣又可以为农作物提供肥料,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又能成为人类的能源物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利用的是无生命的有机物,因此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属于分解者。能量是不能循环利用

7、的,所以C项的叙述是错误的。7.“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再次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关注,大会所倡导的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同。根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二氧化碳B参与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过程增强后过程随之增强,不能通过增强减少大气中CO2D开发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可减少人类对过程的依赖【答案】D【解析】生物群落内部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含碳有机物,A错误;过程指的是生产者固定CO2,B 错误;增大过程能减少大气中CO2的量,C错误;可通过植树造林,增强过程而减少大气中 CO2;开发新能源,可有效地减少人类对化石燃

8、料的依赖,D正确。8.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能量的总和一定小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生物圈的物质是自给自足的,能量是需要不断补充的C碳以CO2形式进入生物群落又以CO2的形式离开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DD中包含的生物可能处于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答案】D【解析】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在流动中逐级递减,效率为10%20%,A正确;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源源断地补充能量,B正确;碳以CO2形式进入生物群落又以CO2的形式离开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C正确;D是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成分,D错误。9.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

9、系统,其碳循环如图所示,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元素的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夏季,abce B秋季,efcf【答案】A【解析】夏季光照强,光合作用旺盛,有机物积累,即abce;秋季温度低,微生物分解作用弱且北方秋季落叶多,所以gef;c为被动物所同化的含碳有机物,其去路有呼吸散失(d)、流向分解者(f)和自身储存的有机碳,所以冬季dfc。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B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C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D食物

10、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就越少【答案】B【解析】粪便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植物不能利用,A错误;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生物呼吸作用释放CO2,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B正确;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下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多,D错误。二、非选择题(30分,每格2分)11.(18分)如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A属于 ;E属于 ;F属于 。(2)碳是以 的形式在A和E之间传递的,是以 的形式在A和F之间传递的。(3)若图中只有五

11、个生物种群,请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出图中生物之间的营养结构: 。 (4)若C种群现存有机物质量为akg,则依靠这些有机物位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重 kg。(5)人类大量开采并燃烧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形成的化石燃料,使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积存的碳元素在短期内释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减缓此效应的措施有(答出一项即可) 。【答案】(1)消费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分解者(2)CO2 有机物(3)DCBA(4)0.04a(5)产生温室效应(或使全球气候变暖) 提高森林覆盖率,严格控制化学燃料的燃烧,并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除化学燃料以外的新能源,如水能、核能、太阳能等,减少CO2的排放量【解析】(1)

12、根据图形分析已知:D是生产者;E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B、C是各级消费者;F是分解者。(2)碳元素在A(消费者)与E(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传递的,而在在A(消费者)与E(分解者)之间是以含碳有机物进行的(3)若图中只有五个生物种群,且F是分解者,不计入食物链所以图中的食物链可以:DCBA(4)已知食物链为DCBA若C种群现存有机物质量为akg,按能量传递效率20%计算,则依靠这些有机物位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重a20%20%=0.04akg(5)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二氧化碳大量的释放到大气中去,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导致温室效应,使得全球气候变暖减缓温室效应主

13、要从减少二氧化碳的释放和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两方面入手,主要措施有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保护植被、植树造林等 12.(12分)下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间的相互关系。请据图回答:(1)图1中,表示生产者的是_,碳元素在甲与乙之间的传递形式是_。(2)图2中猫头鹰所处的营养级最高可以是第_营养级,在绿色植物田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理论上猫头鹰最多可以同化_ %的绿色植物中的能量。(3)若欲调查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则宜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4)当生态系统中的青蛙数量大量减少后,猫头鹰的数量发生波动后又趋于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 能力。【答案】(1)丙,含碳有机物(2)五,4(3)标志重捕法(4)自我调节【解析】(1)图1中,表示生产者的是丙,碳元素在甲与乙之间的传递形式是含碳有机物。(2)图2中猫头鹰所处的营养级最高可以是第五营养级,在绿色植物田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理论上猫头鹰最多可以同化4%的绿色植物中的能量。(3)若欲调查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则宜采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4)当生态系统中的青蛙数量大量减少后,猫头鹰的数量发生波动后又趋于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廉政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这是培养大学生廉洁自律,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举措。是新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