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879160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第5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以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B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C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产生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属于行为信息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答案】C【解析】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A正确;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

2、不开信息传递,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B正确;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产生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属于化学信息,C错误;在任何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生态系统各组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使生态系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D正确2.春季,雄鸟长出鲜艳的羽毛,不断鸣叫,并对雌鸟摆出各种姿态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雄鸟感受物理信息,并能发出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B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繁衍和种群基因库的发展C雌鸟接受信息后,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会增加D雌鸟体内性激素含量过高会抑制垂体的合成与分泌活动【答案】C【解析】春季,雄鸟感受物理信息,并能发

3、出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A正确;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所以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繁衍和种群基因库的发展,B正确;雌鸟接受信息后,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增加,C错误;雌鸟体内性激素含量过高会抑制垂体的合成与分泌活动,属于负反馈调节,D错误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B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调节由生物种群间的数量变化引起,与信息传递无关C信息传递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为一个整体,且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D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通过信息传递实现的【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

4、信息传递;故A正确生物种群间的数量变化,通过负反馈调节能够抑制或者减弱最初发生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与信息传递有关;故B错误信息传递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为一个整体,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调节系统稳定性;故C正确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通过信息传递实现的,如狼闻到养的气味追;故D正确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信息B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来自无机环境C动物通过嗅觉发现天敌属于行为信息的传递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答案】A【解析】行为信息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信息所以A正确生态系统的

5、物理信息的可以来源于无机环境,也可以来源于生物所以B错误动物通过嗅觉发现天敌属于化学信息的传递所以C错误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生物防治所以D错误5.研究人员最近人工合成了雌蟑螂吸引雄蟑螂的性外激素成分研究人员把这种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浸入纸中,放在距雄蟑螂55cm的位置,在lmin内有60%的雄蟑螂被这种激素所吸引以上材料不能说明()A蟑螂的性外激素具有挥发性B蟑螂的性外激素是一种信息素C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信息传递能在种群的繁衍过程中起作用【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放在距雄蟑螂55cm的位置”可知,蟑螂的性外激素具有挥发性,A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在lm

6、in内有60%的雄蟑螂被这种激素所吸引”可知,蟑螂的性外激素是一种信息素,B正确;题中只涉及蟑螂一种生物,不能说明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C错误;雌蟑螂分泌的性外激素能吸引雄蟑螂来交尾繁殖后代,说明信息传递能在种群的繁衍过程中起作用,D正确6.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这个实验说明()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C行为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答案】A【解析】白天和黑夜的不同主要在于光的强弱不同,光属于物理信息,

7、A正确;该实验只是说明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并未说明信息传递的作用,B错误;光属于物理信息,并非行为信息,C错误;该实验只是说明蟑螂能感受光信息,并不能说明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D错误7.为了控制牧区草场上的某种害虫而引入捕食者蜘蛛后,对这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变化情况进行调查,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牧草与害虫、蜘蛛与害虫之间均存在信息传递B通过图中的生物防治,使流向人类的能量传递效率有所提高C在图中的C期间,害虫至少能获得牧草所固定能量的10%D在图中的C期间害虫数量已经很少,主要原因是受到生产者的数量限制【答案】A【解析】牧草与害虫、蜘蛛与害虫之间均存在信息传递,方

8、向是双向的,A正确;通过图中的生物防治,使流向人类对人类有利的方向,能量传递效率不变,B错误;在图中的C期间害虫的数量较少,获得牧草所固定能量无法判断,C错误;在图中的C期间害虫数量已经很少,主要原因是受到捕食者蜘蛛的限制,D错误8.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产品产量的措施的是()A适时灌溉与定时饲喂B施放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C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答案】A【解析】适时灌溉与定时饲喂并未利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A正确;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9、这是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产品产量的措施之一,B错误;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可用于提高畜产品的产量,如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C错误;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可用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如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D错误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化学信息的实例是某种动物用自己的尿液来标记领地B.昆虫被蜘蛛网粘住时,蜘蛛网的振动频率是一种物理信息C.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有害昆虫的雌雄交配,使昆虫的繁殖力下降,属于生物防治D.孔雀开屏这种“求偶炫耀”是一种行为信息,行为信息只能在同种生物间传递信息,不能在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答案】D【解析】动物用自

10、己的尿液即气味来标记领地属于化学信息,A正确;蜘蛛网的振动频率是一种物理信息,B正确;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有害昆虫的雌雄交配,使昆虫的繁殖力下降,属于生物防治,C正确;行为信息既能在同种生物间传递信息,也能在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D错误10.将一荒地改建成(复合种植的)果园后,该地的昆虫种类和数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果园中果树生长整齐,但该群落也有垂直结构B将荒地建成果园,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该地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引起了昆虫种类和数量的变化,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D若各种昆虫之间的竞争、捕食等关系发生了变化,对果树的产量没有影响

11、【答案】D【解析】果园中有各种生物,此群落存在垂直结构,A正确;人类活动往往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正确;该地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引起了昆虫种类和数量的变化,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C正确;若各种昆虫之间的竞争、捕食等关系发生了变化,对果树的产量有影响,D错误。11.“水稻杀手”福寿螺喜食水稻的幼嫩部分,是我国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I.某校生物小组在一块面积为500m2的水稻田中放入200只大小不一的福寿螺,然后调查其种群密度的变化,结果如下表,请回答。福寿螺的种群密度变化表(单位:只/1OOm2)(1)该种群数量呈“_”型增长。(2)调查福寿螺种群密度的方法一般

12、是_ 。II.我国创建出如右图的稻鸭绿色农业生产模式,请回答。(3)图中有_条食物链,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缺少_ 。福寿螺与线虫的种间关系是_ 。(4)利用鸭子防治福寿螺与稻飞虱,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其目的是_ 。(5)鸭子与稻飞虱能根据对方的行为信息特征作出反应,这说明信息传递具有_ 的作用。【答案】(1)S(2)样方法(3)5 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捕食和竞争(4)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5)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1)据表格分析,该种群1到7周一直增长,到9周后趋于平稳,呈S型增长。(2)福寿螺活动能力较弱,应该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3

13、)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而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福寿螺与线虫都以微藻为食物,有竞争关系,福寿螺捕食线虫,有捕食关系。(4)利用鸭子防治福寿螺与稻飞虱,水稻少了天敌,能量更多储存在水稻和流向田螺,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5)鸭子与稻飞虱能根据对方的行为信息特征作出反应,说明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的作用。12.(14分)下图是生物与环境中相关知识的概念模型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图表示群落演替,A为弃耕的农田阶段,C为森林阶段,这属于群落的_ 演替。在此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会不断变化,丰富度是指_ 。(2)若该

14、图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B表示食草动物,则其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 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该部分能量最终以_ 的形式散失。(3)若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表示生物群落,A、C表示大气中的CO2库,则完 成AB过程的生理作用是_ ,根据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能完成BC过程的生物包括_ 。(4)若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A表示光照时间缩短,B表示鸡,C表示性成熟推迟,这说明_ 离不开信息传递。【答案】(1)次生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A(或第一) 热能(3)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4)生物种群的繁衍(或生物种群的繁衍和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解析】(1)从弃耕的农田上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的多少。(2)食草动物的粪便仍然属于草的能量,草属于第一营养级中的能量。最终被分解者分解,有机物的化学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3)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进入生物群落要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能完成BC过程的生物是将生物群落中能量释放到大气,需要通过呼吸作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