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2课《观莲拙政园》教案 冀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859240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2课《观莲拙政园》教案 冀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2课《观莲拙政园》教案 冀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2课《观莲拙政园》教案 冀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2课《观莲拙政园》教案 冀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2课观莲拙政园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作者在观莲过程中所抒发的细腻思想感情(2)积累咏莲的古诗词。2、过程与方法:(1)学习本文以行踪为线索,按方位顺序叙写观莲的写作技巧。(2)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莲、古典文化喜爱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2学情分析观莲拙政园是一篇游记散文,它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作品,而是融知识、观景、情感于一体,文化底蕴厚重,语言优雅而有韵致。作者对莲的温婉之意、爱怜之情,在点点滴滴的文字间自然绽放。初三的学生虽然阅读、理解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本文对他们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

2、度,所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品味这篇游记散文所蕴含的文化底蕴。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难点:学习本文以行踪为线索,按方位顺序叙写观莲的写作技巧。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展示图片,导入新课莲花,自古以来就受到文人雅士的喜欢,宋代的周敦颐更是称它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花中的君子,除了周敦颐,你还知道那些文人对它进行了歌颂、赞美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观莲拙政园)活动2【讲授】整体感知,基础积累1、拙政园简介及得名的缘由。2、作者介绍、字词积累。3、朗读文章,思考以下问题。(1

3、)作者观莲的原因是什么?(2) 作者为什么说“拙政园实在是一个观莲的好去处”?(3) 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游踪?活动3【活动】放飞心灵,展示风采1、展示拙政园游览图,从中可以看出拙政园主要有东园、中园、西园这三个花园,重点是中园。作者采用了详略结合的写作方法。2、小组合作讨论,选出一位代表做导游,向其他同学(游客)介绍某一处景点,抓住景色特点来说,语言要亲切、自然。活动4【活动】品味思考,盘点收获1、课文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比,两者对莲的描写有何不同之处?(学生合作、讨论后作出回答)明确:周敦颐的爱莲说重在从莲的内在品质对莲进行描写和赏读,而周瘦鹃则是从各种莲的外在形象对其进行描写,描绘了

4、多幅供人观赏、供人吟味的美妙画面。两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古人不仅被莲的外形所吸引,他们更爱莲正直高洁的品德。所以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该像莲一样中通外直、刚正不阿,像莲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2、在对莲花的观赏中,作者引用古典诗句有何作用呢?(学生齐读文中的古诗词,在合作、讨论后作出回答)明确:文中多处引用的古典诗词是为了品味莲中所蕴涵的古典诗词的意境,这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还使作品显得富有文学气息,让游人在赏莲时又多了几分浪漫。我们在写作中也要学会恰当运用古诗词,为自己的文章增加文学色彩。除了引用古诗词,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还知道了那些可以借鉴的写作方法呢?(学生回答,教师要给予肯定)活动5【讲授】课堂小结我们的拙政园赏莲旅程就要结束了,周瘦鹃因为对莲花的喜爱,对古典文化的钟情,写下了如此美文。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希望我们也把这份爱传递下去,做一个爱自然、爱生活、爱古典的人。活动6【作业】作业布置1、课下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体会文章描写荷花的写法。2、积累咏莲的古诗词。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