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7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849076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原理7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美学原理7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美学原理7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美学原理7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美学原理7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学原理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原理7(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讲,审美范畴悲剧,西南联大的校歌,西南联大的校歌是在其成立之初,由冯友兰先生所作。校歌是一首词,开头部分感叹南迁流离之辛苦,中间部分歌颂师生不屈的壮志,结尾部分寄托对最后胜利的期盼之情。 冯先生所作之校歌与南宋岳飞抗金时所作的满江红有照应之处。校歌第一阙开头几句说:“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三校从平津迁到长沙,可是很快又告别衡山湘水。满江红的第二阙开头四句是:“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冯先生在校歌中把这四句改为“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需人杰。”,西南联大的校歌,在历史上,汉族政权如果不能立足中原,而偏安江表,就称为南渡。晋朝南渡是第一次,宋朝南

2、渡是第二次。而抗战时期中华民族在西南偏安一隅,与宋朝南渡有相似之处。因此,冯先生用与满江红照应的方法写校歌,可以激励西南联大的师生时时忆起岳飞抗金时“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忧愤形象,不忘身负的报仇雪恨、振兴国家的重任的。 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先生在1938年考入西南联大,他至今都清晰地记得当时唱这首校歌的“悲愤而又坚决的心情。”“悲愤而又坚决的心情”正是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对人产生的一种效果。,一、美学史中的悲,悲,又称为悲剧、悲剧性。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是广义的悲剧;作为戏剧的一种样式的悲剧,是狭义的悲剧。美学有关“悲”这一审美范畴的研究,是以艺术中的悲剧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的。

3、悲和崇高都是审美范畴,它们之间有联系。悲剧是崇高的集中形态,是一种崇高美。然而,悲和崇高的区别十分明显。悲不说明对象本身的性质,只说明过程的性质。崇山峻岭、汪洋大海可以是崇高的,但不可能是悲的。只有行为人的行为和艺术中所描绘的行为才可能具有悲的性质。在现实中,悲的领域比崇高的领域要窄得多,悲只涉及行为世界,而崇高既包括行为世界,又包括对象世界。,西南联大的校歌,在历史上,汉族政权如果不能立足中原,而偏安江表,就称为南渡。晋朝南渡是第一次,宋朝南渡是第二次。而抗战时期中华民族在西南偏安一隅,与宋朝南渡有相似之处。因此,冯先生用与满江红照应的方法写校歌,可以激励西南联大的师生时时忆起岳飞抗金时“怒

4、发冲冠”、“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忧愤形象,不忘身负的报仇雪恨、振兴国家的重任的。 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先生在1938年考入西南联大,他至今都清晰地记得当时唱这首校歌的“悲愤而又坚决的心情。”“悲愤而又坚决的心情”正是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对人产生的一种效果。,1、亚里士多德,在美学史上第一次对悲剧下定义的是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形成的基础是希腊灿烂的悲剧艺术。希腊悲剧最早起源于对酒神狄奥尼索斯的祭祀活动中的合唱,即“酒神颂”。,在雅典卫城建造了能容纳数万人的半圆形露天剧场,执政官伯利克里向群众发放观剧津贴。每年的春季和冬季都举办盛大的戏剧比赛。国家的大力提倡和人民的普遍参与使希腊悲

5、剧在公元前五世纪达到空前的繁荣,出现了最有名的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第6章中对悲剧下了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些情绪得到净化。”,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如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些情绪得到净化”,亚里士多德提出他的悲剧理论的“过失说”。他指出,悲剧的各种成分中最重要的是情节,通过情节的安排,悲剧可以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在情节的安排上,悲剧不应

6、写好人由顺境转入逆境,不应写坏人由逆境转为顺境,也不应写极恶的人由顺境转入逆境,因为这些情节都不能引起怜悯与恐惧。 亚里士多德认为,情节应该描写“与我们相似”的人,他“不十分善良,也不十分公正”,只是一般的人,他之所以陷入厄运,不是由于他为非作歹,而是由于他犯了过失。悲剧主角在道德上是一个好人,但他的悲剧过失是良好愿望意想不到的结果,不是蓄意的,而是意外的。这就是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的“过失说”。,亚里士多德的“过失说”以古希腊最有名的三大悲剧家之一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为主要依据:主人公俄狄浦斯由于“无知”杀父娶母,最后挖目自贬以赎罪。但在整个悲剧中,俄狄浦斯自己也有过失,那就是他的莽撞,

7、莽撞是引发悲剧的原因。我们由此会产生对主人公的怜悯和因小过而惹大祸的恐惧。 悲剧俄狄浦斯王借惊心动魄的神话故事来反映当时的现实。俄狄浦斯是忒拜国国王和王后所生的儿子。国王从神那里得知,由于他以前的罪恶,他的儿子命中注定要杀父娶母。因此,儿子一出生,他就叫一个牧人把孩子抛弃掉。俄狄浦斯长大成人后,也从神那里得知自己的命运,他为反抗命运,就逃往忒拜。在途中的一个三叉路口,他一时动怒杀死一个老人。这个老人正巧是他的生父。狮身人面女妖斯芬克斯为害忒拜,俄狄浦斯说破了她的谜底,为忒拜人解除了灾难。他被忒拜人拥戴为王,并娶了前王的寡后,也就是自己的生母。真相大白后,王后自杀,俄狄浦斯也刺瞎了双眼,请求放逐

8、。,绘画作品中的 俄狄浦斯与斯芬克斯,彩陶瓶上描绘的 俄狄浦斯与斯芬克斯,俄狄浦斯与斯芬克斯,俄狄浦斯王描写了个人意志和命运的冲突。在亚里士多德以前,关于悲剧的起源希腊人认可的是“命运说”,他们习惯用命运来解释悲剧的根源,认为命运是超越于人之外的,不可抗拒的力量。亚里士多德抛弃了命运说,提出“过失说”作为悲剧的根源,不是在外在的力量中,而是在人自身内部寻求悲剧的原因,这比命运说前进了一步,但没有深刻揭示悲剧的社会本质和社会根源:那就是发展中新旧势力的矛盾、冲突的结果。,2、黑格尔,如果说亚里士多德的“过失说”以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为主要依据,那么,黑格尔的悲剧理论则建立在索福克勒斯的另一部代

9、表作安提戈涅的基础上。,安提戈涅这部悲剧的主要情节是:俄狄浦斯和生母结婚后,生有两个儿子:埃忒奥克勒斯、波吕涅克斯和两个女儿:伊斯梅涅和安提戈涅。次子波吕涅克斯借用外国军队攻打自己的国家忒拜,同大哥埃忒奥克勒斯争夺父亲留下的王位,结果两兄弟自相残杀身亡。新国王克瑞翁下令禁止埋葬波吕涅克斯的尸体,违令者要被处死,因为他焚烧祖先的神殿,吸吮族人的血。但按照希腊人的宗教信仰,死者如果得不到安葬,他的阴魂就不能进入冥土,因此亲人有埋葬死者的义务。安提戈涅不顾国王的禁令为哥哥收了尸,因为违反国家的法律,安提戈涅被囚禁在墓室里最终自杀身亡。听到这个消息后,和她订过婚的王子、即克瑞翁的儿子殉情身亡,他的母亲

10、、即王后也自杀了。希腊人仍然以命运解释这部悲剧。按照希腊人的宗教信仰,死者如果得不到安葬,他的阴魂就不能进入冥土,因此亲人有埋葬死者的义务。然而,安提戈涅如果为哥哥波吕涅克斯收尸,就违反了国家的法律。这样形成了无法解决的矛盾,这就是不可避免的命运。,俄狄浦斯与安提戈涅,电影安提戈涅剧照,彩陶瓶上描绘的 安提戈涅,黑格尔以他的悲剧理论对安提戈涅做出了新的解释。他认识到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对立面的统一与斗争的结果,矛盾是一切事物运动的根源。根据这条原则,黑格尔提出了他的著名的悲剧理论,即:悲剧是两种对立的理想的冲突和调解。在安提戈涅里,两种对立的理想的冲突就是安提戈涅和国王克瑞翁的冲突。安提戈涅代表

11、亲属爱,克瑞翁代表维护国家安全的王法。这两种理想就各自的立场都是正确的,具有普遍意义。然而在具体情境中,某一方理想的实现就要和它的对立理想发生冲突。安提戈涅为了实现亲属爱必然破坏王法,克瑞翁为了维护王法必然剥夺死者应得的葬礼。因此,这两种理想都是片面的。“悲剧的解决就是代表片面理想人物遭受痛苦或毁灭。他个人虽遭毁灭,他所代表的理想却不因此而毁灭。”安提戈涅死去了,克瑞翁也家破人亡,孤零零地守着王位,但他们所代表的理想亲属爱和王法以后仍然有效。,黑格尔对悲剧理论做出的最大贡献,是从矛盾冲突出发来研究悲剧。悲剧的结局虽是一种痛苦,然而也是矛盾的调和与理想的胜利。因此,悲剧所产生的心里效果不只是亚里

12、士多德所说的“恐惧和怜悯”,而是愉快和振奋。黑格尔认为,悲剧不是个人的偶然原因造成的,而是两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力量的冲突,这是一种进步。但是,在黑格尔的悲剧理论中,抹杀了是与非、正义和非正义之间的区别,看不到悲剧冲突是新旧两种势力的冲突,具有局限性。此外,黑格尔认为悲剧冲突不是通过斗争,而是通过调和来解决,这也体现黑格尔哲学的妥协性。,3、恩格斯,1859年德国的拉萨尔写作一部历史悲剧弗兰茨封济金根,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6世纪德意志帝国的骑士济金根属于中下层贵族,他发动了骑士起义,反对封建割据的诸侯,企图建立以骑士阶层(特殊的军人阶层)为核心的君主国。结果起义失败,济金根本人也战死。济金根完稿

13、后,拉萨尔分别致信马克思、恩格斯,谈了他写作这部悲剧的情况,把济金根的失败归结为“个人的失策”、“外交的错误”、智力和伦理上的过失。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指出了他悲剧观上的不足。恩格斯指出,济金根反对诸侯和贵族的起义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孤军作战,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广大农民不可能站在残酷压迫他们的骑士和贵族一边。,济金根封面,济金根插图,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拉萨尔,由此,恩格斯提出的悲剧的定义: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代表历史的必然要求、代表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的实践主体,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斗

14、争中,由于对方力量还很强大,或者由于自身的局限,斗争遭到了挫折和失败,从而产生了悲剧。,此外,关于悲剧,鲁迅先生有一句名言常常为人援引:“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句话表明,“只有在某种方面具有价值的人的死亡或重大灾难是悲的。”悲剧往往与死亡和痛苦相联系,然而,作为生理规律的死亡和作为心理现象的痛苦,本身并没有悲剧意义。死亡和痛苦的悲剧意义在于,它们以某种方式代表、体现和肯定了某种理想、某种价值。,4、悲剧的分类,悲剧根植于社会的矛盾冲突,它反映了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之间的矛盾。由于矛盾性质的不同,悲剧的类型也不同。悲剧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的悲剧是英雄人物的悲剧。例如古

15、希腊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笔下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是一位小神,他盗天火给人间而受到天神宙斯的惩罚,受尽折磨。这里,普罗米修斯是一个不畏强暴的英雄人物形象。,普罗米修斯封面,绘画中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第二种类型的悲剧是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不幸和苦难。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只是正常的生活愿望受到摧残,例如鲁迅笔下的祥林嫂。鲁迅认为,这种“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是大量存在的。 第三种类型的悲剧是旧事物的悲剧。旧事物必然灭亡,但本身它的存在在一定程度还没有完全丧失历史合理性,所以它的灭亡旧使人产生同情和怜悯。例如,光绪皇帝就是这样的悲剧人物。他是行将灭亡的旧制度的代表人物,但是他变

16、法维新的行动仍有某种合理性。后来,在慈禧太后的压制下,他落得个悲惨的下场,令人同情。,二、悲的本质,俄罗斯美学家包列夫在论悲(莫斯科1961年版)中对悲的本质的研究方法。运用第二种研究方法,包列夫在悲剧的源头对酒神狄奥尼索斯的祭祀中发现了悲的“最原始、最简单的细胞”。,包列夫描述了狄奥尼索斯的崇拜者的祭祀行为。他们穿着兽皮,在长笛和响鼓的伴奏下,在激烈的舞蹈中使自己达到疯狂的状态。他们把代表狄奥尼索斯的动物碎成几段,把动物肉生吃下去,表示对神的皈依。然后,他们把狄奥尼索斯复活,爱抚着像小孩一样躺在摇篮里的他。包列夫认为,在这场祭祀中,有两种感情结合在一起,那就是:死和由死而产生的悲戚、生和由生而产生的愉快。人的整个生活总是由生和死这两个过程构成,而悲剧也包容生和死这两个对立的过程,所以悲剧是最富有哲学涵义的艺术样式。 在任何一部真正的悲剧作品里我们都可以得到一种审美感受,那就是死和由死而产生的悲戚、生和由生而产生的愉快这两种感情交织在一起,产生欢乐的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