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第13讲,人的毕生发展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848051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心理学第13讲,人的毕生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普通心理学第13讲,人的毕生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普通心理学第13讲,人的毕生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普通心理学第13讲,人的毕生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普通心理学第13讲,人的毕生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心理学第13讲,人的毕生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心理学第13讲,人的毕生发展(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讲 人的毕生发展05-30 发展? 变化? 自由? 假设: 心理机能、社会关系、人性的各方面会随着时间而变化,种系发展 心理学-发展心理学 个体发展儿童心理学 认知,情感,语言,道德 毕生发展心理学 life-span development 儿童心理、少年心理、青年心理, 成年心理、老年心理,一、发展及其相关概念 (一)发展:有得有失的变化 主动性个体积极地与所在环境进行交互作用。 (二)生命的各个时期 发展任务社会期待性的行为标准 常模:刻画某个特定年龄或发展阶段的特征 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发展年龄) 社会年龄,(二)生命的各个时期,(二)生命的各个时期,(三)毕生发展的主要研究方法

2、1、纵向研究 如,大学生的社会成熟过程; 如,导致新婚夫妇离异的危险因素; 2、横断研究 如,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社会成熟过程; 3、群体连续研究 如,关于老年人酗酒量与年龄关系的研究;,(四)影响发展的因素 遗传? 环境? 柏拉图:天性观; 亚里士多德:教养论; 卢梭,先天论,爱弥儿 洛克,经验主义 ,教育漫话 皮亚杰:相互作用效应模型 经验决定了人实现潜能的方式。,二、生理发展,三、认知发展 个体如何发展起理解世界的能力 (知觉、记忆、想象、学习、思维 ) 皮亚杰 ,发生学 儿童如何思考? 认知的发展顺序、阶段 、动因、过程、内在结构和机制等而不是拥有多少信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图式人

3、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结构(理解世界的心理结构)。 2、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 3、人类所有的心理反应都是适应:取得与环境的平衡 同化将新信息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或是用已有的图式对新信息加以组织。 顺应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的环境和信息,或是修改或重构自己的图式以理解新的信息。,(二)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依靠先在的图式感觉、动作认识世界。没有表象与运算的智慧。 反射动作 -习惯动作 -有目的动作 客体永存性概念,2、前运算阶段(2-7岁) 符号系统开始形成,熟练地运用符号表征事物 如,在游戏时,儿童用小木凳当汽车, 用竹竿做马 思维的片面

4、性:思维集中于事物的某一方面(中心化)而忽视其它方面。 如,哪杯可乐更多? 我向思维(自我中心),3、具体运算阶段(7岁-11岁) 儿童可以有逻辑的思考活动(心理运算) 如,看过3个娃娃后可以说出谁的头发更黑 但其思维还具有局限性,抽象的语言推理还不能进行,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如,看到娃娃,语言的形式 获得了守恒性的概念。 可逆性儿童了解物理活动和心理操作都是可逆的。 如,把可乐倒回原来的杯子中。 顺序 、分类 、对应,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5岁) 逻辑推理,四、社会性发展 社会化个体的行为模式、价值、标准、技巧、态度、动机逐渐符合特定社会认同的标准。 依恋、道德、人格 (一)

5、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al theory) 自我与社会环境是相互作用 每个阶段都有一个主要危机,(二)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依恋行为 依恋人与人建立起来的,双方互有的亲密感受以及互相给予温暖和支持的关系。剥夺孤儿院的孩子 动物本能性的印刻 人类的依恋依赖复杂的信号系统加强婴儿与成人的联系。,依恋质量:成人对信号的反应 依恋风格:“陌生情境测验”,4、孩童时期的依恋风格会延续到成年吗? 5、儿童从依恋中获得了什么? 弗洛伊德: “碗柜理论” 食物 哈洛:接触性安慰金属猴实验,(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自我效能感:个体对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有

6、能力得到满意结果的预期。 胜任感、自尊、自信自我信念、自我效能期待 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有哪些?,五、性别发展 性差异性别差异,六、道德发展 道德为某一社会的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一套行为准则(信念,价值,深层判断系统)。 道德发展指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体逐渐习得道德准则并以这些准则指导自己行为的过程。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 :给行为的后果和意图赋予不同的比重。 如,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认为,无意中打破10个杯子比有意打破1个杯子更坏。,科尔伯格的道德推理阶段 对某种情况下,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出判断。 1、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做出道德判断的基础。 道德的最低水平是以自我利益为基础的, 道德的最高水平是以社会利益为基础的, 2、两难故事 了解被试进行道德判断所依据的原则(儿童做出判断的理由)及其道德发展水平。 3、三水平六阶段理论,七、语言的发展(0-3岁) (一)语言获得的理论 1、环境论:行为主义学派 、模仿理论 2、先天论:“语言获得装置LAD”,(二)语言发展的阶段,(三)影响语言获得的因素 遗传、环境、个体差异,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