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_第六章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848038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心理学_第六章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普通心理学_第六章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普通心理学_第六章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普通心理学_第六章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普通心理学_第六章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心理学_第六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心理学_第六章(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记忆,本章主要内容: 1、记忆概述 2、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3、感觉记忆 4、短时记忆 5、长时记忆 6、内隐记忆,1本章重点: (1)记忆的一般概述 (2)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遗忘 2、本章难点: (1)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2)长时记忆组织加工 (3)遗忘的原因,什么是记忆呢?,第一节 概述,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即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有“心灵的仓库”之美称。 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一般而言,记忆是在意识状态下对感知觉输入的信息的积极、能动的加工(

2、编码、存储和提取)活动。 它依赖于人的知识、经验、需要、动机等。 近三十年来,研究者发现也存在一种无意识记忆,被心理学家称为内隐记忆。,大家想想: 记忆有什么作用呢?,二、记忆的作用,1、记忆与其他心理活动密切相关,保证人的心理活动的顺利进行。 2、记忆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也有重要的作用。 3、记忆连接着人的过去经验和当前心理活动,人们才能完成学习、工作、生活。并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三、记忆的分类: 1.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2.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Tulving,1972) 3.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4.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Anderson,1980),按记忆内容分:

3、 形象记忆:如关于一棵树、一个建筑物 的记忆 情景记忆:如关于郊游、参加过的聚会的记忆 情绪记忆:如家人团聚、工作取得成果时的欣喜体验的记忆。 语义记忆:如对所学心理学知识的记忆。 动作记忆:如对所学体操动作的记忆。,四、记忆结构及其加工过程 1、按照现代信息加工的观点,记忆是一个结构性的信息加工系统。记忆结构由三个在内容、特征和组织上有明显差异的子系统构成: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2、记忆也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它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展开的,可以区分为前后联系的一些阶段。编码、存储和提取是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第二节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一、记忆的脑学说 (一)整合论: 美国心理学家拉胥里

4、(1929)最早提出了记忆的非定位理论,或称为整合论。他认为记忆是整个大脑皮层活动的结果,它和脑的各个部分都有关系,而不是皮层上某个特殊部位的机能。这种看法,得到了“细胞集合”理论的支持。 (二)定位论: 早在拉胥里提出整合论之前,法国医生布洛卡(1860)就提出了脑机能定位的思想,即定位说,认为脑的机能都是由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负责的,记忆当然也不例外。这种理论得到了一些研究的支持。 研究发现,记忆和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有关系。 (三)SPI理论:Tulving(1995)提出。SPI是串行(serial)、并行(parallel)和独立(independent)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这三个词集

5、中说明了多重记忆系统之间的关系。,SPI理论认为,人有多个(5种主要)记忆系统。各个记忆系统是由多个执行特定功能的记忆模块构成的,这些记忆模块的关系表现为两个方面:信息以串行的加工方式进入记忆系统,一个记忆模块的输出提供给另外模块的输入;信息以并行的方式存储在各个特定的记忆模块中,提取一个子系统的信息不会牵连其他的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是相对独立的。,例如,呈现一个句子,句子的不同信息就登记到相应的子系统中:即字词结构特征中的信息登记在知觉表征的字词形式系统中;其输出输入到程序记忆系统,利用认知技巧形成整句认识;再到语义系统,以便对字词和意义间的关系作更抽象的加工,语义系统的输出告诉大脑关于句

6、中词意的各种可能性含义;这些产物还会到达工作记忆和情景记忆系统,工作记忆对信息做进一步的精细加工;情景记忆系统参照已经存在的情景确定新进入信息的时空关系,最后确定出这个句子的正确含义。 SPI模型没有说明不同系统的神经解剖结构,但它认为多重记忆系统并行地存在于不同的脑区中。近年来研究者的发现也越来越支持这一观点。,二、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一) 反响回路 :反响回路是指神经系统中皮层和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种闭合的神经环路。当外界刺激作用于神经环路的某一部分时,回路便产生神经冲动。刺激停止后,这种冲动并不立即停止,而是继续在回路中往返传递并持续一段短暂的时间。人们认为反响回路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

7、。,(二) 突触结构: 现在神经生理学家普遍接受的一种观点是,作为人类长时记忆的神经基础包含着神经突触的持久性改变,这种变化往往是由特异的神经冲动导致的。这种变化发生的过程较慢,并需要不断的巩固。但突触变化一旦发生,记忆痕迹就会深刻地储存在大脑中。例如,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白鼠大脑皮层轴突或树突的数量增加数量不同。 近来的研究表明,神经元和突触结构的改变是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过渡的生理机制。这种改变包括相邻神经元突触结构的变化、神经元胶质细胞的增加和神经元之间突触连接数量的增加。,(三) 长时程增强作用: 1973年,波利斯和勒蒙(BlissLemo)在研究中发现,海马的神经元具有形成长时记忆所需

8、要的塑造能力。在海马内的一种神经通路中,存在着一系列短暂的高频动作电位,能使该通路的突触强度增加,他们将这种强化称为长时程增强(LTP)作用。 进一步的研究显示,海马是长时记忆的暂时性储存场所。利用这种强化机制,海马能对新习得的信息进行为期数小时乃至数周的加工,然后再将这种信息传输到大脑皮层中一些相关部位作更长时间的存储。因此,如果海马结构出现损伤,那么新记忆的储存就会出现障碍。,三、 记忆的生物化学机制 (一) 核糖核酸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特别是发现了遗传信息的传递机制脱氧核糖核酸(DNA)借助另一种核酸分子核糖核酸(RNA)来传递遗传密码,使得科学家相信,记忆是由神经元内部的

9、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来承担的。由学习引起的神经活动,可以改变与之有关的那些神经元内部的核糖核酸的细微的化学结构。 (二) 激素和记忆:近来的研究表明,机体内部的一些激素(皮质类固醇、后叶加压素和肾上腺素)分泌能够促进其记忆的保持。,第三节 感觉记忆,一、 感觉记忆的编码 感觉记忆(即瞬时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也叫感觉登记。它是一种原始的感觉形式,是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之前的暂时登记。 1.图像记忆:视觉刺激停止后,视觉系统对信息的瞬间保持叫图像记忆。 斯伯林的部分报告法证明了感觉记忆的存在。 2.声像记忆(音响记忆):听觉系统对刺激信息的瞬间保持叫声像记忆。,感觉记忆编码 编

10、码形式主要依赖于信息的物理特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编码时间短暂,但为信息的记忆进一步加工提供可能性。 记忆容量较大,大部分信息因来不及加工而迅速消失,只有一部分信息由于注意得到进一步加工,并进入短时记忆。,视觉感觉记忆存在的证据 Sperling整体报告法和局部报告法实验: 整体报告法:同时呈现若干数字,呈现时间50ms,呈现后立即要求被试报告所呈现的数字,尽量多。 实验过程: 1,4,7, 3, 6,9,12,5, 8,10, 2, 13 50ms 实验结果:Number4,全部正确报告;N 5,正确率下降,平均为4.5。,局部报告法: 实验材料:字母 实验过程:4个一排,共3排方式呈现材

11、料,呈现时间50ms。 在字母呈现后,主试立即呈现声音信号,每排字母都和一种声音相联系,被试根据声音信号提示,只报告相应一排的字母。 X M R J 高音 被试报告 C N K P 50ms 中音 被试报告(注每次只报告一列) V F L B 低音 被试报告 实验结果:报告数目平均为9个。 实验结论:局部报告法证实感觉记忆存在,具有相当大的容量,保持时间短暂,二、 感觉记忆的特征 1.感觉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很短。 2.按刺激的物理特征编码,具有鲜明形象性。 3.感觉记忆中的一部分信息只有被个体所注意,由于模式识别才被传送到短时记忆中。,第四节 短时记忆(工作记忆),一、短时记忆的编码 短时记

12、忆对信息的保持时间大约为一分钟左右,作为三级记忆系统的中间环节,短时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一个过度阶段。 (一)编码方式 1、听觉编码:语音回路 2、视觉编码:视觉空间画板 (二)影响编码的因素 1觉醒状态 2、组块 (可以通过扩大组块来扩大短时记忆容量) 3加工深度,二、 短时记忆的特征 1.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7+2个组块。 2.短时记忆是唯一对信息进行有意识加工的记忆阶段。,下面列出了几行数字,请快速看一眼第一行数字,不要努力记忆,瞥一眼就行了。然后把视线移开,并尝试会议这四位数。如此一行一行往下试,看能记住最长的那行数的几位? 7 4 8 5 3 6 2 1 8 4 7 9 1

13、 0 3 2 3 8 4 9 7 1 3 6 8 9 1 7 5 6 7 4 7 2 1 0 3 2 4 8 2 3 0 1 3 8 4 7 6,三、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和遗忘 (一)复述是短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有效方法。 (二)短时记忆的遗忘进程:信息存储时间很短,如得不到复述,将会迅速遗忘。无复述情况下仅保持15-30秒。 (三)短时记忆的遗忘研究支持干扰,四、短时记忆的提取: 斯腾伯格以实验证实:短时记忆中信息的提取是以完全系列扫描方式进行 平行扫描:同时对短时记忆保存的项目进行检索 自行停止系列扫描:对项目一一进行检索,一旦找到目标就停止查找 完全系列扫描:对全部项目进行完全系列检索。,第四

14、节 长时记忆,一、什么是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储存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二、长时记忆的编码 (一)语义类别群集: 在记一系列项目时总是倾向于将它们按一定的类别来记忆 (二)依语言特点编码 :依语义、语音、字形、韵律等特点编码,利于记忆 (三)主观组织:学习无关联的材料,既不能分类也没有联想意义上的联系,这时被试倾向于主观的组织加工 记忆术: 为了便于记忆而将信息加以组织的技巧称为记忆术 意义编码 :学习无意义的材料,如果赋予它一定的意义,进行意义编码,有助于长时记忆 心象化:对于故事和诗歌,或单词,如果能在头脑中形成心象来记忆,其效果远优于机械地重复记忆,长时记忆编码的影响因素 1、编码时

15、的意识状态 2、加工深度,三、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 (一) 信息存储的动态变化 1、量的变化。存储信息的数量随时间的逐渐下降 2、质的变化。 内容简略和概括 内容变得更加完整、合理 内容变得更加详细、具体 内容变得夸张、歪曲 3、 记忆恢复现象(多见于儿童):所谓记忆恢复指学习某种材料后间隔一段时间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高。 (二)信息存储的条件与方法 1、组织有效的复习 2、利用外部记忆手段 3、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四、 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一) 再认 1、概念 过去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呈现在面前,确认是以前识记过的是再认 2影响再认的因素 (1)再认依赖于材料的性质和

16、数量。(2)再认依赖于时间间隔。 (3)再认依赖于思维活动的积极性。(4)再认依赖于个体的期待。 (5)再认依赖于人格特征。 (二) 回忆 1什么是回忆: 回忆是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形象或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 2回忆的策略和条件 (1)联想是回忆的基础。 (2)定势和兴趣直接影响回忆的方向和效果。 (3)双重提取。 (4)暗示回忆和再认有助于信息的提取。 (5)与干扰作斗争。,五、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 (一)遗忘的一般概念: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忘。 遗忘有各种情况,能再认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一时不能再认或回忆叫临时性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二) 遗忘的进程 1、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