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诗经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839992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诗经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诗经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诗经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诗经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诗经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诗经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诗经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经两首,学习目标:,1.掌握诗经常识。 2.了解四言诗的朗读特点,熟读成诵。 3.初步认识“赋”、“比”、“兴”等艺术手法,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4.感受古代民歌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 比、兴。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包括十五国风,大雅、小雅,周、鲁、商颂) 风多是各地民歌; 雅是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 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朱熹的解释,现在的解释,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

2、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关雎,雎鸠,雎鸠在传说中是一种情意十分专一的水鸟,其一或死,另一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一读,读准字音,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j,ji,xng,w m

3、i,s,mo,yo tio,ho qi,二读,注意停顿,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关雎,诵读提示:四言诗的诵读,一般读成 “二、二”节拍,即读二字后稍作延长或停顿。,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子理想的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复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

4、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宠爱。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诗歌大意,整体感知本诗的主要内容:,这是一首爱情恋歌,描写一位痴情小伙子对心上人朝思暮想的 执着追求。,一、理清作者思路:,对姑娘一见钟情(第一章),对姑娘的思念(第二章),在梦中与所爱的姑娘结合(第三、四、五章),主人公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相思,梦幻,河边邂逅,一见钟情 (第一章),朝思暮想,辗转反侧 (第二三章),琴瑟钟鼓,欢庆娱乐 (第四五章),爱慕,淑女,君子,二、感知主人公的形象,情真意切、敢于真实大胆地表露自己的感情、向往美好的爱情生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5、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三、品一品,了解表现手法:,兴,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比,兴,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兴,比,四、体会本诗的艺术手法,1、比、兴表现手法的运用。,2、纯朴、自然不作任何雕饰的描写。,3、反复以及双声叠韵的运用,小结:,这是一首青年男子的恋歌,描绘他对一位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和对美满婚姻的渴望,反映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分向往和追求。,再读关雎,吟咏成诵。,蒹 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

6、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泗。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蒹 葭 苍 苍 , 白 露 为 霜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一 方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长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央 。,苍苍:茂盛的样子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逆流 从:追寻 阻:艰险 溯 游:顺流而下 宛:好像、仿佛,诗歌大意:,浩荡的芦苇莽莽苍苍,晶莹的露珠啊,化做白霜。 我所心爱的人啊,在河水的那一方。 若要逆流而上去寻找她,道路艰

7、险而且漫长。 若要顺流而下去寻找她,飘然好象在水中央。,蒹 葭 萋 萋 , 白 露 未 晞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湄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跻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坻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干 湄:岸边,水草交接的地方 跻:高 坻:水中高地,摇曳起伏的芦苇凄清一片,芦苇上的露珠啊,闪着银光。 我心爱的人啊,在水那边高高的山崖上。 若要逆流而上去寻找她,道路又险又高。 若要顺流而下去寻找她,飘然若在水中高地上。,蒹 葭 采 采 , 白 露 未 已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涘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右 。 溯 游 从 之

8、 , 宛 在 水 中 沚 。,采采:茂盛,众多 未 已:还没有完 已:停止 涘:水边 右:弯曲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变幻不定的芦苇莽莽苍苍,岸边的露水尚未干爽。 我所怀念的人啊,她就在水的那边。 若要逆流而上去寻找她,迂回曲折,道路漫长。 若要顺流而下去寻找她,飘然宛如在水中小洲上。,主要内容,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热恋者对意中人的急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怅失望之情。,本文着力写主人公的远望。一开始,他若有所思地站在水边,向对岸望去,看到他所爱慕的那个姑娘正向水边走来,心里很高兴;可不久,芦苇挡住了他的视线,看不到她了。他以为那姑娘正向上游走去,也就沿着河岸向上走;走了长长的一段艰难而又曲折的路,

9、却依旧是什么也没有看见。他不灰心,又折回来去追寻好,最后终于看到她正站在河中的一个小洲上;这时他内心便充满了喜悦。,诗意粗解,大胆说出你的初读感受,作品文字简单,内容单纯,给人的美感却非常丰富。能否用几个词概括它的美?,(一)含蓄美,1、文字简约:没有直接抒写主人公对心上人的 思念之情,只写他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 动,但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 痛苦都含蓄地表现出来。,2、形象可感:虽未刻画双方形象,但主人公的 执着、“伊人”的高洁我们可以清晰感知。,3、余音饶梁:只写追求之难,伊人“宛在”,结 果如何,给读者留下想象余地。,(二)意境美,1、烟水迷离的景和主人公如醉如痴的情难解难分

10、 2、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和主人公惆怅失意的心情 浑然一体。 3、主人公的执着追求和伊人宛在、觅之无踪的境界相互映衬。 4、“伊人”高洁而有魅力的气质被蒹葭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金秋之际,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蔼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热切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作品没有直叙心情,而采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

11、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飘渺之感。,(三)朦胧美,蒹葭的结构:,全诗共三章,每章前两句写景,后六句写人。,全诗三章 一、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抒发了主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欢会艰难之情。 二、用反复咏叹方法,更深入一层把主人公企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三、反复咏叹,表现了依然是可望而不可会晤,深沉的相思之情。,蒹葭结构内容,1、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特点是什么,合作探究:,蒹 葭 苍 苍 , 白 露 为 霜 。,蒹 葭 萋 萋 , 白 露 未 晞 。,蒹 葭 采 采 , 白 露 未 已 。,写景:,渲染了一种凄冷寂寞的气氛,为主人公的活动和心情奠定了基础。,写景,蒹葭,萋萋,

12、苍苍,采采,凄凉清冷,寂寞感伤,白露,为霜,未晞,未已,朝露结融,时间发展,写人,每章三四句,写心上人可望 而不可即,表现主人公的惆 怅之情。,每章五到八句,写道路的险 阻,表现主人公对爱情的执 着追求和怅惘情怀。,2、“所谓伊人 ”指的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吗?,深入思考:,诗以清秋为背景,抒发了诗人企慕和怅然若失的情感,揭示了人类永存的企慕情感。钱钟书在管锥篇中引用陈启源“夫说之必求之,然为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益至”的观点,解说了蒹葭的这一艺术情境。 “在水一方”揭示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是寻求理想的艰难长途。 “伊人”之境让我们感到希望与理想乃是一个若有若无、可望

13、不可及的影子。 诗篇从哲学的高度反映了人类理想追求与个体生命短促的矛盾引起的困惑,反映了人类对完美境界永无止境的追求。,3、诗的主人公是怎样一个形象?,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矢志不渝的青年。,注意景与情的结合。全诗情调凄婉动人,意境朦胧深邃。苍苍的芦花,露结的白霜,茫茫的秋水,曲折的河流,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而又见之无踪的伊人这一切都与诗人的彷徨失望和执著追求融为一体。(注意起兴),4、这首诗各章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仅仅是换了几个词语,你认为这样写是否重复?为什么?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蒹葭主题,这首诗歌抒写了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情,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歌者思念的对象可

14、能在遥远的地方,只能怀想而无法见面,因而心情惆怅,无法抑制。时间越久,阻隔越远,感情越深。,写作特色,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重章叠句 起兴手法,赋,想,反复咏叹,虚实结合,表现手法,兴,两首诗在结构形式上有什么相似之处?,比较阅读:,关雎: 一见钟情-日夜思念-幻想结合 (重在叙事),蒹葭: 先景-后人 (重在抒情),小结:,诗经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诗歌的最高峰。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等手法和反复、叠韵等结构。关雎表现一位男子对一位姑娘的思念、追求和对美满婚姻的愿望。 蒹葭则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恋人的强烈怀恋、爱悦之情。,在水一方,请欣赏歌曲-,作业: 请将诗歌改写成一篇小抒情散文。(任选一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