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839751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孙中山,了解“布衣”与总统的关系,了解布衣总统的来历及其布衣特色的体现,体会甘于淡泊精神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本卷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2分)1.用课文原句填空。(5分)五月天山雪, 。 (李白塞下曲六首)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窈窕淑女, 。 (诗经)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 ()A. 虐待(n) 裸露(lu) 相形见绌(zhu)B挑衅(xn

2、) 牟取(mu) 孤陋寡闻(lu)C蓬蒿(go) 干涸(h) 如法炮制(po)D缄默(jin) 酬和(h) 颤颤巍巍(chn)3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 (1)粗制滥造 左右逢源 一视同人 任劳任怨(2)沧海桑田 莫哀一是 众目睽睽 长吁短叹第(1)组 改为 第(2)组 改为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为避免校园不再发生踩踏事故,教育局要求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教育。 B.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的原因是全体市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C.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了火爆荧屏,这让很多人谈起了亲子教育的话题。 D.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

3、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班级开展“背起行囊走四方”语文活动,请你也参与到活动中来。5.张扬同学搜集到一些风景名胜的相关对联,但下联搞混了,请选择其中一副对联,选出和它匹配的下联,并用规范、工整的楷体把这副对联抄写在下面田字格内。(7分)上联:荷花夏送一湖水 下联: (玄武湖赏荷亭)上联:矶头月涌千帆过 下联: (燕子矶烟雨楼)上联:烟雨湖山六朝梦 下联: (莫愁湖胜棋楼)上联:六朝豪华千古梦 下联: (鸡鸣寺)上联:红霞白鹭明秋水 下联: (白鹭洲)备选的下联:A、五更清晓数声鸡 B、英雄儿女一枰棋 C、 江上风清一燕来 D、黄菊丹枫映画桥 E、 柳雾春笼十里堤上联: 下联:

4、胡晓健同学搜集到了下面两则材料,觉得很有意思,请你一起参与问题讨论。【材料1】古汉台网专讯 位于湖南长沙市宁乡县的已故前国家主席刘少奇故居五一假期迎来大批游客,却发生游客踩刘少奇雕像头部拍照的不文明现象。有湖南网民爆料称,本月2日在刘少奇故居修养亭拍下令人发指的一幕,一名年轻男子踩上了刘少奇雕像的头部,叫嚣着让同伴给他拍照。不少游人看到后气愤不已,纷纷批评该名男子,可男子和他的同伴并不理会,继续拍照。发贴的网民称,当时有试图阻止对方,其他游客都谴责男子不文明行为,“我的父亲甚至还严词指责,可是他理都没有理,他的朋友也无一劝解。冲上去打他不也是不文明?”事件曝光后,网民炮轰该名男子缺德,有网民说

5、:“没质素,景点的警察到哪去了!”“侮辱已故国家领导人,这是典型的三无人员,无聊,无知,无耻!”不少网民促人肉搜索该名男子,并要求他道歉。【材料2】漫画:遗“陋”6. 用一句话概括【材料1】的主要内容。(2分) 结合【材料2】,你准备对暑期计划外出旅游的同学发短信提醒说:(30字以内)(2分) 二、阅读理解(48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8-9两题。(7分)初夏睡起(宋) 杨万里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7这首诗紧扣初夏的景物 、 ,描写生活风情,诗趣盎然。(3分)8.体味“闲看儿童捉柳花”一句中“捉”字的妙处。(4分)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

6、6分)【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绍圣元年十二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山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以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涯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矣。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

7、顾影颓然,不复能寐。书以付过。东坡翁。(选自苏轼记游白水岩)【注】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缒:zhu,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馀甘:即橄榄。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8分)潭中鱼可百许头 以其境过清 折处辄为潭 顾影颓然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11两个选文善于抓住特征写景,甲文中对潭中游鱼的刻画,形象地写出了潭水的 和游鱼的形神姿态;乙文中“ ”四字,譬喻生动,写出了水的势壮、声宏、色鲜。两文都是作者各自在被贬之后写就,含蓄表达了 的感情。(4分)(三)阅读下面文章(25分). 如今,除了去动物园,

8、恐怕已很难看到野生动物了。小区里的绿化虽然越来越好,但都是些人工培植的花草,野生植物也基本见不着了。在人们的印象里,野生动植物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2010年5月10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报告,已经印证了我们的担忧,全球的生物多样性依然在减少,此前承诺的到2010年使生物多样性减少速度显著放慢的目标未能实现。该报告发出警告,地球生态系统所承受的压力正在逼近若干“临界点”,如不迅速采取根本和创新性行动保护并可持续地利用地球的多种生物,支持全球经济和人类生计的自然系统有可能很快退化和崩溃。据有关机构统计,全球生物多样性的消亡十分惊人。一是速度惊人,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正以相当于

9、正常水平1000倍的速度消失;二是数量惊人,地球上的生物约有300万至1000万种以上,至今有案可查的仅剩150万种,目前约有3.4万种植物和5200多种动物濒临灭绝;三是损失惊人,全球每年因毁林和森林退化导致的损失高达2万亿至4.5万亿美元。今天,导致物种灭绝的原因与史前时期发生的情况不同,这主要的是因为有一个“明星演员”:人类。尽管物种灭绝确实是很早以前就开始的,其98% 目前已不存在了,但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大大加快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与人类对自然环境和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有关,越来越多的动植物丧失了它们的家园。同时,也与每一个人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比如,在衣着方面,对高档皮毛的追求,使得

10、一些珍禽异兽越来越少; ;在居住方面,对原木实木的大量需求,致使越来越多的树木被砍伐;在出行方面,对于飞机、汽车等燃油交通工具的高度依赖,大量的碳排放直接威胁着动植物生存的生态环境。然而,由于生物物种减少的后果,没有水污染、大气污染那样来得直接,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不是那么在意。正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齐姆施泰纳所指出的,人类制造了这样的假象,认为没有生物多样性我们多少也能照样活着,或者以为生物多样性同当今世界没有多大关系。事实上,在当今社会,特别是在一个拥有60亿人口、到2050年可能增加到90亿人口的地球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生物的多样性。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不仅是物质

11、生活的基础,也是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伴侣。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少不了要利用节假日到大自然中去,通过与野外动植物的亲密接触,释放一下压力,调节一下心情。还有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一些孤寡老人,养起了宠物,狗儿猫儿成了他们不可离弃的忠实朋友。我想,假若有一天,所有的动植物都离我们而去,这世界上只剩下了人类,即使我们还能活着,人类的生命之花也会因孤独而枯萎。(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5月22日,有改动)12.阅读全文,给文章拟个标题。(4分) 13.按要求回答问题。文章第三段中引用了多个数据,作用是什么?(4分) “今天导致物种灭绝的原因与史前时期发生的情况不同,这主要的是因为有一个明星演员:人类。”这一句中的“明星演员”为什么加引号?(4分) 14.联系上下文,将第四段横线补充完整。(4分) 15.第五段中说“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生物的多样性”,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其中的原因。(4分) 16. 每年5月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请你结合本文的阅读为这一天写出一条较有创意的宣传标语。(5分) 17、作文:(50分)请以“故乡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不少于600字。中心明确,书写工整。题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