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诊+2+舌诊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831944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3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诊+2+舌诊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中诊+2+舌诊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中诊+2+舌诊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中诊+2+舌诊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中诊+2+舌诊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诊+2+舌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诊+2+舌诊(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诊断学,舌 诊,三、舌 诊,舌诊,又称望舌,是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 舌诊反映了中医学诊断疾病的特点与经验,不仅为历代医家所重视,而且为近代医家证明具有很高的科学性。 舌与内脏、气血、津液密切相关,舌诊能够比较客观而正确地反映疾病, 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主要依据之一。,(一)舌诊的原理,1舌为心之苗:舌质的血络最为丰富,而心主血脉,与心的功能有关,可以从舌的变化,探察脏腑的虚实寒热及气血盛衰。 2舌为脾之外候:舌鉴辨证说:“舌居肺上,腠理与胃肠相连,腹中元气熏蒸酝酿,亲切显露,有病与舌,昭然若揭,亦然可恃。” 所以舌象的变化可以反映脾胃的功能,同时也反映了全身气血津液的盛衰。 3经络经筋系于

2、舌: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如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足少阴肾经挟舌本;足厥阴肝经络舌本等。说明脏腑通过经络、经筋与舌相连,脏腑之精气上荣于舌,脏腑病变必然影响精气的变化而反映于舌。 4舌质与舌苔形成的原理:舌由两部分组成,即舌质与舌苔,可见舌质是由舌的肌肉与脉络组成,受五脏六腑气血的濡养;舌苔乃胃气熏蒸而成,五脏皆禀气于肾。,(二)脏腑在舌面上的分布,1脏腑划分法:即舌尖属心肺,舌边属肝胆,舌中属脾胃,舌根属肾。 2胃脘划分法:即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 3三焦划分法:即舌尖属上焦,舌中属中焦,舌根属下焦。,(三)舌诊的临床意义,1判断正气的盛衰:舌质红润光泽

3、,气血充盛,病属轻浅;舌质淡白干瘪,气血大虚,病属危重;舌苔无论何色,若舌苔有根,则胃气尚好,脏腑未虚,若舌光无苔则说明胃气已败,脏腑气虚。 2分辨病位深浅:舌质颜色的深浅,舌苔厚薄的变化,都能客观地反映出病邪的轻重及病位的浅深。如:苔薄多为疾病初期,邪入尚浅,病位在表;苔厚则为病邪入里,病位较深;舌质红,说明热留气分;舌质降红,说明热入营血,病位更深。 3区别病邪的性质:不同性质的邪气,可见不同的舌象。如舌质红苔黄为热;舌质淡苔白为寒;舌质淤斑为淤血内阻;腐腻苔多是食积、痰浊;舌偏歪多见中风;苔黄而腻则为湿热所致。 4推断病势的进退:舌苔颜色、性状的变化,反映着病势的进退及正邪的消长。如:舌

4、苔由燥转润,则为津液复生,病邪渐退,病势向愈;舌苔由白转黄,又进一步变为灰黑,说明病邪由表入里,由轻变重,病趋恶化。,(四)舌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1光线:望舌应以充足、柔和的自然光线为最佳。 2姿势:一般要求患者取正坐姿态,尽量张口,自然地将舌伸出口外,充分暴露。 3望舌顺序:舌苔,后舌质;由舌尖依次向后,最后望舌根。 4染苔:水果、食物、药物可使舌苔着色,称为染苔。染苔常给人以假象,故在临床上应加以鉴别。 5季节与时间:正常舌象往往随季节和时间的不同而稍有变化。如:夏多偏厚或淡黄;秋多薄而干;冬常湿润;晨起苔多厚,舌色晦滞;昼间舌色红活,舌苔变薄 6年龄与体质:老人多见裂纹苔,小儿多见剥脱苔

5、;肥人舌体多略大而质淡,瘦人舌体多瘦小而舌色偏红。 7刮舌与揩舌:是为了探察舌面的润燥,以及舌苔的松腐与坚敛,有根与无根,所配合的两种诊舌方法。,(五)舌诊的内容,舌诊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 望舌质又分为舌神、舌色、舌形、舌态; 望舌苔分为苔色与苔质两部分。 察脏腑的虚实看舌质,察病邪的深浅望舌苔。 辨舌指南说:“辨舌质,可辨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1望舌质舌神,舌神主要表现在舌质的荣枯灵动方面。 “荣”就是荣润而有光彩,舌色红活,运动灵敏,富有生气,是谓有神,虽病亦属善候。 “枯”是干枯而晦暗无光,死板而毫无生气,舌色暗滞,运动失灵,是谓无神,属凶险恶候。 辨舌指南辨

6、舌之神气曰:“荣者,有光彩也,凡病皆吉;枯者,无精神也,凡病皆凶。荣润则津足,干枯则津乏。荣者为有神明润而有血色者生,枯暗而无血色者死。凡舌质有光有体,不论黄白灰黑,刮之而里面红润,神气荣华者,诸病皆吉;若舌质无光无体,不拘有苔无苔,视之里面枯晦,神气全无者,诸病皆凶。”,2舌色 淡红舌,舌色白里透红,淡红适中,红活鲜明,乃气血上荣之象,说明心血充足,阳气布化,故为正常舌色。 辨舌指南:“红光外露,不能内藏,则为有病之舌。” 舌鉴辨证亦云:“如全舌无苔,色浅红者,气血虚也。”,2舌色淡白舌,舌色较正常舌色浅淡,白多红少,甚至全无血色,称为淡白舌。此乃阳气不足所致 淡白舌在临床主虚寒或气血双亏之

7、证 舌鉴辨证:“至若杂病之人,舌白嫩滑,刮之明净者,里虚寒也。”,2舌色红 舌,较淡红舌深,甚至呈鲜红色者称为红舌,主热证。临床应配合望舌苔,以甄别虚实。 若鲜红而少苔,或有裂纹或光红无苔,则属虚热证; 舌质红,苔白糙而涩者,多属温燥伤肺之象; 舌质红,苔黄糙,多属燥邪耗伤胃阴,不能上润于舌; 舌质红而干涩者,乃血虚生热之征,2舌色绛 舌,绛为深红色。是邪传营血征象 临床主热极之证,有外感与内伤之分。 在外感病为热入营血或伏热内蓄于心胃,或为逆传心包; 在内伤病为阴虚火旺,或胃肾液竭。,2舌色紫 舌,有淡紫、绛紫、青紫或绛紫色,或呈均匀之紫色等。 其成因总由血瘀之故,或因寒、或因热、或因阳虚气

8、弱、或因酒毒、食积、痰结、停饮、湿热等,以致血行不畅,瘀而为紫色。 紫舌主病,不外乎热盛伤津,气血壅滞;或血蕴湿热,热邪入血,营热夹瘀;或寒凝血瘀,或阳虚生寒;或酒后伤寒,酒食湿滞等;若舌青紫干晦如肝色,多为气血分离,内脏败坏之象,不善之候。,2舌色蓝 舌,舌色如靛蓝,犹如染布之蓝色,谓之蓝舌。属病情危重之舌象。 舌鉴辨证:“蓝者,绿与青碧相合,犹染色之蓝也。” 一般认为蓝舌有苔,是心、肝、肺、脾、胃为阳火内攻,热伤气分,以致经不行血之故也。脏腑虽伤未甚,犹可治; 若光蓝无苔,不论何脉证,皆属气血极亏,势难延年之象。,2舌色青 舌,舌色如皮肤暴露之“青筋”,全无红色,称为青舌。 古人形容如同水

9、牛之舌。 青舌主寒凝阳郁,或阳虚寒凝,或瘀血停留。 舌胎统志认为:全舌青者,或口燥而漱水不欲咽,是内有瘀血。,3舌 形,正常舌体应胖瘦适中,薄白苔下见舌面光洁无刺裂,舌下络脉暗红,脉形柔软无粗张、紧束及弯曲等。 诊舌体指对舌的整个形体进行诊察,主要了解舌的形体胖瘦及舌面的情况。,3舌形点刺舌,凡舌面有鼓起之小点,色呈红、黑或白、黄者,谓之点; 舌面之软刺及颗粒不仅增大,并渐形成尖锋突起,触之棘手者,谓之芒刺。 点刺舌多主实证、热证,由热毒内盛,乘心入血外发于舌所致,然虚寒之证使舌失温养者亦可出现点刺。,3舌形星舌,舌面上出现红色、黑色或白色星点,鼓起于舌面如珠突起者,谓之星舌。 星舌俱由脏腑血

10、分热盛、气血壅滞所致。 舌淡红而红星散在、舌尖尤甚者,乃心火上炎; 舌红绛而红星满布,乃脏腑热毒,毒乘血分; 湿热内伤脾土之证亦可见红星舌。 红舌而有黑星者,为胃热已极,将发斑疹之象。,3舌形胀大舌,舌体肿大,或胖厚增加,或胀塞满口者,谓之胀大舌,其中又有胖大与肿胀之分。 胀大舌可现于虚、实、寒、热诸证。舌胖大属于痰湿阻滞,湿邪上泛而浸舌充络。 舌白娇嫩者主脾肾阳虚,水湿内盛; 淡紫滑润者主阳衰水泛或寒中厥阴; 淡红而苔黄腻者主脾胃湿热与痰浊相搏,浊邪上溢。,3舌形齿痕舌,舌边缘出现牙齿痕迹者,谓之齿痕舌或齿印舌 齿痕舌每与舌体胖大伴见,乃湿邪上泛,舌胖齿压所致 舌现齿痕而舌淡白湿润,属寒湿内

11、盛,淡红而嫩,属脾虚或气虚 舌红苔黄腻,多属湿热痰浊壅滞,3舌形瘦瘪舌,舌体瘦小枯薄者,谓之瘦瘪舌 舌瘦薄而淡者为心脾两虚,气血不荣 淡白瘦瘪而舌边齿痕如锯齿者乃脾气已绝,病属难治 舌鲜红或绛者,或为阴虚火旺,或为热盛灼阴 舌紫如猪肝,细长而枯者,责之肝血枯竭,心气已绝 无论新病久病,凡见瘦瘪之舌,更兼枯萎无津者,多预后不良,3舌形裂纹舌,舌面上有明显裂纹,甚者如刀割、剪碎,形呈纵横斜错或弯曲者,谓之裂纹舌。 由阴亏血乏或络脉失畅而舌体失养所致。 舌淡白者责之血亏精乏 淡白而胖,裂纹弯曲者责之脾虚湿浸 舌红纹裂而光,多为素体阴亏或老年阴虚 舌红但裂不光,多为胃阴不足,痰热凝结 舌绛而横短皱裂者

12、主阴虚液涸 舌绛而苔灰黑干燥者,主阳明腑实 裂如人字、川字、爻字,舌鲜红无苔者,乃热结阴亏之候 纹裂直竖,舌边紫暗者,乃瘀血内阻之象 胀裂如烘糕而干者,乃热极病危之征。,3舌形舌衄,舌体见点状出血或出血如线者,谓之舌衄。 多责之血热妄行或气不摄血。 出血见于舌面,若舌红少苔为心脾热甚,舌红苔厚为胃热熏蒸; 舌衄现于舌下,为肝热迫血; 舌衄而舌质淡白体胖者因于脾气虚弱,气不摄血。 舌衄而舌体嫩红光莹或淡白挟红者,源自阴虚阳浮,血不守经。,3舌形舌疮,舌上疮疡如粟米大,散在舌之四周上下,痛或不痛者谓之舌疮。 舌疮或因于火炎、或源乎湿渍,腐肉而成。 舌红而疮凸起痛甚者为心经火亢; 疮凹下少痛者为下焦

13、亏虚,虚火上浮; 舌淡或滑者多责之脾胃虚弱,水湿乘渍。,4舌 态,正常舌态应舌体柔软,运动自如,无偏歪、颤动等异常活动。 (1)萎软舌:舌体软弱,伸卷无力,转动不便者,谓之萎软舌。 萎软舌总源于气血虚极,阴液亏损而筋脉失养、舌体痿废。 凡新久之病见萎软舌者均系正气虚衰,病情危重,不可不察。 (2)强硬舌:舌体强硬,运动失灵,屈伸不便,甚或不能转动致言语蹇涩者谓之强硬舌。 强硬舌乃邪干脏腑之重候,外感内伤均可出现。 舌体强硬而舌色深红者,在外感病多因于热毒炽盛而津伤阴衰使舌脉失养,或热闭心窍使舌失主宰; 内伤之病则多源于肝肾阴亏,肝阳化风,风火上攻而心神被扰。 舌体强硬而木者责之痰浊蔽心或阻络,

14、若舌体肥大晦暗主寒痰内阻,若舌体胀大而苔黄腻主痰热内壅。 肝风引动,痰热上蒙者亦多可出现舌体强硬而木然。,4舌 态,(3)震颤舌:舌体颤抖、动摇不宁不能自主者,谓之震颤舌。 凡虚实寒热诸证而致舌体失养或风阳内动者,均可出现震颤舌。 舌体蠕蠕颤动,若舌色淡白者为亡阳伤津之候; 淡红而难言者主心脾两虚;嫩红而颤者主血虚液亏。 (4)偏歪舌:舌体斜偏一侧,伸舌之时尤明显者谓之偏歪舌。 偏歪舌多由风邪作祟,致气血不畅,荣养不调。 舌偏歪而病势轻缓者,为风邪中络所致; 病势急者由肝风内动,挟痰挟淤阻于经络,气血不畅所致。其中流涎不止者为痰涎壅盛;舌见瘀斑者为瘀血内阻;舌淡红胖嫩者为气血受损。 (5)短缩

15、舌:舌体短缩,难以伸出口外,甚至难以抵齿者谓之短缩舌。 舌体短缩而见舌色淡白者,为沉寒痼冷或寒邪侵袭,筋脉挛急之象; 久病而舌淡白胖嫩者多因于脾肾衰败,气血俱虚致舌体失养; 短缩舌之起因,总归于筋脉挛急或舌体失养。 短缩舌若系生自先天,一般无关寿夭,若因病而缩则多病候危重。,4舌 态,(6)吐弄舌:舌常伸口外,不即回缩者谓之吐舌;舌在口中,动如蛇舐,上下左右,调动不停,或舌微露出口,立即回收者谓之弄舌。二者合之称为吐弄舌。 津伤精亏而舌体失养,则舌体紧涩,每欲吐弄以舒缓之,故出现吐弄。吐弄有力而频,舌红苔黄者责之心脾实热,少苔者责之脾肾虚热,无力而缓、舌体萎软者,多责之心脾亏损; 痫证亦可出现

16、吐弄舌,多兼风痰气逆之证。 (7)舌纵:舌常伸出口外,内收困难,或不能收缩者,谓之舌纵,又名“拖舌”、“舌长”。由舌体失养不收或热邪上攻、神明失主所致。 舌纵麻木色淡红,多气虚所致; 舌纵苔滑腻、流涎不止,多痰涎所为; 舌纵而色深红胀满者,多为痰热内盛,扰于心神; 舌伸出近半而唇齿紧闭者,乃阴阳离绝或妇人产后中风之候; 久病重病之人见此舌,为正气已绝之危证。,B望舌苔,1.苔 色:即舌苔之颜色。不同的病邪,可见到不同的苔色,一般常见于白、黄、灰、黑4种苔色。 2.苔 质:即舌苔的质地。临床主要是观察它的形成变化,包括苔的有无、真假、偏全、厚薄、润燥、腻腐、剥落等。,(1)白苔 薄白苔,苔薄色白,颗粒均匀,干润适中,舌色淡红而清爽,谓之薄白苔,此乃正常舌苔。 薄白苔亦可见于感受风寒湿等六淫之邪,病犹在表,尚未传里,脏气未伤。,(1)白苔 薄白干苔,舌苔薄白,而津液较少,非常干燥,则称薄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