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寒假作业四打牢5大地理基础__地形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826006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寒假作业四打牢5大地理基础__地形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寒假作业四打牢5大地理基础__地形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寒假作业四打牢5大地理基础__地形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寒假作业四打牢5大地理基础__地形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寒假作业四打牢5大地理基础__地形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寒假作业四打牢5大地理基础__地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寒假作业四打牢5大地理基础__地形(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孙中山,了解“布衣”与总统的关系,了解布衣总统的来历及其布衣特色的体现,体会甘于淡泊精神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寒假作业(四)打牢5大地理基础地形串忆基础知识岩石圈物质循环1.沉积岩有何特点?提示:有层理构造;可能有化石。2.说明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间相互转换的地质作用。提示:冷却凝固(内力);重熔再生(内力);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外力);变质作用(内力)。内力作用1.向斜、背斜的判断依据有哪些?提示:岩层弯曲形态;岩层新老关系。2.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背斜常形成山岭,其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常形成谷地,其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2、。断层处形成裂谷、陡崖及断层谷。3.地质构造的实际应用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找水、石油、天然气;隧道选址;修路;水库坝址等。外力作用1.怎样分析河流对两岸的侵蚀状况?提示:笔直河道考虑地转偏向力;弯曲河道考虑凹凸岸。2.不同地区外力作用的判断。提示:干旱地区风力作用;湿润地区流水作用;高纬高山地区冰川作用;沿海地区海水作用。3.三角洲的成因分析。提示:河水有大量泥沙;河流流速降低;入海口或入湖口处坡度较小,海(湖)水较浅。 双基能力测评一、选择题图a为桂林象鼻山景观图,图b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a中岩石类型属于图b中的()A甲B乙C丙 D丁2形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

3、是()A BC D解析:1.C2.A第1题,桂林象鼻山是由石灰岩受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喀斯特地貌。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丙为沉积物通过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的沉积岩,石灰岩为沉积岩的一种。第2题,象鼻山是沉积物形成沉积岩后,经地壳隆起,在地表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读某河流域地质结构图,完成34题。3丁处河谷地貌的形成所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主要是()A流水侵蚀断裂陷落流水堆积B岩浆活动地壳运动流水侵蚀C岩浆活动流水侵蚀断裂陷落D流水堆积褶皱弯曲流水侵蚀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河流的支流丁处河流大致从东北向西南流B甲、乙两村落可相互通视C丙岩层为岩浆侵入活动形成D甲、乙两村落的相对高度不可能超过

4、200 m解析:3.B4.C第3题,由等高线数值和弯曲状况可以推知,丁处是河谷地貌,是河流侵蚀作用的结果;但是从地层的地质年龄来看,丁处地层地质年龄为中间老、两翼新,属于背斜构造;并且由图示可以看出丁处的岩层为岩浆岩。据此可知该地区地貌的形成过程:首先经历了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层;然后受到挤压发生褶皱,形成背斜构造,形成山岭;最后在外力侵蚀作用下,形成沟谷。第4题,图中的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以丁处河流的流向不可能是从东北向西南;甲村落位于河谷地带,乙村落处于山脊上,在甲、乙之间有一道山脊存在,因而甲、乙两村落不一定能够相互通视;丙岩层与其周围岩层的形成年代不一致,说明可能是岩浆侵入的结果;甲村落

5、海拔为400500 m,乙村落海拔为600700 m,因而两村落最大高差接近300 m,最小高差超过100 m。下图中的左图为某区域海拔400 m以上的某地表形态相对高度等值线图(数值越大,相对高度越大),右图为该区域400 m以下的岩层剖面局部图。读图回答57题。5左图中显示的地貌最有可能是在下列哪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A流水的搬运作用B流水的堆积作用C风力的堆积作用 D风力的侵蚀作用6从右图中的岩层剖面图看,该区域最有可能是()A背斜 B向斜C地垒 D地堑7右图中甲岩石最有可能是()A玄武岩 B页岩C板岩 D大理岩解析:5.D6.B7.D第5题,读地表形态相对高度等值线图可知,该地貌底部和

6、顶部面积较大,中部较小,为蘑菇形地貌,最可能是风力侵蚀形成的。第6题,读图可知,该区域中部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为向斜构造。第7题,读图分析可知,甲岩石是由于岩浆入侵,高温作用使石灰岩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变质岩,所以最可能是大理岩。读全球地壳运动速度矢量(矢量是一种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图,完成89题。8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A板块边界的运动速度大于板块内部B同一板块内部运动速度相同C箭头线越长表示地壳越稳定D太平洋板块最不稳定9关于图中四地地壳运动特征示意图,正确的是()A甲 B乙C丙 D丁解析:8.D9.C第8题,从材料中可知矢量是一种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结合图的名称可以知道图中的箭头

7、指向表示地壳的运动方向,线的长度表示运动速度。从图中可以看出太平洋板块的箭头线最长,表明其运动速度最快,最不稳定。第9题,丙地位于海洋中的生长边界处,多形成海岭或断层,板块向相反方向运动,C项正确。甲地位于太平洋板块内部,由箭头指向可知该处地壳运动方向一致,并不存在相反方向的地壳运动,故A项错误;乙地位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交界处,而给出的地壳运动特征示意图中显示乙地位于两个大陆板块交界处,故B项错误;丁地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并没有形成高大的海岸山脉,所以D项错误。读废黄河三角洲演变模式图,回答1012题。10甲、乙、丙三处土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甲、丙、乙 B乙、甲、丙C甲、乙、丙 D丙、乙、

8、甲11b图所示时段()A海平面上升 B黄河流量减小C黄河流速变快 D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12造成c图中侵蚀后退的外力作用是()A流水作用 B冰川作用C风力作用 D海水作用解析:10.D11.D12.D第10题,甲、乙、丙均为沉积层,形成时间越早,位置越靠下。第11题,b图所示时段三角洲新增部分淤进海平面之下,说明堆积作用明显,可以判断出该时段植被覆盖率低,河流含沙量大。第12题,从c图中可以看出海岸线向陆地方向推进,这是海水侵蚀作用造成的结果。(2017达州模拟)岱崮地貌是继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嶂石岩地貌、张家界地貌之后的中国第五大岩石造型地貌。组成该地貌的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该地貌

9、在地貌学上属于地貌形态中的桌形山或方形山,其典型特征是四周陡峭、顶端较平坦。崮顶之下梯田层层,沟壑舒展。该地貌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境内普遍分布。如图示意岱崮地貌景观。据此完成1315题。13临沂市蒙阴县境内组成岱崮地貌的岩石主要为()A花岗岩 B玄武岩C大理岩 D石灰岩14岱崮地貌的形成过程为()A固结成岩岩层断裂地壳抬升外力侵蚀B岩层断裂裂隙扩张岩浆喷发地壳抬升C岩石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D岩石沉积变质作用外力作用15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岱崮地貌顶部应当()A开垦耕地,种植作物 B禁止开发,保持原状C植树种草,保护地表 D修建亭榭,以供观赏解析:13.D14.A15.C第13题,材料指出“组成该

10、地貌的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而三叶虫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故临沂市蒙阴县境内的岩石主要为石灰岩。花岗岩和玄武岩属于岩浆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第14题,石灰岩形成后,地壳运动使石灰岩岩层断裂,之后地壳抬升,海拔增高,经外力的风化、侵蚀形成岱崮地貌。第15题,岱崮地貌顶部海拔较高,土层浅薄,极易受到外力的破坏,因而应当植树种草,保护地表。二、非选择题16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个大洲的局部等高线示意图和河流流域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1)比较甲、乙两图中的河流,完成下列表格。甲图MN河段乙图AB河段流经主要地形类型判断理由(2)G、H两河在河口处分别形成了不同的地貌景观(如图所示),试分析G河河

11、口没有形成与H河河口相同地貌类型的原因。解析:第(1)题,地形类型可以从水系形状、等高线数值及分布、主要地形区经纬度分布等方面判读。第(2)题,可从河流流经位置、地形特点及泥沙量来分析。答案:(1)甲图MN河段乙图AB河段流经主要地形类型盆地平原判断理由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较高;从等高线看,地形为四周高、中间低,该地形区为盆地从等高线分布看,该地区等高线稀疏;河流流经的是200 m以下的开阔地形区,该地形区主要为平原(2)从流经位置特点看,G河中上游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少;从流经地形特点看,G河在N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地势平坦,河流

12、流速小,易于泥沙沉积,使得N点以下河段输沙量小;在入海口附近,由于地形高差较大,河流落差较大,流速快,泥沙不易沉积,所以没有形成冲积三角洲地貌。17如图是新疆和田区位略图。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都”。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 000 m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乙处河滩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秋季又是在此拾玉的最佳季节。读图回答问题。(1)结合地形条件,说明甲处狭长区域没有冰川分布的原因。(2)说明乙处河滩玉石富集的外力作用过程。(3)分析秋季成为乙处最佳拾玉季节的自然原因。解析:第(1)题,冰川是由终年积雪形成的,故冰川形成条件是有降水(降雪)、气温低;结合甲地等高线分布从地形入手分

13、析该地气温高、降水少的原因。第(2)题,玉石为变质岩,出露地表必然经过岩体的破坏(风化、侵蚀)过程;源自4 000 m以上的昆仑山的玉石,到达乙所在河滩,必然经历了河流的搬运与沉积过程。第(3)题,秋季成为最佳拾玉季节,说明秋季此处玉多且出露河滩;结合河流夏季汛期搬运能力强,但此时河水水位高不易发现河床中的玉石,而秋季水位下降玉石出露分析即可。答案:(1)地势低,气温偏高;地形封闭,水汽不足。(2)(含有玉石的)岩体经过风化(侵蚀或外力破坏),再经过河流搬运(向下游运动),到达地形平缓处(乙处),(玉石)发生沉积。(3)夏季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玉石沉积的时间相对集中在夏季;秋季河流水位下降,玉石出露。认识不够深刻全面,没能做到内心外行,表率化人。对照党章和焦裕禄等先进模范典型,感觉自己对党性锻炼标准不高、要求不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