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成桐《从清末与日本明治维新到二次大战前后数学人才培养之比较》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61821921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3.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丘成桐《从清末与日本明治维新到二次大战前后数学人才培养之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丘成桐《从清末与日本明治维新到二次大战前后数学人才培养之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丘成桐《从清末与日本明治维新到二次大战前后数学人才培养之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丘成桐《从清末与日本明治维新到二次大战前后数学人才培养之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丘成桐《从清末与日本明治维新到二次大战前后数学人才培养之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丘成桐《从清末与日本明治维新到二次大战前后数学人才培养之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丘成桐《从清末与日本明治维新到二次大战前后数学人才培养之比较》(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清末与日本明治维新 到二次大战前后 数学人才培养之比较,二零零九年十二月十七日,丘成桐 哈佛大学,2,I. 序言,在牛顿(1642-1727)和莱布尼茨(1646-1716)发明微积分以后,数学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牛顿(1642-1727),莱布尼茨(1646-1716),3,在十八、十九世纪两百年间,欧洲人材辈出,在这期间诞生的大数学家不可胜数,重要的有如下多位:,尤拉(Euler, 1707-1783),高斯 (Gauss, 1777-1855),4,黎曼 (Riemann, 1826-1866),庞卡莱 (Poincare, 1854-1912),希尔伯特 (Hilbert, 186

2、2-1943),阿贝尔(Abel, 1802-1829),5,伽罗华(Galois, 1811-1832),格拉斯曼(Grassmann,1809-1877),傅立叶(Fourier, 1768-1830),嘉当(E. Cartan, 1869-1951),6,伯努利(D. Bernoulli,1700-1782) 克莱姆(G. Cramer,1704-1752) 克莱罗(A. Clairaut,1713-1765) 达朗贝尔(dAlembert,1717-1783) 兰伯特(J. Lambert,1728-1777) 华林(E. Waring,1734-1798) 范德蒙德(Vandermo

3、nde,1735-1796) 蒙日Monge,1746-1818 拉格朗日(Lagrange,1736-1814) 拉普拉斯Laplace,1749-1827 勒让德(Legendre,1752-1833) 阿冈(R. Argand,1768-1822) 柯西(Cauchy,1789-1857) 莫比乌斯(Mbius,1790-1868) 罗巴切夫斯基(Lobachevsky,1792-1856) 格林(Green,1793-1841) 波尔约(J. Bolyai,1802-1860) 雅可比Jacobi,1804-1851 狄利克雷Dirichlet,1805-1859哈密尔顿(W. Ham

4、ilton,1805-1865) 刘维尔Liouville,1809-1892 库默尔(Kummer,1810-1893) 魏尔斯特拉斯(Weierstrass,1815-1897)布尔(G. Boole,1815-1864) 斯托克斯(G. Stokes,1819-1903) 凯莱(Cayley,1821-1895) 切比谢夫(Chebyshev,1821-1894) 埃尔米特(Hermite,1822-1901) 爱森斯坦(Eisenstein,1823-1852)克罗内克Kronecker,1823-1891 开尔文(Kelvin,1824-1907) 麦克斯威尔(J.Maxwell,1

5、831-1879) 富克斯(L. Fuchs,1833-1902) 贝尔特拉米(E. Beltrami,1835-1900),7,索菲斯李(S. Lie,1842-1899) 达布(Darboux,1842-1917) 施瓦兹(Schwartz,1843-1921) 康托尔(Cantor,1845-1918) 弗罗贝尼乌斯(Frobenius,1849-1917) 克莱因(Klein,1849-1925) 里奇(G. Ricci,1853-1925) 马尔可夫Markov,1856-1922 比安奇(Bianchi,1856-1928) 皮卡C.E. Picard,1856-1941 李雅普诺

6、夫Lyapunov,1857-1918 希尔伯特Hilbert,1862-1943 闵可夫斯基(Minkowski,1864-1909)阿达马(Hadamard,1865-1963) 卡斯特尔诺沃G. Castelnuovo,1865-1952 沃洛诺依(Voronoi,1865-1963) 豪斯道夫(Hausdorff,1868-1942) 恩里格斯(F. Enriques,1871-1946) 法诺(Fano,1871-1952) 波莱尔(E. Borel,1871-1956) 列维-奇维塔(Levi-Civita,1873-1941) 勒贝格(Lebesgue,1875-1941) 哈代

7、(G. Hardy,1877-1947) 富比尼(Fubini,1879-1943) 塞韦里(F. Severi,1879-1961) 伯克霍夫(Birkhoff,1884-1944) 外尔(H. Weyl,1885-1955) 李特尔伍德(J. Littlewood,1885-1977) 维纳(Wiener,1894-1964) 维诺格拉多夫(Vinogradov,1891-1983)西格尔(Siegel,1896-1981) 奈望林纳(Nevanlinna,1895-1980)扎里斯基(O. Zariski,1899-1986),8,他们将数学和自然科学融合在一起,引进了新的观念,创作了新

8、的学科。他们引进的工具,深奥而有力,开创了近三百年来数学的主流。数学的发展更推进了科学的前沿,使之成为现代文化的支柱。,高斯算术研究,欧拉无穷分析引论,9,在这期间,东方的数学却反常的沉寂。无论中国、印度或者日本,在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这两百年间,更无一个数学家的成就可望上述诸大师之项背。 其间道理,值得深思。数学乃是科学的基础,东方国家的数学不如西方,导致科学的成就不如西方,究竟是甚么原因呢?这是一个大问题。,10,这里我想讨论一个现象:在明治维新以前,除了江户时代关孝和(Takakuzi Seki,1642-1708)创立行列式外,日本数学成就远远不如中国,但到了十九世纪末,中国数学反不如日

9、本,这是什么原因呢?在这里,我们试图用历史来解释这个现象。,关孝和,11,II. 十九世纪中国和日本接受西方数学的过程,在1859年中国数学家李善兰(1811-1882,浙江海宁人)和苏格兰传教士伟烈亚力(Alexander Wyle,1815-1889)翻译了由英国人De Morgan(1806-1871)著作有13卷的代数学和美国人Elias Loomis著作有18卷代的代微积拾级。他们将欧几理得的几何原本全部翻译出来,完成了明末徐光启(1562-1633)与利玛窦未竟之愿,在1857年出版。,12,在东方的近代数学发展史来说,前两本书有比较重要的意义,前一本书引进了近代代数。后一本书则引

10、进了解析几何和微积分。,代数学,代微积拾级,几何原本,13,李善兰本人对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幂级数表示有所认识,亦发现所谓尖锥体积术和费尔马小定理,可说是清末最杰出的数学家,但与欧陆大师的成就不能相比拟,没有能力在微积分基础上发展新的数学。,李善兰(1811-1882),14,此后英人傅兰雅(John Fryee,1839-1928)与中国人华蘅芳(1833-1902)也在1874年翻译了英人华里司(William Wallis,1768-1843)着的代数术25卷和微积溯源8卷,他翻译的书有三角数理12卷和决疑数学10卷,后者由英人 Galloway 和 Anderson著作,是

11、介绍古典概率论的重要著作,在1896年出版。,华蘅芳,15,这段时期的学者创造了中国以后通用的数学名词,也建造了一套符号系统如积分的符号用禾字代替。他们又用干支和天地人物对应英文的26个字母,用廿八宿对应希腊字母。,16,这些符号的引进主要是为了适合中国国情,却也成为中国学者吸收西方数学的一个严重障碍。事实上,在元朝时,中国已接触到阿拉伯国家的数学,但没有吸收他们保存的希腊数学数据和他们的符号,这是一个憾事。,李冶测圆海镜,17,当时翻译的书藉使中国人接触到比较近代的基本数学,尤其是微积分的引进,更有其重要性。遗憾的是在中国洋务运动中占重要地位的京师同文馆(1861)未有将学习微积分作为重要项

12、目。,京师同文馆,18,而福州船政学堂(1866)则聘请了法国人 L. Medord 授课,有比较先进的课程。在1875年福州船政学堂派学生到英法留学,如严复在1877年到英国学习数学和自然科学,郑守箴和林振峰到法国得到巴黎高等师范的学士学位,但对数学研究缺乏热情未窥近代数学堂奥。,福州船政学堂,19,日本数学在明治维新1868年以前虽有自身之创作,大致上深受中国和荷兰的影响。1862年日本学者来华访问,带回李善兰等翻译的代数学和代微积拾级,并且广泛传播。他们迅即开始自己的翻译,除用中译本的公式和符号外,也利用西方的公式和符号。,20,明治天皇要求国民向全世界学习科学,他命令和算废止,洋算专用

13、,全盘学习西方数学。除了派留学生到欧美留学外,甚至有一段时间聘请三千个外国人到日本帮忙。日本和算学家如高久守静等虽然极力抵制西学,但政府坚持开放,西学还是迅速普及,实力迅即超过中国。,21,日本人冢本明毅在1872年完成代数学的日文译本,福田半则完成代微积拾级的日文译本,此外还有大村一秀和神田孝平。神田在1865年已经完成代微积拾级的译本,还修改了中译本的错误,并加上荷兰Dutch文的公式和计算,日本人治学用心,由此可见一斑。,此后日本人不但直接翻译英文和荷兰文的数学书,1880年时,Fukuda Jikin还有自己的著作,例如Fukuda Jikin在1880年完成笔算微积入门的著作。,22

14、,日本早期数学受荷兰和中国影响,明治维新期间则受到英国影响,期间有两个启蒙的数学家,第一个是菊池大麓Dairoku Kikuchi, 1855-1917,第二个是藤沢利喜太郎Rikitaro Fujisawa, 1861-1933,他们都在日本帝国大学Imperial University的科学学院The Science College做教授,这间大学以后改名为东京大学日本京都帝国大学要到1897年才成立。,23,根据菊池的传记,说他一生不能忘怀这种英国绅士的作风,以后他位尊权重,影响了日本学者治学的风骨。,菊池大麓,菊池在英国剑桥大学读几何学,他的父亲是在Edo时代的兰学家(Dutch Sc

15、holar),当时英国刚引进射影几何,他就学习几何学,并在班上一直保持第一名,他和同班同学虽然竞争剧烈,却彼此尊重。,24,他在剑桥得到学士和硕士,在1877年回到日本,成为日本第一个数学教授,日本的射影几何的传统应该是由他而起,以后中国数学家苏步青留日学习射影、微分几何,就是继承这个传统。,25,菊池家学渊源,亲戚儿子都成为日本重要的学者,他在东京帝国大学做过理学院长1881-1893、校长1898-1901,也做过教育部长1901-1903、京都帝大校长1908-1912、帝国学院Academy的院长。 他对明治维新学术发展有极重要的贡献,他思想开放,甚至有一阵子用英文授课。,26,藤沢利喜太郎在1877年进入日本帝国大学学习数学和天文,正好也是菊池在帝大开始做教授那一年。他父亲也是兰学家,在菊池的指导下,他在东京大学学习了五年时间,然后到伦敦大学念书,数个月后再到德国柏林和法国的Strassburg。,藤沢利喜太郎 (1861-1933),27,在柏林时,他师从库默尔Kummer、克罗内克Kronecker和魏尔斯特拉斯Weierstrass,都是一代大师。,Karl Weierstrass (1815-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