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3)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61813859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3)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诗歌鉴赏(3)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诗歌鉴赏(3)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诗歌鉴赏(3)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诗歌鉴赏(3)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3)(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明确诗人、诗歌、生活、寓意的关系,生活,诗人,意义,读者,提供 资源,含情 创作,巧妙 鉴赏,凝结 寓意,考试说明,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什么是诗歌的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

2、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人物形象,(1)诗人自我形象:一般抒情主人公就是诗人自己,且往往与写景结合在一起。,普天乐 秋怀 张可久,为谁忙,莫非命。西风驿马,落月书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两字功名频看镜,不饶人白发星星。钓鱼子陵,思莼季鹰,笑我飘零。,“我”是一个仕途坎坷,急于进取而无所成就,穷困潦倒的失意者形象。,诗人的形象是怎样的?,意象 用典,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

3、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的形象怎样?是如何通过诗句展现的?,苍茫的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诗人送别时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出诗人的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诗人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自喻,表明了诗人为官清白,心地纯洁。,从军行 李白 百站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有装扮(碎铁衣)的描写,有行动描写,于叙事之中塑造了一个勇武过人、凛然可敬的英雄形象。,诗歌通过哪些描写塑造了什么形象?,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 白居易 叶萦波荷飐风, 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 碧玉搔头落水

4、中。,注: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飐风:在水中摇摆。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简析两首诗中采莲少女形象的异同点。,两诗中的采莲少女都热爱劳动,辛勤劳作。王诗中少女美丽、欢乐,充满青春活力;白诗中少女羞涩、纯真,情感真挚。,阅读李白独坐敬亭山,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一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众鸟飞尽,孤云独闲,山静而空,表现出诗人的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的孤身一人的生活;相看两不厌

5、,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诗人犹如孤云一样,当众鸟高飞尽,正是众人得志时的表现,他却独自飘荡,壮志不酬,符合作者有才无法施展示的特定身份,而对敬亭山时,作者看到更广的更雄伟的自然,便看无厌,有了乐观和豪放的心态,总的说来是孤傲乐观浪漫的诗人形象。,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

6、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无论是何种原因,在敬亭山上屹立的仍然是衣襟似云,须发似烟的诗仙形象,也许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比孤比傲比豪迈。,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的形象。,(1)什

7、么形象; (2)形象的基本特征; (3)形象的意义。,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

8、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什么形象,形象的特征,南邻 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粟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问题:诗中的锦里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锦里先生是一位头戴“乌角巾”的清寒隐士。虽有“园收芋粟”,境况却不富裕。家中的儿童习惯于笑语迎客,可见他虽耿介却不孤僻,是个安贫乐道之士。他家的庭院台阶上啄食的鸟雀,因平日无人惊扰,见人来也不惊飞,可见他平日生活的和谐、宁静。

9、锦里行者居家在环境清幽的江村,很满足于朴素的田园生活,客人来访,主人殷勤接待,客人尽日淹留,直至相送于月下,可见主人的诚恳和热情。,如何分析人物形象?,知人论世,关注背景。,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

10、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 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1)寒冷、寂静(或:冷峭),(2)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

11、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1)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 (2)垂钓小儿聪明(机灵),天真可爱; “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苍茫的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诗人送别时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出诗人的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诗人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自喻,表明了诗人为官清白,心地纯洁。,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问:诗人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展现的?,第一句“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在句中自对;第二句以“鬓毛衰”具体写出了“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

12、,这样就写出了作者久客他乡的事实,也为下两句作了铺垫。,读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问:诗中第一、二句是如何概括出作者久客他乡的事实的?,常见艺术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13、。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如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反

14、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二、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 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1

15、、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2、描摹诗歌图景; 3、剖析作者思想。,古诗常见 意象,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宋人陈亮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咏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 王冕墨梅,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

16、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 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离骚,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宋 郑思肖画菊,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