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萧县中学2019届高三人教版地理课后巩固训练(三十一)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810211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萧县中学2019届高三人教版地理课后巩固训练(三十一)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安徽省萧县中学2019届高三人教版地理课后巩固训练(三十一)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安徽省萧县中学2019届高三人教版地理课后巩固训练(三十一)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安徽省萧县中学2019届高三人教版地理课后巩固训练(三十一)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安徽省萧县中学2019届高三人教版地理课后巩固训练(三十一)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萧县中学2019届高三人教版地理课后巩固训练(三十一)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萧县中学2019届高三人教版地理课后巩固训练(三十一)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十一)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限时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读我国西北某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回答12题。1该流域新垦区()A区域的界线与行政边界一致B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无相似性C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D与非农垦区相互独立2图中行政中心与新垦区的区域空间结构分别表现为()A面状与点状B线状与岛状C点状与岛状 D点状与面状(2018上海模拟)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据此回答34题。3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海鲜牛羊肉山货腌腊制品A

2、 BC D4下列叙述与安徽省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A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B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C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D泥草房和吊脚楼是传统民居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完成56题。5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6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读下图,完成78题。7目前我国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是()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

3、阶段B工业化阶段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D衰落阶段8据图示信息判断,我国区域空间结构()A以面状为主B以岛状和网络状为主C现代化的空间网络系统已形成D由点状向岛状发展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及其郊区工业布局变化图。 读图回答910题。9图中A地早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棉油基地,中期当地改种蔬菜、瓜果、花卉,现在成为市区。导致A地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早期到中期:农业科技的发展早期到中期:市场需求的增加中期到现在:城市化的发展中期到现在:传统工业的发展A BC D10该城市传统工业区规模的变化与原因正确的是()规模:先增大后缩小规模:先缩小后增大原因:早期到中期交通的发展原因:中期到现

4、在产业的升级A BC D(2018青岛期末测试)读日本四个阶段公路运输发展指数图,回答1112题。注:2000年指数为100;1945年到1955年为经济恢复阶段,1956年到1973年为高速增长阶段,1974年到1991年为稳定发展阶段,1992年以后为波动发展阶段。11影响区域公路运输发展的因素有()经济发展规模城市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工业基础A BC D12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在日本经济恢复阶段,公路运输开始发展,增长速度逐渐加快B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公路运输快速发展,增速维持在高水平C在日本经济稳定发展阶段,客运规模变化不大,货运持续增长D在日本

5、经济波动发展阶段,客运、货运持续增长二、综合题(共52分)1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8分)材料一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1978年2005年第一产业比重/%20.012.8第二产业比重/%64.349.6第三产业比重/%15.737.6材料二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材料三三江平原湿地变化图。(1)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措施之一。与1978年相比,2005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什么?(6分)(2)材料二图中,字母A表示_工业,B表示_工业。试分析材料二所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优点。(8分)(3)根据材料三判断,1954年至2000年三江平原地区土地利用发生了

6、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8分)(4)东北三江平原2008年与成都平原等地区一起被评为十大“新天府”。试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6分)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24分)材料一下面为朝鲜半岛和叙利亚1月等温线分布图(单位:)。材料二叙利亚地形以高原为主,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棉花和小麦占出口比重较大。(1)朝鲜半岛和叙利亚冬季等温线都发生明显的弯曲,造成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和_。(4分)(2)朝鲜半岛从东南向西北和叙利亚从西南向东北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共同之处是_。(4分)(3)朝鲜半岛最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制约叙利亚农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_。(6分)(4)两个

7、地区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都较大,朝鲜半岛河流汛期在_季,叙利亚河流的枯水期在_季。(4分)(5)两个地区西南部人口众多,城市密集,试分析该现象形成的原因。(6分)答 案1C2.D第1题,西北地区是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所以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由图知,区域的界线与行政边界不一致;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有相似性;与非农垦区是相互联系的。第2题,区域空间分布形式一般是:农业区呈面状,城市和工业区呈点状。3D4.B本题组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对地域文化的影响。第3题,安徽地处内陆,没有海鲜,错误;安徽南部地形以山地为主,因此山货较多,但对外交通不便,不容易外销,因此以腌制、腊制和干

8、货为主,因此正确;该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耕地稀少,粮食、牛羊喂养较少,错误。第4题,妈祖一般指护航海神,安徽不临海,A项错误;安徽南部以山地为主,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适合茶、竹等亚热带经济林木生长,故B项正确;评剧是山东地方戏曲,秦腔为陕西地方戏曲,故C项错误;吊脚楼多分布在气候湿热、地形崎岖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故D项错误。5D6.D第5题,由三大产业产值比例可知,第一产业产值比例迅速下降,但产值可能上升,B项错误;第一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C项错误;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上升明显,为主要拉动因素,A项错误。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三、二、一”格局时,产业结构比较合理。第6题

9、,由三大产业就业比例可知,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先下降后略有上升;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7B8.D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区域联系加强,属于工业化阶段。同时,经济核心地域明显扩展,由点状向岛状发展。9B10.C第9题,A地由早期的商品粮棉油基地到中期变成了蔬菜、瓜果、花卉基地,是因为城市规模扩大,对蔬菜、瓜果、花卉等农副产品的需求增加;A地现在变为了市区,说明该地区城市规模正在扩大。第10题,结合图例很容易看出该城市传统工业区的规模为先增大后缩小;从早期到中期,该城市传统工业规模扩大,与经济发展和政策因素有关,布局也从市中心迁往城市东

10、北郊区,与地价和环境因素有关;从中期到现在,传统工业区规模在缩小,出现了高新技术区,这与该城市产业升级有关。11D12.D第11题,经济发展规模是公路运输发展的物质基础;人口规模是公路线路选址考虑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对公路的布局有很大影响;工业基础对公路运输的发展起辅助作用。第1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日本经济被动发展阶段,客运出现下降,货运持续增长。13解析: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重化工业基地,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林业基地以及重要的畜牧业产区。但随着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东北老工业基地面对“优化经济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重任,必须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以实现东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本题

11、结合图示,依据自然、社会、经济区位的诸方面因素,考查东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变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其中产业结构的变化、三江平原农业地位的变迁则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农业生产及环境的影响。答案:(1)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但依然保持优势;第三产业比重大幅度上升。(2)钢铁森林避免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经济衰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保护生态环境。(3)大量湿地被过度开垦转变为耕地。湿地大面积缩减,会导致地表水涵养量降低;对河流的调蓄能力降低(地表水循环的模式被改变);破坏了野生动物栖息地,该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湿地调节局部气候的能力下降甚至丧失等。(4)过去东北

12、三江平原由于过度开垦使原有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后来在停止开荒,实施退耕还林、还湿、还“荒”的政策引导下,湿地面积缩小趋势得到了遏制。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这里的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且区域内环境优美,污染很小,因此被评选为“新天府”。14解析:第(1)题,朝鲜半岛中部等温线向南弯曲较大,说明中部气温明显低于东西两侧,这与半岛中部南北走向的山脉有关。叙利亚处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影响明显,等温线向东弯曲较大。第(2)题,主要从气温方面分析。朝鲜半岛从东南向西北和叙利亚从西南向东北气温年较差都增大。第(3)题,朝鲜半岛属于季风气候,为季风水田农业;叙利亚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源缺乏。第(4)题,可结合两地降水季节变化的特点分析。第(5)题,影响人口和城市分布的条件包括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和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社会经济条件。答案:(1)地形大气环流(西风带)(2)海洋性气候减弱,大陆性气候增强(3)季风水田农业水源不足(4)夏夏(5)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湿润,农业较发达,靠近海洋,交通便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