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区域地理优化知能训练:第二单元世界地理第12讲 澳大利亚、极地地区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810136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9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区域地理优化知能训练:第二单元世界地理第12讲 澳大利亚、极地地区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届高三区域地理优化知能训练:第二单元世界地理第12讲 澳大利亚、极地地区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届高三区域地理优化知能训练:第二单元世界地理第12讲 澳大利亚、极地地区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届高三区域地理优化知能训练:第二单元世界地理第12讲 澳大利亚、极地地区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届高三区域地理优化知能训练:第二单元世界地理第12讲 澳大利亚、极地地区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区域地理优化知能训练:第二单元世界地理第12讲 澳大利亚、极地地区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区域地理优化知能训练:第二单元世界地理第12讲 澳大利亚、极地地区 word版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化知能训练读图,回答12题。1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AT BQCR DS2P地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C地中海气候 D温带草原气候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澳大利亚的气候特点。第1题,读图可知R位于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明显。第2题,P地位于澳大利亚内陆,南回归线附近,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终年炎热干燥,为热带沙漠气候。答案:1.C2.A读下图,完成34题。3从图上可知,该国人口主要分布在()A东部和北部沿海地区B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地区C西部和北部沿海地区D大陆中部平原地区4该国大部分居民所属的人种为()A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C黑色人种 D混血人种解析

2、:第3题,由图中人口密度的分布得出。第4题,该国大部分是英国移民的后裔,为白色人种。答案:3.B4.A(2011年黄山高二期中检测)读图,回答56题。5一月由P地乘船经甲海域驶向Q地()A航向为西北 B航向为东北C航向为西南 D航向为东南6近几十年,乙半岛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主要是由于()A填海造陆 B地震频繁发生C冰架崩裂及消融 D飓风与风暴潮侵袭解析:第5题,P地位于南美洲南端,Q地位于南极半岛附近,Q地位于P地东南方向。第6题,由于气候变暖,南极周围地区冰架崩裂或消融,引起海岸线的变化。答案:5.D6.C7极地地区为科学研究和考察的天然场所。自1984年以来,我国先后对南极进行了26次科学

3、考察,对北极进行了3次科学考察,北京时间2009年2月2日12时25分,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也是我国第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正式开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写出大洋名称:A_;B_;C_。(2)中山站在长城站_方向。这两个考察站中,距离北京较近的是_。(3)我国四个极地科学考察站中,位于西半球的是_,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常年盛行东北风的是_。(4)我国在南极建立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的时间都是在2月份,建立北极科考站的时间最佳应是几月份?原因是什么?(5)结合下表,描述南极大陆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其成因。气候特征形成原因干燥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南极和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和南极的气候特

4、点。第(1)题,主要考查南极洲与三大洋的位置关系,可结合图中给出的经纬度和南美洲、大洋洲进行判别。第(2)题,首先根据两科考站所处的纬度,可判断出中山站位于南侧;然后在两科考站所对应的劣弧间按顺时针(南半球)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可判断出中山站在东侧;也可判断出两科考站各自的经度,然后再判断两者的东西方向。两考察站与北京的纬度差相差不大,而中山站与北京的经度相差较小,而长城站与北京的经度相差很大,几乎在同一经线圈上,因而可判断出中山站与北京的距离较近。第(3)题,首先确定出四科考站所在地区的经纬度:长城站(621259S,585752W)、中山站(692224S,762240E)、昆仑站(8025

5、01S,770658E)、黄河站(7855N,1156E),由此可知只有长城站位于西半球,长城站的纬度最低,自转线速度最大,黄河站位于北极圈内,常年盛行东北风。第(4)题,极地建站应选择在暖季。第(5)题,对于南极洲气候特征的形成,要从纬度、大气环流、地形、下垫面等方面逐一进行分析。答案:(1)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2)东南中山站(3)长城站长城站黄河站(4)8月份(7、8、9)。此季节北极地区大部分是极昼、暖季,利于建站和科学考察。(5)气候特征形成原因酷寒南极洲几乎全部位于南极圈以内,地处高纬度,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少;南极洲平均海拔2350米以上,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南极洲表

6、面被冰雪覆盖,对阳光的反射作用强干燥南极洲终年在极地高压的控制下,降水稀少烈风由于低温,南极大陆形成强大的高压中心,与周围形成强大的气压差,因而形成强大的极地东风一、选择题下图为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纬线。P点以西为海洋,Q点以东为海洋,PQ为陆地。读图,判断14题。1PQ线位于()A北半球,东半球 B南半球,西半球C北半球,西半球 D南半球,东半球2下列四项,居于Y地所在国的是()A大堡礁 B泰姬陵C好望角 D格林尼治天文台3在北京一年中雨量最多的季节,X地()A每月降水量在10毫米以下B盛行东北季风C时逢干季D正值多雨季节4Y地所在国()A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B东岸附近海域有寒流流过C是世界

7、主要的小麦生产和出口国之一D是世界主要水稻生产国之一解析:第1题,由经纬度位置确定该国为澳大利亚,PQ线位于南半球,东半球。第2题,泰姬陵位于印度,好望角位于南非,格林尼治天文台位于英国。第3题,北京一年中雨量最多的季节,X地是冬季,为地中海气候,正值多雨季节。第4题,澳大利亚位于印度洋板块内部,东岸有暖流经过,是世界主要的小麦生产和出口国之一。答案:1.D2.A3.D4.C(2011年江苏重点中学联考)图甲、图乙为世界某两区域局部图,读图完成57题。5甲、乙两国相同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商品谷物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C种植园农业 D水稻种植业解析:选B。根据图示经纬网和轮廓形状判断出甲国为南非

8、,乙国为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有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和乳畜业;南非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有大牧场放牧业、种植园农业。6甲、乙两国()A都生产和出口大量的黄金B都生产和出口大量的石油和煤炭C都生产和出口大量的铁矿石D都有丰富的铀矿资源解析:选D。甲国黄金、金刚石的产量和铀的储量居世界前列;乙国铀矿储量居世界首位,煤和铁矿石的出口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7甲国a港口和乙国b港口()A都为地中海气候 B雨季出现时间不同C沿岸洋流均为寒流 D沿岸洋流均为暖流解析:选B。a港口为开普敦,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b港口为悉尼,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湿润气候。(2011年广州模拟)北京时间2009

9、年2月2日12时25分,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正式开站。昆仑站位于8025S,7006E,海拔4087米。读图,回答810题。8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南极极点、全球温度最低的南极冰点、地球磁场南极的磁点并称为南极科考的四大“必争之点”。昆仑站选址靠近()A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B南极极点C全球温度最低的南极冰点D地球磁场南极的磁点9已落成的南极昆仑站设计寿命只有10年,主要是考虑了哪个因素的影响()A积雪 B干燥C烈风 D严寒10当南极昆仑站正式开站时,下列现象最可能的是()A昆仑站的气温达到一天的最大值B长城站处于极昼期间C昆仑站“日不落”,太阳始终位于正北方D各国南极科考活动最

10、频繁答案:8.A9.A10.D112008年2月26日“植物界诺亚方舟”仓库在北欧挪威的西斯匹次卑尔根岛正式落成,以便在地球遭遇极端灾害后还能保存世界各地的生命种子。选择仓库建在此处最主要的原因是()西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图A寒流流经此处,气候寒冷B国际航线众多,交通便利C人烟稀少,安全性好D冷高压控制之下,气候严寒解析:选C。建设“植物界诺亚方舟”仓库的目的是为了保存世界各地的种子,而气温低的外部环境,虽利于种子的保存,但低温环境完全可以人工制造。西斯匹次卑尔根岛位于极地地区,四周被北冰洋包围,人烟稀少,受人为破坏因素影响小,这不是人类能够创造的,也是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二、综合题12读澳大利

11、亚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下面框图中作AB线的地形剖面图。(2)当墨累达令河流域正值小麦生长季节时()A华北平原已结束一年的农事,农田处于休耕期B长江南水北调的水量达一年中最小值C位于新疆天山、昆仑山麓的水库处于一年中最重要的蓄水期D是去哈尔滨观赏当地特色景观的最佳时期(3)全球变暖可能给澳大利亚带来的影响是_。(4)某科学家在沿A处到B处的科学考察过程中,发现澳大利亚的东部和中西部的地貌景观差异极大,这种差异的形成是以_为基础的,A处地貌的形成主要受_作用的影响,而B处在_作用下形成当地特有地貌。解析:第(1)题,利用AB线与等高线的交点海拔及最高、最低海拔绘制即可。第(2)题,墨累达

12、令河流域种植冬小麦,生长季节南半球为冬半年,北半球为夏半年,此时华北平原正是农忙时期,南水北调的水量较大,哈尔滨的特色景观出现于冬季。第(3)题,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发生异常变化,沙漠地区更加干旱,农业分布会随气候、植被带的变迁而发生变化。第(4)题,从A到B的变化是由于从沿海向内陆水分的变化造成的;A处位于大分水岭迎风坡,降水多,流水作用强;B处为草原荒漠景观,风力作用强。答案:(1)见下图。(2)C(3)沿海地区及岛屿被海水淹没;干旱区面积将会扩大;农业区分布发生变化(4)水分流水风力13下图为极地地区地理事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出材料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大

13、洲:A_,B_,C_,K_;海洋:D_,E_,H_,I_;科学考察站:F_,G_。(2)甲、乙两地区特有动物分别是_和_。(3)从图上可以看出,南极大陆有丰富的_和_等矿产资源。(4)受极地高气压的影响,甲地常年吹_(逆、顺)时针方向的极地东风。(5)两极地区的特点有许多相同之处,如:两极地区的纬度位置_;两极地区自然景观的相似点是_;两极地区气候_。两极地区最大的不同是_。(6)经过科学探测,发现南极洲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的形成需要有湿热的气候、茂密的森林等条件,而南极地区气候严寒,你如何解释这一现象?解析:深入了解地球两极,不间断地对两极地区持续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观测与监测工作,并且逐渐认识到该地区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物质资源,而且拥有宝贵的科学资源,同时,探究气候变化,尤其是全球变暖对两极的影响。深入开展极地科学前沿研究,宣传地球科学知识,培育极地科研人才,提高人类应对气候、海洋和陆地等环境变化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答案:(1)北美洲亚洲欧洲南美洲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太平洋中山站长城站(2)北极熊企鹅(3)煤炭铁矿(4)顺(5)地处高纬度(纬度高)冰雪覆盖(冰雪世界、冰天雪地)严寒北极地区大部分是海洋,南极地区大部分是陆地(6)这说明南极洲曾处在温暖湿润的地区,生长有茂密的森林,只是后来才慢慢漂移到南极地区,从而也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