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基础知识和操作培训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788914 上传时间:2018-12-12 格式:PPT 页数:116 大小:7.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基础知识和操作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测量基础知识和操作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测量基础知识和操作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测量基础知识和操作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测量基础知识和操作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量基础知识和操作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基础知识和操作培训(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龚俊庆,测量基础知识和操作,一、测量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二、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特性,主要内容,三、测量的五大原则,四、测量方法的选择,五、量具的正确使用,六、长度检测、角度检测、轴径测量、轴孔测量、表面粗造度测量及形位误差测量检测方法和有关注意事项,测量误差,1、测量误差的定义(JJF1011-2011 5.3) 测得的量值减去参考量值。,第一章 测量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1、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JJF1059.1-2012) 根据所用到的信息,表征赋予被测量量值分散性的非负参数 2、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环境、设备、人员、方法,第一章 测量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测量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

2、的主要区别,第一章 测量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如何测量如图所示工件?,、能不能测? 需考虑工件特性(尺寸、精度、批量等)设备条件如何?测量环境、效率、成本 、怎样测? 、测量结果如何? 、测量结果应用,第二章 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特性,几何量测量的五大原则,为了保证正确可靠的测量,人们在测量实践中总结出了五条基本原则,即: 阿贝原则 封闭原则 最小变形原则 最短测量链原则 基准统一原则 这些基本原则在拟定测量方法时应根据具体情况侧重选择,尽量遵守。,第二章 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特性,待检尺,标准尺,第二章 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特性,并联布线(不符合阿贝原则: 被测线与测量线相距时引起的测量误差约为: =St

3、an S 可见,测量误差与S、成正比, 与倾角成一次关系,习惯上称一次误差。,阿贝误差,并联测量,例 设 S=100mm, =0.0001rad 则得: =10um 这说明当不遵守阿贝原则测量时,由于工作台移动时直线度误差所引起的测量误差为一次大误差。,第二章 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特性,串联布线 (符合阿贝原则):,测量误差为: =L(1-cos) =2L(sin/2) 当很小时 : L/2 可见测量误差与L 成正比,因为与倾角成二次方关系,所以习惯上称二次误差。,串联测 量,例 设 L=1000mm, =0.0001rad ,则得: =0.005um 可见,当遵守阿贝原则测量时,即使测量时导轨的

4、直线度有误差, 所引起的测量误差为二次微小误差,也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第二章 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特性,阿贝误差,阿贝原则的意义就在于它避免了因导轨有误差而引起测量的一 次大误差。 A.在量仪设计中,遵守阿贝原则可相应降低仪器导轨的精 度,而测量精度却比较高。 B.在测量中,遵守阿贝原则可提高测量精度。 当使用不符合阿贝原则的测量仪器时,应尽量减小测量一次大 误差,以提高仪器的使用精度。 以下哪些仪器是符合阿贝原则的?,第二章 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特性,第二章 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特性,换句话说: 将被测物与标准尺沿测量轴线成直线排列测量”。测量精度最高,测量误差仅为:=5um,这就是阿贝原则。如条件

5、许可,应尽可能遵循阿贝原则。比如千分尺、百分表的使用。 “将被测物与标准尺沿着测量轴线平行排列测量”,不符合阿贝原则,测量精度略差,测量误差为=10um,比如游标卡尺和高度尺的使用。,基本原则和,原则: 在测量中如能满足封闭条件,则圆周分度间隔误差的总和必然为零。 它由圆周分度的自然封闭特性得到。 应用-自测: 不需高一级的标准量就可实现本身的高精度测量。,第二章 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特性,例 下面两种方形角尺垂直度误差测量方法。,(2)用自准直仪自测,(1)用直角尺比较,第二章 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特性,第二章 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特性,例:利用封闭原则测量四方体的四个角,相对于面的读数偏差分别为5、3

6、、-1、+1,求四个角的实测偏差。,答案:四个角的实际值为3、1、-3、-1,原则:为使测量结果准确可靠,在测量过程中应使各种原因引起的变形 为最小。 变形原因:接触变形、自重变形、热变形 减少变形的方法: 接触变形:根据接触体的材料和形状正确选择测量力、接触形式 和适当的测量方法。 测力:可依被测件的标准公差、材料来规定其大小。 接触形式:点接触、线接触、面接触。 测量方法:如用相对测量法或两次读数法,以减小或抵消变形的影响。,最小形变原则,第二章 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特性,自重变形:大小与零件的支承方式和支承点位置有关。如一长形工件,若支承点为: l=0.2203L ,白塞尔点-杆的长度变化最

7、小;一般线纹尺测量时采用. l=0.2113L ,艾利点-杆的两端面平行度变化最小。 测大尺寸量块量时采用。 l= 0.2232L -杆的中间和两端变形(下降)量相等,杆的全长弯曲变形最小。测大尺寸的平面度、直线度时采用。 l =0.2386L -中间弯曲量为零。 换句话说:为了减少长形工件测量时的形变,架起工件二端支承点位置,平均为长形工件总长度的22%。 热变形:等温、避免局部受热,最小形变原则,第二章 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特性,在精密测量中,从感受到被测量到指示装置显示出被测量,其中经过的转换链有:测量链、指示链、辅助链。在测量链各个环节不可避免地引入误差,环节越多,误差因素就越多。 为了保

8、证一定的测量精度,测量链应最短,这便是测量链最短原则。如: 在立式光学计中测量块的变动量. 在万能工具显微镜上用影像法测量小于半圆的圆弧半径 。,最短测量链原则,第二章 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特性,设计基准、工艺基准、加工基准、装配基准与测量基准相一致,称为五基准统一原则。 在工艺设计和加工中力求达到与设计、装配基准相统一,测量时也是如此。在设计基准难以与工艺、加工基准相统一的条件下,测量基准首选与设计基准相统一。,基准统一原则,第二章 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特性,基准统一原则,第二章 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特性,测量方法,JJF1001-2011中给出的定义: 4.5、测量方法:对测量过程中使用的操作所给出的

9、逻辑性 安排的一般性描述。 广义的理解:完成测量任务所用的方法、量具或器具,及 测量条件(含标准器、接触方式、定位方法、环境条件 等)的总和。 对几何量的测量而言,则是根据被测参数的特点,如公差 值、大小、轻重、材质、数量等,并分析研究该参数与其 他参数的关系,最后确定对该参数如何进行测量的操作方 法。,第四章 测量方法的选择,测量方法,基本的测量方法 直接测量&间接测量 绝对测量&相对测量 接触测量&非接触测量 单项测量&综合测量 工序测量&终结测量 主动测量&被动测量 零位法 偏位法 替代法 累积法,第四章 测量方法的选择,测量方法,第四章 测量方法的选择,零位法:利用惠斯登电桥测量电阻(

10、或电容、电感)是这种方 法的一个典型例子 。天平、检流计等 偏位法:在测量过程中,用仪器表指针的位移(即偏差)来表示 被测量的测量方法。 累积法:把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用累积的方 法,将小量变大量,不仅便于测量,而且还可以提高 测量准确度。如小样品的质量。,测量方法的正确选择,1、测量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 在满足精度的前提下,选择最经济的方法。 2、选择计量器具准确度的方法: 选择计量器具准确度取决于测量方法的准确度系数K,K值一般取1/31/10。测量准确度较高、测量对象的公差值小,K值可等于或接近1/3;测量准确度较低、测量对象的公差值大,K值可以小一些,最小为1/10;一般

11、情况下取1/5。 K=/T =KT 式中:测量方法的极限误差; T被测对象的公差值。 按照国家标准 GB/T3177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中规定选择计量器具。所选计量器具的测量不确定度u小于或等于测量不确定度的允许值u1。,第四章 测量方法的选择,(接上页)计量器具的测量不确定度允许值u1按测量不确定度与工件公差的比值分档,IT6IT11分为,三档,IT12IT18分为,两档,对应比值分别是1/10,1/6,1/4。计量器具的测量不确定度允许值u1约占测量不确定度的1/9。详见GB/T3199-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 测量器具选择还

12、需根据工件外形、大小、重量、材料、刚性和表 面粗糙度等; 3、测量方法选择的经济原则: 测量时间短、效率高,测量器具简单、可靠、易维护、操作方便,测量人员少、技术要求低。,第四章 测量方法的选择,测量方法的正确选择,4、常用游标卡尺和千分尺精度(最大允许误差) 150机械(数显)游标卡尺精度0.02mm 300机械(数显)游标卡尺精度 0.04mm 500机械(数显)游标卡尺精度0.05mm 数显千分尺 精度 0.002mm 机械千分尺 精度 0.004mm 5、举例根据图纸工件公差值选择量具 例1、某圆棒的设计尺寸为200-0.025mm,如何选择计量器具? 1/5*0.025=0.005

13、即只能选用千分尺测量工件外圆尺寸。 例2、某钣金件的设计尺寸为70 0.2mm,如何选择计量器具? 1/5*0.2=0.04 即选用150卡尺测量工件尺寸。,第四章 测量方法的选择,其 它,1标准件的选择: 标准件的形状和大小应尽量与被测件一致; 其精度等级要比被测件高,满足(1/31/10)原则; 材料的性能稳定,耐磨性好,与工件近似或一致。,第四章 测量方法的选择,其 它,第四章 测量方法的选择,2、测量基面的选择: 测量时用作被测量值的起始所依据的面、线、点统称为测量基面; 选择测量基面时应遵守基面统一原则:即测量基面应和设计基面、 工艺基面、装配基面相一致。 辅助基面的选择:精度较高、

14、稳定性好;与各被测量之间关系密切。,其 它,3、定位基面的选择 常见两种情况:一是测量基面直接作为定位基面,另一种是测量 基面不能作定位基面。 在选择定位方法时,一般只需约束影响被测量轴线与标准量轴线 相对位置的自由度即可。定位基面处于正确位置,并在整个测量 过程中保持不变。 最典型的四种定位方法: 面定位:平面定位 外圆柱面定位(如V形体定位) 内圆柱面定位(如心轴定位), 线定位:主要为顶尖定位。,第四章 测量方法的选择,其 它,4. 测量环境的选择(温度、湿度、震动等) 测量环境始终影响着测量,测量准确度要求越高,对测量环境的 要求也越高。 影响测量的主要环境因素有: 温度、湿度、腐蚀性

15、气体、振动和灰尘等; 其中温度对测量的影响最大,第四章 测量方法的选择,其 它,第四章 测量方法的选择,(1) 温度 标准温度: 我国规定以20为标准温度。我们现在所指的测量长度,一般都是在标准温度下的长度。 温度误差:由于测量条件的温度对标准温度有偏差,这样就引起测 量误差,也可叫做温度误差。其所以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是: 被测工件与计量器具的温度各不相同; 被测工件与计量器具的线膨胀系数不同。 温度误差的计算:,式中: L 被测长度 ; 2、t2分别为被测工件线膨胀系数和温度 1 、t1分别为计量器具线膨胀系数和温度;,其 它,第四章 测量方法的选择,例1:用相对法测量量块,已知标准量块和被检量块的温度分别 为21.8C和20.8C,量块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为 =11.610-6/C,测得被检量块相对标准量块的偏差为0.33um,由检定证书知标准量块的长度为100.00025mm,求被检量块在20C时的长度L是多少? 例2:在测长机上用绝对法测量一尺寸为L=8000.02mm的工 件。设测长机的机身材料为铸铁 (1=10.410-6/C)。 工件材料为钢(2=11.610-6/C),上午测量时的温度: 工件为22C,测长机为21 C;下午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