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知识结构,强化能力培养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788161 上传时间:2018-12-12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7.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知识结构,强化能力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构建知识结构,强化能力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构建知识结构,强化能力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构建知识结构,强化能力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构建知识结构,强化能力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构建知识结构,强化能力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知识结构,强化能力培养(1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建知识结构,强化能力培养!,陕西师大附中 陈著心,2013年陕西省中考物理复习备考研讨交流材料,内容提要,抛砖引玉、共同提高!,一、计划安排,1、教师的准备工作: (1)深入学习研究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新)和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建议把课程(考试)内容及要求整理放大,张贴在办公室和教室里,让师生都清楚并便于对照检查!(建议各个学校负责物理中考复习的教师团队组织专题学习研讨活动,逐一研究讨论每一项内容,并能突出重点、把握关键!),2018/12/12,3,(一)科学探究,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科 学 探 究 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七个要素)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2、 交流与合作,2018/12/12,4,(二)科学内容,三大主题:“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包含14个二级主题共64项具体内容) 对认知性学习领域的考查要求为理解水平层次的各项内容: 1.2.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2.7通过实验,理解压强。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2018/12/12,5,3.4.2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 3.4.5结合实例理解电功和电功率。知道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新的考试说明到手后要进一步检查对照,看说明中更具体的要求,

3、更突出的强调了哪些内容等。),2018/12/12,6,一、计划安排,(2)制定详尽的复习训练计划,按照考试要求,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规划时段和内容,要切实可行,要有机动余地! 时间分配建议 第一轮:单元系统复习-抓双基(5月1日前) 第二轮:专题板块复习-抓重点(5月21日前) 第三轮:针对强化训练-抓应试(6月10日前) 第四轮:集中模拟与查漏补缺-调心态(考前15天),2018/12/12,7,一、计划安排,(3)广泛收集并筛选、整合好复习资料。基础复习阶段适合于选配一套同步资料,适当穿插单元检测和阶段模拟。专题训练要提前准备,分工协作;模拟训练要凝聚团队智慧,创新设计,难度适当! (4

4、)调整好状态,教师要保持激情,精神饱满,积极引导学生。在结束新课时,要从心理和行动等方面给学生做一些具体的要求和指导。,2018/12/12,8,一、计划安排,2、学生的准备 要引导学生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心理上高度重视,明确目标,自信而不浮躁;行动上积极主动,细节处精细落实,包括准备好课本、资料、笔记和练习本、各种文具等,并设计一个成绩评比记录表或一张成绩对比分析坐标图,积极评价引导,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保持良好的复习备考状态!,2018/12/12,9,二、资源整合,对学生最亲切的、实用的、最好的资料是课本,多年的实践和经验甚至是教训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课本层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的要

5、求并不达标!但如何避免因熟悉和简单而导致的轻视、厌烦等通病,是教师在第一轮复习中必须处理好的首要问题!因此,教师紧扣课标和考试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整合素材,扎实双基,提高能力,解决重点问题,突破难点,是上好复习课的前提!,下面,我以苏科版教材为参考,以相应的编排顺序为主线,针对相关的重点和典型的问题,包括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演示实验、探究活动、插图、图表、信息快递、生活物理社会、课后习题、综合实践活动、信息库等内容,适当的挖掘教材功能,拓展应用,举实例予以简单的说明。,(一)声现象(关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复习与训练方法),在让学生交流讨论通过直接观察、触摸感受到的一些典型的振动发声的实例

6、以外,采用给鼓面抛洒轻小物体,给音叉叉股悬垂螺钉、乒乓球等轻小物体等放大振动现象,总结振动发声的原理和转换放大的研究方法等。,实例探讨,例1: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B,现象放大法/转换法,变型与综合,例2: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轻质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下列有关这个实验的现象和目的的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通过小球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通过小球使音叉的

7、振动尽快停下来 通过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通过实验证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A. B. C. D,图1,B,迁移应用,例3:小明同学在课外进行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探究,他拿一个空的可乐瓶,去掉瓶底后,给开口处蒙上橡皮膜并扎紧。然后让瓶口对着点燃的蜡烛烛焰,敲打橡皮膜使其振动发声,如图所示。那么,小明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这个实验说明了_。 如右图的实验进一步可以说明 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能量会逐步_(选填“增强”或“减弱”)。,蜡烛的烛焰在摇晃,声音具有能量,减弱,精选考题,联系对比,迁移升华,提升能力。 例4:(09-陕西)24(每空1分,共3分)小丽用两把伞做

8、了一个“聚音伞”的实验,如图,在右边伞柄的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当她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不到表声,把另一把伞放在左边图示位置后,在B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也象光一样可以发生反射 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响度 ,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空气 ,精选考题,归纳集中,进行综合性的复习,也切实让学生认识它们的重要性。,例5: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 】,图1,D,(二)物态变化(关于熔化的复习训练),对于“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0 不变”的实验结论,需在烧杯中配置适量的冰水混合物,再采用类似地“水浴法

9、”,可以比较明显地观察到冰从-4 左右的初温升温到0 ,在熔化的过程能持续保持较长时间的0温度不变,便于收集数据,描绘图像,总结规律。,实例探讨,例6:下表是某同学做海波熔化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中完成海波的熔化曲线。,(2)请你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海波属于_(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 在0min8min的时间内海波所处状态为_态,这个过程要_;(选填“吸热”或“放热”) 在8min10min是海波的_过程,此过程中海波处于_状态,海波的熔化过程持续了_min; 从第_min开始海波的温度又继续上升,此时海波所处的状态为_态。,晶体,

10、48,固态,吸热,熔化,固液共存,10,液,2,例7(陕西093)在大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图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熔化,后凝固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蒸发,后沸腾,例8:如图所示,烧开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口可以发现,离壶嘴口最近的地方什么也看不见,是因为壶嘴处_较高,水呈现为_态。而离壶嘴一段距离外有大量的“白气”生成,发生了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被水蒸气烫伤会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_。,例9:为了缓解严重旱情,可以实施人工增雨。人工增

11、雨主要是通过飞机或发射火箭弹向云层播撒制冷剂干冰,干冰迅速变为了气态,使云层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逐渐变大而下落,遇到暖气流化为雨滴落到地面。以上有关人工增雨的叙述中,没有涉及到的物态变化过程是不是 ( ) A.熔化 B.凝固 C.升华 D.凝固,B,例10:在寒冷冬天的清晨,草上常会有霜,窗玻璃内侧常会出现冰花,在冰箱内壁,在影视拍摄的场地等,都常见到霜雪的形成。霜雪可以人工制造吗?让我们一起来试试。 人造雪景:如图所示,先在一个锥形瓶 中放入少量碘粉,穿过瓶塞在瓶中悬挂 一根棉线,用酒精灯加热后,碘粉直接 变成了蒸气。这是_现象(填 写物态变化的名称)。撤去酒精灯,冷 却一会后,

12、会看到棉线上有一些粉末状 的物质生成(如果换用樟脑丸来做实验, 效果会更好)。 根据实验现象,结合实际,你知道霜雪形 成的原因了吗?原来,空气中大量的水蒸 气在温度骤然降低时发生_现象, 由气态直接变成_而形成大量的小 冰晶,再聚集成霜雪的。,升华,凝华,固态,(三、四)光现象之光的传播综合复习,1、显示光沿直线传播的路径:在空气中沿激光笔射出光路上喷洒空气清新剂;在大烧杯的清水中加入少量滑石粉或牛奶并搅拌均匀后投射激光束,有特制狭缝光源的配套水槽直接在白光屏上显示光束;将玻璃砖平放白纸面上紧贴白纸投射光束。 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有特制地光的反射仪,对折硬纸板不易固定,最好选用一块有活页连接

13、的木板紧贴白纸(有一种小棋盘可用),或者请木工特制一套装置,最好先描画角度刻度,便于比较。 3、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显示两种介质中的光路,比较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用特制狭缝光源和配套水槽,可以显示空气和水之间的光路;玻璃砖紧贴纸面,沿纸面可以清楚观察并描画光路。,反射光线,空气,水,A,N法线,O,C,入射光线,折射光线,N,玻璃砖,白纸,空气,空气,例11、如图所示,甲图中只有当三个小孔和烛焰位于_时才能通过小孔看见烛光;乙图中牙医借助_可以看清牙齿的背面;丙图利用了凹面镜对光有_作用采集圣火;丁图利用凸面镜能_。,实例探讨,例12:近视眼是青少年常患的一种疾病,近视眼究竟是怎么回事?某校兴

14、趣小组举行了一下探究实验如图甲所示: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上映出清晰的像,标出光屏的位置,表示近视眼的视网膜位置;拿开眼镜,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向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像又变得清晰再标出光屏的位置.观察眼球结构图乙,并结台以上实验回答: (1)你猜想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实验中的 . (2)近视眼患者不戴眼镜时,看见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 (填“前方”或“后方”) (3)矫正近视眼应配戴的眼睛是凹透镜其作用是 .,凸透镜,前方,发散光线,(关于“视力的矫正”的实验与复习关键成因和矫正原理要清楚。具体方法:先“戴上眼镜”成像,然后取掉“眼镜”,寻找清晰像的位置,进一步比较、讨论,理解视力

15、缺陷的原因和矫正的作用原理。),(五)物体的运动(关于“速度”的复习训练),以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为基础,用颜色细线等距标记,反复练习时间测量,指导收集和分析处理数据,分析误差,描绘图像,总结规律。并拓展图像应用。 以斜面小车实验测量平均速度。,实例探讨,例13:如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 玻璃管口的塞子是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 程为56cm,所用的时间为7 s,则在这个过程中 气泡的平均速度为_ms; (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 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 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 (选填“快”或“慢”)。,运动,0.08,慢,例14: (2008.23)(第空2分,第2空1分,共3分)正在建设中的西安地铁二号线全长26.4km,设计最高速度80km/h,平均速度35km/h,若列车以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