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772953 上传时间:2018-12-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届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25x2=50分)1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史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下列对该段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C“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D“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2东汉卫宏汉旧仪载:“周以上千八百诸侯,其长伯为君,次仲、叔、季为卿大夫,支属为士、庶子,皆世官位。至秦始皇帝,灭诸侯为郡县,不世官。”材料体现的周代政治制度的特征不包括

2、()A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形成较为森严的等级制 D形成大一统的格局3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4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以政制言,中国自秦以下,即为中央统一之局,其下郡、县相递辖,更无世袭之封君,此不足以言封建。”此处“封建”是指()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5著名学者柏杨提出:“秦政府的组织精神,是政治、军事、监察三权分立,互不统摄。”此“组织精神”()A能够解决地方无权B保证了民主决策C改变不了皇帝专制D防止了官员腐败6新唐书百官志

3、二载:“凡百司奏抄,侍中既审,则驳正违失。诏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材料反映的制度应为()A分封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7中国古代皇帝制度建立后,围绕集权与分权,官僚体制不断调整和变化。下列与“分宰相之权”相关联的是()A汉刺史制B宋参知政事C明内阁制D清军机处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后来孝廉充斥仕途,别的进仕之路都为阻塞了,于是大家都要争当孝廉。本来所谓孝廉,一种是孝子,另一种是廉吏,后来规定每郡满二十万户口的只能举一个,如是则孝廉不分,竟成一个参政入仕的资格而已。后来又因请托舞弊,逼得朝廷于察举孝廉后再加上一番考试,如是则全失却原来察举孝廉之用意。”对材料解读不准

4、确的是()A该制度指察举制,创立于汉武帝时期 B该制度存在名额太少以及请托舞弊问题C该制度后来名存实亡,失去察举本意 D该制度与考试相结合,发展为八股取士9西汉设立内外朝,尚书权力发展,东汉尚书权力进一步扩大,到魏晋时成为宰相机构,再发展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制。这反映了古代中央机构()A受宗法关系影响渐趋淡化 B是相权与皇权妥协的产物C分工逐渐细化,利于合理决策D有效防范了宰相的擅权10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社会政治比较清明,但士人和小吏要在仕途上求发展,多以孝廉为阶梯。学者指出,此时孝廉以家资丰厚,累世仕宦,研读经书,晓习律令,且通过地方吏职历练的,占大多数;来自贫寒之家,但才德兼备的,则很少,这

5、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孝廉制的选人范围比较固定 B选官制度在设计上有缺陷C举荐权在地方士绅手中 D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合理11下表中的诗句节选自诗经小雅角弓。诗文意在()原文译文骍骍角弓,翩其反矣。兄弟婚姻,无胥远矣。尔之远矣,民胥然矣。尔之教矣,民胥效矣。角弓精心调整好, 弦弛便向反面转。兄弟婚姻一家人, 不要相互太疏远。你和兄弟太疏远, 百姓都会跟着干。你是这样去教导, 百姓都会跟着跑。A劝导周王治国要张弛有度 B劝谏统治者行分封顺民意C强调宗族团结以巩固统治 D倡导近亲联姻以对抗诸侯12明史刘健传中记载:孝宗时刘健与李东阳、谢迁俱在内阁,“三人同心辅政,竭情尽虑,知无不言。(孝宗)初或有

6、从有不从,既乃益见信,所奏请无不纳”。材料体现了()A内阁拥有决策大权B军机大臣权力日重C内阁地位逐渐上升D君权和相权的矛盾13雅典改革家梭伦说:“我拿着一支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这里的“两方”是指()A奴隶主、奴隶 B地主、农民C平民、奴隶 D贵族、平民14古代希腊人认为: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古代希腊提防“英雄人物”的关键措施是()A设立公民大会B成立五百人议事会C实行陶片放逐法D轮流执政、抽签选举15曾认为人治是“第一等好”社会调整手段的柏拉图到了晚年开始承认法律在城邦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亚里士多德也认为“法治应当优于

7、一人之治”。由此可知()A法律应该保护雅典人合法权利 B法律制度为民主政治提供保障C政治运行应遵循轮番而治精神 D法律只在公共事务中发挥作用16罗马法规定当某个新施工是在公共场所进行的,每个市民都可以发出新施工警告”,“但是,当新施工的实施是为了公共利益时,则新施工行为将被允许,即不得向施工工人发出禁止新施工的警告”。这说明在古代罗马()A注重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B市民拥有对政府监督权C法律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D建筑违法行为时有发生17罗马法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外事大法官告示,包括:(1)现存地中海各国商法中的某些规定;(2)剔除了形式主义、僵化刻板内容的部分市民法旧法;(3)大法官个人的公允正义观念

8、。由此可见,外事大法官告示反映出()A公民法正式发展为万民法 B罗马法逐步走向成熟C自然法是罗马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D司法体系位高权重18在罗马自然法中,合法的婚姻在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缔结:他们是罗马市民,男性确实适婚,而女性具有结婚的自然能力,根据法律的规定结合,不论他们是家父还是家子,但在家子之情形下,他们需要得到他们处于其权力下的尊亲的同意。这一规定体现了罗马法()A对市民的婚姻自由进行限制 B使用法律来保障市民的婚姻C要求在婚姻关系中尊亲敬老 D鼓励不同等级的男女结婚19肖雪慧在古希腊的政治遗产中指出,雅典人面对平民与贵族之间的剧烈冲突,寻求到一种公平正义的解决方法,使冲突各方愿意接受妥协

9、、愿意达成均势。丹麦学者摩根斯赫尔曼汉森则认为:“雅典的民主不只是一套宪法制度和一套机构,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上述材料说明()A雅典走向民主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B雅典人以公平正义来解决各种冲突C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 D雅典民主表现为宪制和机构确立20“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的台阶。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1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材料中的“不满意测试” ()A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B使地域政治开始取代血缘政治C开启了希腊历史的古典时代 D易导致公民权力的滥用和误用21在法律哲

10、学的深度与高度上,罗马人远不如希腊人,他们不重视法的形而上学的研究。罗马的法学家多是法官、律师,他们更多地解答具体的法律问题。这说明罗马法()A更加注重法律的实用性 B与希腊文化并无关联C独特的法学家立法原则 D明显落后于希腊法律22有学者对罗马法做了如下评价:“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可见罗马法()A具体实施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B完全没有按照基本立法程序制定C法官和法学家随意曲解法律 D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232016年7月,保守党领袖特蕾莎梅组

11、建英国新一届政府。特蕾莎梅成为继玛格丽特撒切尔之后英国历史上第二位女首相。其出任英国首相是因为()A英国国民选举 B前任首相推荐C国王直接任命 D她是下院多数党领袖24要想成为英国首相上台执政,需要的经历依序应该是()觐见女王,获得授权个人所在党内竞选获胜所在党参加下院选举,获得多数议席正式出任首相ABCD25下面是18321935年英国内阁中贵族人数变化表,对其包含的历史信息分析合理的是年份贵族阁员非贵族阁员183218666436186718843523188519054029190619162526191819352582A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使贵族数量减少 B英国政治变革呈现出渐进式特征

12、C英国内阁权力随贵族数量变化而调整 D工业化进程决定英国贵族的地位二、材料题(16+16+18=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既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这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 然事实上,所谓官僚阶级,总是以自利为先,国事为后的。无以防之,势必至于泛滥不可收拾

13、。所以防弊之法,论者虽不以为然,然事实上卒不能废,且只有日益严密。吕思勉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九品中正制的用人标准,并分析唐代“自由竞选”的进步之处。(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元朝对行省官员采取的“防弊之法”及其对政府运作的积极作用。(8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举”与源自西方的、现在流行的“选举”虽然中文字面相同,在实质内容方面无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民主”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出现于尚书:“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意思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材料二 罗马法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罗马共和国特设一种审理公职人员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等重大刑事案件的法院,实质上就是陪审法院。罗马实行一种“保护人制度”。保护人可以替被告发言,反驳控告人提出的指控。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古代中国和西方世界在“选举”上的根本差别,以及对“民主”一词赋予的不同含义。(8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其所述内容演变为今天的哪些法律制度和原则,指出罗马法对后世产生了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