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达标检测:第26讲 检测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771431 上传时间:2018-12-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达标检测:第26讲 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达标检测:第26讲 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达标检测:第26讲 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达标检测:第26讲 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达标检测:第26讲 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达标检测:第26讲 检测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达标检测:第26讲 检测 word版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生用书P347(单独成册)选择题(2018广西三市联考)光伏大棚农业是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棚顶太阳能发电、棚内发展农业生产的新型光伏系统工程,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下表为光伏大棚与普通大棚相关数据比较表。读表完成12题。大棚类型光伏大棚普通大棚每年种植蔬菜次数34次12次大棚使用寿命25年左右每年更换一次塑料膜建造成本850 元/m2100 元/m21.与普通大棚农业相比,光伏大棚农业()A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更长B农产品的售价更低C对环境的污染更少D目前在我国分布更广2对于我国某地正在建设的光伏大棚,利用遥感技术不能监测的是()A光伏大棚之间的距离B光伏大棚的面积C光伏大棚的施工

2、进度D光伏大棚的高度解析:第1题,与普通大棚农业相比,光伏大棚农业每年种植蔬菜的次数更多,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更短;由于光伏大棚的造价高于普通大棚,目前推广的难度较大,且生产成本的增加会造成农产品的售价高于普通大棚生产的产品;光伏大棚不需要每年更换塑料膜,故造成的环境污染更少。第2题,光伏大棚的位置、光伏大棚之间的距离、光伏大棚的面积等都可以通过判读遥感影像来获得;通过对不同时期遥感影像的对比分析,可获得光伏大棚的施工进度;但光伏大棚的高度信息无法通过遥感技术来获得。答案:1.C2.D(2018苏锡常镇四市调研)精准农业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根据地理环境和实际需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

3、现代农业操作技术与管理系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下图为信息技术支持精准农业的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下列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在精准农业中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全球定位系统可用于信息获取和实时准确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不能准确地表达和处理田间信息遥感系统为精准农业提供农田小区内作物生长环境与状况数字地球在发展精准农业中没有用武之地ABC D4精准农业的实施,可以()改良农产品品种有效的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变农业生产地域性的特点充分挖掘农田最大的生产潜力A BC D解析:第3题,全球定位系统可用于信息获取和实时准确定位;遥感系统为精准农业提供农田小区内作物生长环境和状况,故B项正确。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准确地表达和处理

4、田间信息,数字地球在发展精准农业中大有用武之地。第4题,精准农业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充分挖掘农田最大的生产潜力,但不能改良农产品品种,也不能改变农业生产地域性的特点。答案:3.B4.D(2018温州模拟)某游客从某市A处驱车赶往B处,其手机百度地图提示:“前方1公里处行驶非常缓慢”。热力图是百度地图功能之一,它是利用手机基站定位获取该区域的用户数量来渲染地图颜色,实时描述人群分布、密度和变化趋势的一个产品。据此完成56题。5百度地图该提示使用的技术有()AGPSRS BGISRSCGPSGIS DGISRSGPS6通过对热力图提供的大数据进行分析,不能()A规划布局景区道路 B评估区域商业

5、价值C核定区域游客数量 D助力交通部门决策解析:第5题,根据材料,百度地图该提示需要对车辆定位,使用的为GPS技术。需要对线路状况信息进行分析、处理需使用GIS技术,故选C。第6题,通过对热力图提供的大数据进行分析,不能核定区域游客数量,游客数量是不断变化的,C符合题意。答案5.C6.C(2016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获取信息的是()A BC D8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A B C D解析:第7题,遥感一般指运用传感器对物体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进行探测。居民点、水系和地形等主要分布在地表,因

6、而其信息容易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土壤、岩层和地下水一般位于地下,其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较弱。第8题,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自然区位因素多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相联系,与居民点和岩层联系不大。答案:7.A8.C智慧低碳城镇应该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ICT,如“3S”技术、云计算等)的迅速发展,将城镇的智能信息化与低碳生态化相结合,强调智慧、低碳、有弹性的现代化新型可持续的城镇发展模式。下图示意智慧低碳城镇的概念。据此完成911题。9GIS在智慧低碳城镇建设中提供的应用为()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C提供精确的三维坐标信息D获取实时通信信息10下列措施中符合智慧低碳城镇概念的是(

7、)A大力进行城中村改造,提升城市市容B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C将城市路灯全部换成太阳能路灯D倡导工业企业全部搬迁11智慧低碳城镇的建设对于城市发展来说,最重要的作用是()A完全解决城市环境问题B促进人口迁入城市C扩大城市规模D促进城市与环境协调发展解析:第9题,GIS侧重分析,RS侧重实时监测,GPS侧重跟踪、定位和获取实时通信信息。第10题,智慧低碳城镇是指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态得到可持续发展。A项所述内容不能体现这一理念;B项所述内容可以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符合题意;C项所述内容没有考虑到各个城市的实际情况;D项所述内容会阻碍城市的发展。第11题,智慧低碳城镇的理念是引导城市

8、与环境和谐发展。答案:9.A10.B11.D(2018洛阳联考)下面是我国东南某区域借助GIS识别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的一组图像资料。读图,回答1213题。12图中()A甲地宜大规模种植水稻B乙河自南向北流,流速较快C丙地的城镇化水平最低D丁地比戊地更宜建高速公路13在进行绿色宜居城镇发展规划时,还需要叠加该区域的()降水分布图土地利用图空气质量图矿产分布图人口分布图ABC D解析:第12题,读图1,甲地平原零碎分散,面积小,不适宜大规模种植水稻,选项A错误。读图2,河流明显向南部汇聚,可知乙河自北向南流,选项B错误。读图3、图4,丙地供水网最密集,交通线密度大,所以丙地的城镇化水平高,选项C

9、错误。丁地为城市外部边缘,戊地过于贴近城区,因此,丁地比戊地更宜建高速公路,选项D正确。第13题,在进行绿色宜居城镇发展规划时,利用GIS进行叠加分析,除了题中给出的4幅图外,还需要土地利用图、空气质量图、人口分布图等图层,选项C正确。因为已经有供水网络图,所以无需降水分布图;矿产分布图是用于工业规划的,与此主题关系不大。答案:12.D13.C下图为吉林市局部区域某日地表温度分布图。据此完成1415题。14获取该地区地表温度分布的技术是()AGIS BRSCGPS DPS15a、b、c三地依次可能是()A工业用地水体绿地B工业用地绿地水体C绿地工业用地水体D水体绿地工业用地解析:第14题,获取

10、该地区的地表温度需要通过具有获取地表电磁波辐射信息的遥感技术完成。第15题,根据图中a、b、c三地的温度高低可知,温度最高的是工业区,温度最低的是水体(河流)。答案:14.B15.A(2018北京东城区测试)某研究者从大数据的视角出发,利用国内新浪微博公众平台,采集了2013年网络用户签到数据,解析出北京几个城区“活动空间”的特征。读表1和表2,回答1617题。表1北京三城区的活动空间数量分布朝阳区西城区丰台区商业活动空间13 7305 3433 911户外休闲活动空间730305270交通活动空间868310375表2北京三城区活动空间签到数量分布朝阳区西城区丰台区商业活动签到817 418

11、307 163100 886户外休闲活动签到55 81872 93212 231交通活动签到98 40148 207113 108(注:“活动空间”是人们由于各种明确的目的,活跃在一定场所范围内的空间。主要分为居住、公共、商业、交通、通讯和户外休闲等六种类型)16该研究者得出表2,使用的技术有()AGPS和GIS BGPS和RSCRS和GIS D数字地球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朝阳区商业活动签到最高是由于传统商业区知名度高B朝阳区户外休闲活动签到少于西城区是由于户外休闲活动空间少C丰台区交通活动签到多于朝阳区是由于对外交通枢纽多D丰台区户外休闲活动签到最少是由于交通活动空间少解析:第16题,

12、可以利用GPS确定用户的位置,再利用GIS进行数据处理,才能得出北京三城区活动空间签到数量分布,故选A。第17题,A选项由表格中信息无法作出判断;朝阳区户外休闲活动空间比西城区大,故B错;丰台区户外休闲活动签到最少是因为其户外休闲空间少,而非交通活动空间少,D错;丰台区交通活动签到多于朝阳区是由于对外交通枢纽多,C正确。答案:16.A17.C(2018湖北重点中学联考)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地理信息技术运用到防灾减灾中的频率越来越大。读GIS分层图,回答1819题。18根据上图可以推断出,正在分析的地质灾害最可能为()A滑坡 B泥石流C火山喷发 D地震19一位年轻研究员不小心把完整的图层弄丢

13、了,现在需要制作出完整的图层,它需要填补的甲最可能是()A坡面起伏状况 B坡向C坡面侵蚀状况 D地层厚度解析:第18题,通过资料图层和阶段成果图可知,该地质灾害和坡度陡缓、地层倾斜方向、活动断层密切相关,最有可能是滑坡。第19题,读图可知,由甲和地层倾斜状况能得出“顺向坡面”的结论,则甲最可能是坡向。答案:18.A19.B高考大题命题探源主题探究(九)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 学生用书P178纵观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综合题命题点分布可知,以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为主题的综合题有2017年全国卷T37、2014年全国卷T36。2017年全国卷T37以白令海峡的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区域特征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4、2014年全国卷T36以西西伯利亚平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特征及成因(沼泽广布的原因和河流泥沙含沙量较多的原因),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高考对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这一主题的考查仍将是命题的热点内容,其主要考查形式和考点如下:(1)以区域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区域特征的成因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以区域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不同区域的特征差异、差异成因及各自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1(2017高考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白令海峡(如图)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2)推测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并说明理由。(3)有人提议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