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诗的语言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61740526 上传时间:2018-12-11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4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赏古诗的语言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鉴赏古诗的语言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鉴赏古诗的语言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鉴赏古诗的语言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鉴赏古诗的语言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鉴赏古诗的语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古诗的语言(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鉴赏古诗的语言,导 入,在鉴赏诗歌时,鉴赏者总是首先接触诗歌的语言,并通过它来把握诗歌的形象,领会形象所蕴涵的精神内涵,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要鉴赏诗歌,对其语言的理解、鉴赏是首要环节。 鉴赏古诗的语言,主要体现在炼字、语序、省略、风格特点四个方面。,一、析炼字,哪些词常常成为关键词,为作者有意炼字的呢? -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叠韵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一)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特别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起来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标动态的具象动词,因为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

2、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做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是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离开了“炼动词”,“炼字”艺术就会黯然失色。,巧用动词,可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如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写出来了, 例1:“ 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哀江南 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

3、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例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动词“见”字,诗人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与南山相视,表现了诗人悠然恬淡的隐逸生活。如果换成“望”则表示诗人主动去看,那就索然无味了。 例3: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动词“怨”字,用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例4:“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 郊兴王勃 “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时,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

4、,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 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叶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二)、活用动词,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活用为动词来写景抒情,丰富意蕴,强化情感。这些词,往往成为一句诗或者一首诗中的关键词,甚至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例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里是将“绿”作动词来用,从视角带出无限的想象空间,令人自然想到江南春天一片生机和万紫千红的形象。,例

5、2: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周邦彦满庭芳 一“老”一“肥”,形作动用,想那黄口雏鸟从昂首待哺的娇憨到展翅离巢,不是一日一天的时光,时日漫漫,到后来,只在风中得了一个“老”字;梅子几经风雨,最后在雨里丰肥。“肥”,字既写出了动态,梅子成熟的过程;又写出了形态,梅子黄黄肥肥的圆甜,黄中晕红的丰润。,例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一个“悦”字,既是鸟悦,也是诗人见到青山欢鸟后的那种愉悦心情的写照. 一个“空”字, 是说潭水涤除了尘世的杂念,使人心空明.,例4: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与“绿”道出了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以上

6、各句中的“老”、“肥” 、“悦”、“空”、“绿”、“红”,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三)、形容词,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等等。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例2:“寂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行宫元稹 本是表热闹的宫花的“红”,却来形容以表冷清的寂寞,运用矛盾修辞法,更觉合情深婉。,四、数量词,数量词大约和讲究概念与逻辑的数学、物理有某种密切的关系,因此,从文学特别是诗歌的角度来看,

7、它似乎是枯燥乏味的。 其实不然, 优秀诗人的笔是童话中一根可以使沙漠涌出绿洲的魔杖,那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谴之下却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过去有一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永不见。” 古诗词中数字的运用,有时是用虚数,不可当真,但可使诗歌借助夸张,增强表现力;有时用确数,使诗词精练有力,含意丰富。,A 、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例1:“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 (小园赋庚信) “一”、“二”、“三”、“两”,寥寥几笔,鱼不一定就这么大,竹未必就这么多,但却写出了鱼虽小而有趣,竹虽少而有味的境界。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 例2

8、:“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登楼“一”望,思乡之愁,“万”里无际。未必只望“一眼”,愁又怎能以“万里”计,但对比中有夸张,增强了表现力,把思乡之愁写得极富感染力。,B、用确数-使诗词精练有力,含意丰富,例1:“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数)枝开。” 早梅齐己 “一枝”比“数枝”更能突出梅花先于百花开的特点,更能突出诗题中的“早”字。 注:据传,齐己以诗求教于郑谷,郑谷将“数”改为“一”,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这是数词用的妙。,例2“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支残。” 白居易惜牡丹花 作者看到满园盛开的红牡丹时,想到有一天它们会枝残叶败,红衰香褪,禁不住无限感伤,惆怅之情油然

9、而生,可到了晚上,遍数群花,“唯有两支残”,-满园的牡丹正盛开着呢。“唯有两支”,语气肯定,数字确切,见出诗人赏花之细。将诗人怜花的一片痴情抒发的淋漓尽致。,有时,诗人会虚数、确数同时运用,达到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渲染气氛,强化诗情的效果。 例1:“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宫词张祜 这首诗中,连用数字,且既有虚数,又有实数,“二十”可以认为是实数,“三千”,“一声”,“双泪”都可以认为是虚数,“三千”-何其远也,“二十”-何其久也,“一声” -未必一声,而只写了“一声”,“双泪”-何多怨也。全诗句句都用了数字,把事情、问题、情感表达的清晰、准确,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也

10、使诗句特别精炼有力。,例2: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黄庭坚寄黄几复,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诗人摆脱常境,不用“我们两人当年相会”之类的一般说法,却拈出“一杯酒”三字。“一杯酒”,这太常见了!但惟其常见,正可给人以丰富的暗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云:“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杜甫春日忆李白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故人相见,或谈心,或论文,总是要吃酒的。仅用“一杯酒”,就写出了两人相会的情景。诗人还选了“桃李”、“春风”两个词。这两个词,也很陈熟,但正因为熟,能够把阳春烟景一下子唤到读者面前,用这两个词给“一杯酒”以良辰美景的烘托,就把朋友相会之乐

11、表现出来了。,再试想,要用七个字写出两人离别和别后思念之殷,也不那么容易。诗人却选了“江湖”、“夜雨”、“十年灯”,作了动人的抒写。“江湖”一词,能使人想到流转和飘泊,杜甫梦李白云:“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夜雨”,能引起怀人之情,李商隐夜雨寄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在“江湖”而听“夜雨”,就更增加萧索之感。“夜雨”之时,需要点灯,所以接着选了“灯”字。“灯”,这是一个常用词,而“十年灯”,则是作者的首创,用以和“江湖夜雨”相联缀,就能激发读者的一连串想象:两个朋友,各自飘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这般情景,已延续了十年之久!,“桃李春风一杯酒,江

12、湖夜雨十年灯”,五、虚词:,虚词的妙用,可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的美学效果。 如杜甫的“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这里“自”是表示关系的介词,但与“有”合在一起,远近数千里,上下数百年,只在“有”与“自”两字间,而吞纳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皆见于言外。这是介词的妙用。,例:“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王昌龄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一个“忽”字,突出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

13、味之处。,六、叠韵词:,叠韵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竹枝词刘禹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七、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

14、志难酬的苦痛。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八、表颜色的词:,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古人在诗词中,对色彩词的使用,常常是成对的。这些成对的色彩词,相互间或映衬,或点缀,或烘托,或照应。 1、在一些边塞、征戍诗中,多以黄白两色相对使用,表现出一种悲怆、苍凉、空旷、寥廓、广袤、萧瑟的意境。这样的诗句有:“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王昌龄)“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李白),2、在表现岁月流逝、感慨世事沧桑的诗中,常见青色与白色相对,烘托出一种孤独寂寞的意境。在这些诗句中常常以亘古不易的事物,如青山、青松等来反衬年华易逝的蹉跎人生

15、。这样的诗句有:“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高适);“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岑参) 3、把红色同绿色相对,让它们相互映衬,相互对照,构成富有情调的和谐画面,来表现大自然的绚丽多彩。王维的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归,莺啼山客犹眠。”粉红的桃花,翠绿的细柳,缀着隔夜明亮的雨珠,又笼在灰白的晨雾之中,再加上黄莺婉转的啼鸣,好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春晓图。这里红绿对照,洋溢着一种蓬勃、热烈的气息。,二、语 序,为适应格律要求,为强调某些意韵,或是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以达到特殊的表达效果。古人作诗常常要打乱正常的语序,所以我们读诗时要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

16、图与情感侧重点。,1. 主语后置:,例: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像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2. 宾语前置:,例: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诗人想象他远在异地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这里的“湿”和“寒”都是所谓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3. 主、宾换位:,例: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霜信报黄花”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这种主宾换位的词序表面上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