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毅衡符号学课程:semio-第十二讲:艺术的符号特征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61740271 上传时间:2018-12-11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2.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赵毅衡符号学课程:semio-第十二讲:艺术的符号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赵毅衡符号学课程:semio-第十二讲:艺术的符号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赵毅衡符号学课程:semio-第十二讲:艺术的符号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赵毅衡符号学课程:semio-第十二讲:艺术的符号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赵毅衡符号学课程:semio-第十二讲:艺术的符号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赵毅衡符号学课程:semio-第十二讲:艺术的符号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赵毅衡符号学课程:semio-第十二讲:艺术的符号特征(1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2讲:艺术的符号特征,艺术是什么? 功能论 表现论 形式论 体制-历史论 艺术不是什么? 艺术的非自然性 艺术的非使用性 艺术的非外延性 泛艺术化为什么首先危害艺术?,艺术最难定义,艺术是人类文明中最不可思议之物。 对什么是艺术,莫衷一是,不是因为艺术无定义,而是艺术的定义太多。 所有这些定义,都会遇到解释不了的艺术。 美学在当代哲学中的地位下降,很大程度上原因在于艺术难以定义。 悖论的是,在实际生活中,什么是艺术一目了然:我们看到一幅画,一首诗,一台表演,一个展览,马上认出是艺术。 一旦深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人人语塞,艺术专家更是如此。,先锋艺术不断挑战艺术的范畴规定,更困难的是:哪怕

2、有定义出来,先锋艺术就会挑战它。出现了许多从传统观念肯定被认为不是艺术的艺术。 1915年,马塞尔.杜尚年把小便池送进展览馆开始现成物艺术(objet trouve) 1952年,约翰.凯奇的4分33秒开创行为艺术。 1965年,罗伯特.巴里在墙上涂写All Things I Know But of Which I Am Not at the Moment Thinking, 1:36, June 15, 1969开始装置艺术。 定义艺术,看来是一件徒劳无益的工作。,现在弄清艺术定义目的何在?,因为这不再是一个美学或艺术学问题,而是文化问题,哪怕不可为也不得不为。 二十世纪末的“社会生活全面艺

3、术化”,使我们再也无法躲开艺术定义。欲检讨当前文化,预测文化的发展,艺术的定义就成了必须处理的事。 符号学的简约化本质,或许能把复杂的问题理出一个头绪。 本文的定义主要从文化研究出发,而符号学是文化研究的专用武器。因此,从符号学角度定义艺术,值得一试。,功能论(functionalism),第一种,有时候被称为工具论,说得是最明白的:艺术在我们的文化中执行某种功能。 最说得通的功能是,艺术是提供“美学价值” 的工具。 功能论派在二十世纪最有名的代表是艺术哲学家孟罗.比尔兹莱, 一直到八十年代他始终坚持美学的“工具主义”立场。 比尔兹莱为了把他的立场说通,甘愿冒被艺术界嘲笑为“落伍”的危险,完全

4、否认杜尚的小便池(以及类似的“现成品”)是艺术品。,美学功能,是同义反复,美学常常被定义为艺术学,“美学活动”往往就是对艺术品的欣赏。 而美是相当主观的,每个人的“美感”完全可以不一样,艺术却应当是一个文化中的人大致上同意的范畴。 况且,一件艺术品有可能不产生美感,甚至相反,产生丑的感觉。 正因为这个抵牾,某些学者提出艺术可以“审丑” 。,愉悦说,二十世纪依然流行的功能论变体。 “美术”作品,让人不愉快的就太多:毕加索格尔尼卡让人恐惧,蒙克的尖叫让人悚然。 约翰.摩尔的电影天魔(The Omen)让人恐怖,塔伦提诺的电影水库狗(Reservoir Dog)让人恶心。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它们是艺术

5、品,而且还是相当杰出的艺术品。 至今尚无人为“不快乐”艺术辩护。,莫里斯的定义,莫里斯的行为主义符号学,与功能论颇为相近。 他认为艺术品的最大特点是像似性与价值的结合,他把艺术符号定义为“对象是价值的像似符号”。 符号文本都有认知价值:交通标记(例如“前面有急弯”)绝对有价值,但显然不是艺术。 如果这个交通标记,因为某个特殊原因,成为收藏品,其“对象”不再有价值,此时反而可能成为艺术品。 而且,艺术并不都是相似符号(图像,或模仿。,表现论(Expressivism),“情感说”是表现论中最古老的,也是表现论的核心。 荀子中说“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 尚书说的“诗言志”,一直被解释为

6、“情动为志”(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 礼记乐记:音乐是“由人心生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一直到清代袁枚依然强调“诗者,认知情性也”。,西方也一直是情感表现说,柏拉图理想国虽然认为情感是人心“知,意,情”中最低劣的一级,但是他把诗歌定义为对情感的模仿; 康德认为艺术的基本特征就是表达感情; 托尔斯泰也作如是观。 瑞恰慈认为与科学语言对立的诗歌语言,是“感情地使用语言”; 朗格的艺术美学,依然把艺术定义为情感的表现,虽然她强调“艺术家表现的不是他自己的真实感情,而是他认识到的人类情感”。不管表现的是谁的感情,朗格坚持的依然是“情感说”。,表现论已被抛弃,当代文学与艺术学者们共同的看法是:情感

7、在许多符号表意中出现,艺术也并不一定表现情感。 兰色姆批评瑞恰慈立场时指出:“没有任何讲述,毫无兴趣或感情,而能站住脚”。 瑞恰慈自己也说:“言说者不想获得感情反应的情况,是很少见的”。 自从艾略特提出“诗是逃避感情” 之说,艺术不能定义为感情的表露,这一点已经得到公认。 艺术远远不是表现任何东西的有效形式,克莱夫.贝尔一针见血:“到画展找表现纯是徒劳”。,形式论(formalism),此种立场比较现代。 最早的提法:艺术的形式特征是“形象思维”。 这个词,在西语中为imagination,与“想象”为同一词,因此在西语中问题更为复杂一些。 文学的形象思维-想象论,在俄国的别林斯基,英国的柯勒

8、律治那里得到了最热烈的拥护。,形象论之反驳,什克洛夫斯基认为“形象是不同时代诗歌中最少变化的部分”; 施佩特(Gustav Shpet)认为读诗时,“努力去感受形象会导致错误理解”。 皮尔士认为形象(image),是许多符号的共同特征,是符号的一大类别,因此形象不是艺术的定义性形式特征。 班森认为艺术是:“指示的现实之像似或然性”(iconic probability of the indexical reality):形象不是艺术意义的全部,而只是对世界作一种可能的提示。这是形象论与表现论的结合。,有意味的形式(significant form),唯美主义使服膺艺术自足论的理论家多了起来,而

9、只有把艺术的本质归为形式,艺术才能自足。 二十世纪最为人所知的是克莱夫贝尔与罗杰.弗莱的“有意味的形式” :“艺术品中必定存在着某种特性:离开它,艺术品就不能作为艺术品而存在;有了它,任何作品至少不会一点价值也没有。” 这个观点只是指出为艺术下定义的方向,却没有真正指出艺术的标准。 虽然此说离定义尚远,却被许多艺术哲学家批评为“本质主义”。,瑞恰慈“综感论”(synaesthesis),瑞恰慈1922年的美学原理一书,卷首题解用朱熹语:“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庸者天下之定理”。 他依此为立论根据,分析了十多家关于美的定义,认为都不能满意。 他认为美的确切定义,应当是符合中庸之道的 :一切以美

10、为特征的经验都是“综感” :对抗的冲动所维持的不是两种思维状态,而是一种“。 这个说法非常有意思,但作为艺术的共同形式,可能太松懈了:冲突的融合是许多符号表意的特征。,体制论(institutionalism),即使把艺术看成一种文化体制。 美学家迪基提出“艺术世界”(artworld)理论:艺术世界(不一定是全社会)公认一件作品是艺术,它就是艺术,因为艺术只是一种共识。 这话似乎很难让人接受,但是在当代艺术生活中,我们实际上采用的就是这种体制论: “艺术世界”大致达成意见一致,也就是在艺术权威能压服大多数不同意见者时,艺术的新标准就出现了。 上世纪50年代格林伯格说服大部分人“抽象表现主义”

11、是伟大的艺术,果然他胜利了:波洛克的“滴沥”成为美国美术的主流作品。现在的特纳奖也是如此。,“艺术世界”的变形,在当代,学界四分五裂,这个“艺术世界共识” 变成艺术掮客说了算:有人当作艺术品购买的,就是艺术。 艺术的分门别类,没有统一的艺术标准,各部门各有权威: 只有雕塑界才能评定一件雕塑是否真是雕塑; 只有书法界才能评定一幅书法是否真是好书法; 只有现代诗歌界(古典诗是另一界)才能评定几行字是否真是诗, 只有流行歌曲界(古典音乐界是另一界)才能评定“绵羊音”是否是艺术的歌声。 掌握艺术话语权代表了“艺术世界”,他们说了算。奥斯伯恩:“艺术是适宜维系经过适当训练和准备的观察者之审美沉思的客体“

12、,体制论受到挑战,与之相类似定义是“艺术是艺术家的创作”。 被认为艺术家的人生产的就是艺术。哪些人有资格自称为艺术家?哪些人可以被封为艺术家?还是同样问题:谁说了算。 这违反了当前的文化民主潮流,是“旧式观念”,很少有人愿意接受。当代美术评奖最招人嘲笑,没有一次不引起嘲骂。 毕加索说:“博物馆只是一堆谎言”。,历史论(historicism),是体制论的变体。 主张这个定义的学者近年增多。哲学家丹图提出艺术的四条定义,最关键的是第四条:“艺术品的解释要求一个艺术史语境”。也就是说文化传统决定题材归属。 但是需要历史背景才能定义的不仅是艺术,任何体裁归类(例如哲学)都需要体裁的历史传统(型文本)

13、支持,艺术作品必然是如此。这个定义没有打开新局面,而且无法对付创新。,四种理论都无法解决问题,体制论的最大的困难是:它可能在同一文化中有效,异文化的艺术如何靠“艺术史语境”,或文化中的“艺术权威”来判别,就成了难题。 这四种定义艺术的方向,都不能满意。 艺术定义的讨论陷于僵局,有不少人认为艺术根本不可定义。,开放概念轮,韦茨,布洛克等“分析美学家”提出:艺术的定义只能是一个“开放概念”。 因为艺术的任务就是挑战程式,颠覆规范:一旦艺术有定义,这个定义就在邀请艺术家来冲破自己。 艺术的定义本身就是反定义,艺术的本质是反规范。 开放概念论,的确击中艺术的本质要害。 艺术史延续到当今时代,必须打开自

14、身才能进行下去:开放概念,就是开放体制,发展历史。 开放概念,是艺术符号冲破自身藩篱,这种冲破本身就是艺术。,为什么艺术特别需要开放概念?,开放概念是符号学对任何概念范畴的态度: 让体裁在文化规定性的约束力,与冲破规定性的开创性之间取得一个协调; 让型文本与文本之间得到一个动态平衡。 其他文本也一样需要把自己的范畴打开,例如档案(什么样的记录是应该保存的),例如历史(什么样的时间间隔可以成为历史),例如信仰,游戏,广告等等,任何范畴都不得不历史性地延展。 但是艺术不得不把概念的开放性放进定义本身之中,不然就无法定义。,历史-体制论Historico-Institutionalism,莱文森认为

15、艺术品分成两种,一种属于艺术的体制范畴,例如歌剧,美术,哪怕是劣作,是否属于艺术无可争议; 另一类是“边缘例子“(borderline cases),它们被看成艺术,是由于它们“郑重地要求用先有艺术品被看待的相同方式来看待它”。 也就是说它与已经被认定的艺术品有一定的关联。 这样就允许艺术既在传统与体制之中,又有发展出边界的可能。 艺术是某种能被人解释出来的,或揭示出来的品格。,艺术符号的开放特征,艺术品应当是个别符号(token),艺术的首要价值是独创。 体制-历史论把艺术品放在艺术史和“艺术世界”的大背景中考察,这样就在个别符中加入了类型因素,把它变成了一个类型符(type)。 艺术品格,

16、是文本与各种隐文本的集合形成的文化定位。 单个艺术品的解释影响到整个艺术文化,成为新的艺术解释的前例,成为创新与体制的结合点。,展示:超文本赋予文本身份,“作为艺术品展示”,是作品成为艺术的关键: 展示不仅仅提出了艺术家的意图,而且画廊,经纪人,艺术节组织者等社会机制,都参加构建意图:他们邀请观者把它当做艺术品来观看,文本本身就被累加上社会性隐文本。 此物为艺术品,已经被“展示”加上的文本身份所定位。 在这个文本身份前,观看就不是对艺术的纯粹关照,观者受到大量文本外因素的压力。 艺术品被展示在文化中的定位,就是与文化的艺术体制,与艺术是相接:例如诗歌的押韵或分行写法。 展示,就是超文本链接(放在艺术应当放的位置),迫使接收者以艺术看待它,由此,它成为艺术品。 余下的争辩只能讨论它是不是佳作。,“艺术性”非自然,艺术符号不是一个自然存在物,或一个天然事件,艺术是人工制造的符号。 在西语中:art就是“与天然相对的人工技巧或技艺” 。 在汉语中 :“藝”字原意为种植,甲骨文字形左上是“木”,表植物;右边是人用双手操作; 而“術”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