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博物院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61739890 上传时间:2018-12-11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2.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博物院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西安博物院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西安博物院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西安博物院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西安博物院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安博物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博物院(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安博物院,行车记录仪品牌,建筑功能的调研,班级:艺术设计1202班 组员:顾家豪 120910205 江楠 120910208,西安博物院概况,西安博物院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门外友谊西路。由文物展馆区、小雁塔以及荐福寺为核心的历史名胜区、园林游览区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245亩。2007年5月18日西安博物院正式对外开放。西安博物院在国内博物馆(院)中独树一帜,以千年古塔园林式遗迹休闲景区以及古都西安现代型历史博物馆而闻名。 西安博物院以著名唐代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雁塔为中心,整体按文物鉴赏、旅游观光、综合服务三大功能区设计,形成集博物馆、名胜古迹、城市公园为一体的历史文化休闲场所。,西

2、安博物院场地分析,西安博物院西安博物院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对原有保护区的基础设施以及园林绿化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另一方面在原有占地面积的基础上沿小雁塔、荐福寺的中轴线向东西两侧进行了扩展,改善了小雁塔与荐福寺的周边环境。在扩建的区域内,增加了人工湖面以及园林绿化景观,使历史名胜与城市公园融为一体,成为一处集文物鉴赏、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身,多功能的城市景观区域。,博物馆概况,西安博物院的主体建筑博物馆(文物展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设计者、著名建筑设计师张锦秋创意设计 整体外观以天圆地方理念创作,突出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同院的小雁塔以及荐福寺古建筑群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博物馆

3、概况,博物馆的建筑面积16000余平方米,陈列面积有5000余平方米,其余为文物库区及公共活动区。 博物院收藏了西安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13万件,其中拥有国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14400多件,并有相当一部分文物出土于周、秦、汉、唐等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朝代。 西安博物院文物展馆的陈列由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陈列三部分组成。博物院使用了当代科技电子技术及影像、声像技术的展示手法,展览运用了虚拟电子翻书、数字幻影演示、DMS数字虚拟演示、互动展示、文物导航等系列科技手段,虚实结合,丰富展览内容,形象展示文物,演绎古都历史。西安博物院落成,结束了古都西安没有大型市级博物馆的历史。,西安博物馆,主要参

4、观人流来自荐福寺南端的第一个大院,经库馆前院由坡道进入展厅。 贵宾及临时展览的观众可从馆北临湖道路登踏步进入。 残疾人坡道设在库馆前院内。 办公、管理人员通过前院库馆南入口进入办公区。 文物运输主要来自东院的研究所文物库,经由坡道进入库馆东侧大踏步下的文物库区总入口。 设备机房工作人员及维修设备均从库馆西入口出入设备用房区。,西安博物馆功能分区,库管内有陈列区、公共设施区、文物库区、办公区、设备用房五大部分组成 文物库区位于半地下层,正方形。陈列区在地面上两层,作方形环状布置。首层方环中基本陈列居南侧,临时陈列居西侧。二层方环全部为基本陈列与精品陈列。公共部分居首层方环的东、北部及环心的圆形中

5、央大厅。首层东侧为观众出入之主门厅,北侧为贵宾和临时陈列出入之门厅。此二门厅转角部位有报告厅、贵宾接待,纪念品商店及贵宾卫生间等公共服务设施。中央大厅二层通高,在二层设有环形休息平台。办公区设在半地下层南侧的夹层中,实际为地面层。设备用房一部分设在半地下层的西部,另一部分设在东院的动力中心。,西安博物馆功能分区,主入口,基本陈列区,临时陈列区,公共部分,贵宾接待处,西安博物馆,西安博物馆流线分析,下,下,上,上,垂直交通,参观流线,人流进入,一层平面图,平面布局类型: 放射皆串联式,好处是布局灵活性大, 可选择性强,对于顺序性和非顺序性的展出都适用。,西安博物馆流线分析,垂直交通,参观流线,二

6、层平面图,地下一层平面图,下,下,西安博物馆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西安博物院的陈列展厅基本上采用了人工照明的方式。 唯有在临时展厅才采用了自然采光的方式,临时展厅内展示的都是 新中国时期计划经济时的粮票,布票等,对光照不敏感。,西安博物馆,结合库馆各部分功能要求,塑造了以半地下层为台座,两层方环形建筑为主体,圆形中央大厅为核心的空间构成,以体现“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 在中央大厅和方环之间四角留出了露天展院,使外观敦实的建筑内部获得了空灵的空间效果。圆形大厅两层通高,使这座规模不大的博物馆空间得以延伸。 注重在城市空间内的标志性和完整性,并于小雁塔和寺庙建筑群相协调,故采用了传统方形楼阁的体型。为了表现鲜明的时代感,采用了全新的建筑语言、材料和设施,同时又在重点部位的设计中包含传统文化气息的细部。,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