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学-02传统:古典主义和后古典主义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61739299 上传时间:2018-12-11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5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社会学-02传统:古典主义和后古典主义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经济社会学-02传统:古典主义和后古典主义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经济社会学-02传统:古典主义和后古典主义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经济社会学-02传统:古典主义和后古典主义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经济社会学-02传统:古典主义和后古典主义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社会学-02传统:古典主义和后古典主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社会学-02传统:古典主义和后古典主义(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社会学的理论传统 古典主义和 后古典主义,马克思的经济社会学思想 韦伯的经济社会学思想 波拉尼的经济社会学思想,马克思的经济社会学思想 Marx and His Idea of Economic Sociology,马克思的三个相关命题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 简单评价,三个相关命题,“金钱在资本家社会中的权力”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劳动力变成商品与劳动过程的扭曲 “异化劳动”理论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第一卷) 当所有的东西都已经变为商品以后,社会关系的命运:“商品拜物教” (资本论第一卷),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1),对经济学理论的“知识社会学分析” 以及对货币的“社会

2、学分析” (经济学手稿/资本论) “唯物史观” (共产党宣言) 社会进步是由阶级斗争所推进的 在资本家社会中资本家和无产阶级是两大对抗阶级 无产阶级最终将通过革命手段建立一个无阶级社会 关于社会进步的动力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及其矛盾运动”的理论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 建立“关于资本主义生产的法则” (资本论,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2),两个独特贡献 “劳动价值论” “剩余价值论” 结论:马克思经济社会学思想的基本视角点在于:凡是在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看到“物与物”关系的地方,马克思都看到了“人与人”的关系,简单评价(1),批判性意见 将一组经济范畴物化,并将之提升为普遍法则 “经济决定论”:人

3、的能动行动被抹煞了 “新保守主义”(“意识形态终结”贝尔)和批判学派(“阶级分析方法的局限”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之争,简单评价(2),理论价值 包含对资本主义进化的系统描述,无之则无法读懂韦伯和熊彼特 “社会经济学”之先驱(韦伯) 关于资本主义拥有推动自身转型动力的观点及其对经济学的意义(熊彼特),简单评价(3),基本的结论 “宣称马克思主义业已彻底完结,正如在1924年那样(意指韦伯在批判经济因素决定历史进化时的断言),仍然是不成熟的”(Smelser & Swedberg, 1994: 9),韦伯的经济社会学思想 Max Weber and His Idea of Economic Soc

4、iology,韦伯思想的主要特征 韦伯研究的两个阶段 韦伯思想的基本框架 韦伯思想的独特贡献,韦伯经济社会学思想的基本特征(1),难以定位和把握的经济社会学思想(Swedberg:1987) 战前德国经济学的基本特点: 内容芜杂,涵盖众多层面 韦伯的研究顺序: 法学经济史社会学的道路 思想理论来源 德国经济学的“历史学派” 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物质利益决定论”的恒久 不衰的批判,并且提出“观念利益”作为对抗 奥地利“边际效用理论”门格尔与“理想类型”,韦伯经济社会学思想的基本特征(2),众多著述,两部经典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 经济与社会 第二章作为经济社会学的圭臬 (Sociological

5、 Categories of Economic Action) 帕森斯的论述 “在很多地方,本章都构成对现代经济秩序加以 一种独特分析的框架” ,韦伯研究经济社会学的两个阶段(1),第一阶段: 18891910: 取得博士学位 取得柏林大学罗马法和商法的教职 弗莱堡大学政治经济学教职 患病 第二阶段: 19101920: 转向社会文化研究,韦伯研究经济社会学的两个阶段(2),早期经济社会学研究的课题与思想 课题: 中世纪贸易公司的研究 股票市场的研究 对产业工人的研究 最重要的早期思想 德国农业工人的迁徙模式和动机:“自由的魔术” 罗马帝国覆亡原因:奴隶制的衰败和向原始乡村 农业复归的结果 新

6、教伦理:使理性经济行为合法化并且推进了世 俗化,韦伯经济社会学思想的基本框架(1),“解释的社会学”与“社会经济学”,韦伯经济社会学思想的基本框架(2),经济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经济事件: 制度 经济现象: 经济相关的现象:有经济后果的社会事件 经济决定的现象:受经济影响的社会事件 经济行动,韦伯经济社会学思想的基本框架(3),经济行动,社会行动,经济社会行动 A. Economic Theory (economic action) Actor A utility interests (mainly material) B. Sociology (social action) Actor A i

7、ntended goal other actors Habit interests emotions ( mainly material) C. Economic Sociology ( economic social action) Actor A utility other actors Habit interest emotions (mainly material),韦伯经济社会学思想的基本框架(4),经济社会学的研究步骤 一般层面: 经济学 具体历史事件: 经济史 文化含义: 社会学,韦伯经济社会学思想的独特贡献(1),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界定 研究经济本身 研究经济与社会其他部分的关

8、联 对经济行动的界定 经济行动是社会的行动 经济行动总是涉及意义的理解 经济行动应当将权力考虑在内,韦伯经济社会学思想的独特贡献(2),对新型经济学的界定 经济学理论 经济史 经济社会学 资本主义类型学 理性资本主义 政治资本主义 传统的商业资本主义,韦伯经济社会学思想的独特贡献(3),CAPITALISM RATIONAL CAPITALISM TRADITONAL COMMERCIAL CAPITALISM POLITCAL CAPITALISM MODE# 1:Trade in free markets; capitalist production MODE# 2:Capitalist

9、speculation and finance MODE # 3:Predatory political profit MODE # 4:Profit on the market through force and domination MODE # 5:Profit through unusual deals with political authorities MODE # 6:Tranditional types of trade and money deals,简单评价,五个有价值的观点 文化与经济: “新教伦理”命题及其争论“亚洲四小龙” 权力与经济:支配问题 对经济行动的界定和理解

10、 关于经济学的设想:熊彼特命题 关于资本主义类型学,卡尔.波拉尼的经济社会学思想 The Ideas of K. Polanyis Economic Sociology,生平经历 主要著作 独特贡献 学术遗产,波拉尼的生平经历: 五个时期,四次流亡,匈牙利时期(1886-1964) 1886年生,在匈牙利渡过童年和青年 参加激进党,编辑激进刊物,加入“伽利略学圈” 奥地利时期(1919-1932) 投身“匈牙利革命”,政治流亡 担任奥地利经济学人编辑并研究经济史 英国时期(1933-1939) 从事劳工教育 美国时期(1940-1952) 本宁顿教职,转写大转变 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史教授,编撰早

11、期帝国的贸易与市场 加拿大时期(19531956) 1953年退休,与其妻团聚并移居加拿大安大略,卡尔.波拉尼的主要著作,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1944) Trade and Market in the Early Empires (1957) Dahomey and the Slave Trade (1966) The Livelihood of Man (1977)(edited by H. Person) Primitive, Archaic and Modern Economies (1968)(edited by G. Dalton) Democracy

12、, Fascism and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Selected Essays (1977),波拉尼的学术遗产,市场的社会学 “形式主义”与“实质主义”之争 “互惠”、“再分配”与“交换”:经济生活的三种整合形式 “嵌入性”(Embeddedness)概念作为当代新经济社会学的旗帜 社会发展的“钟摆式运动”,市场的社会学 Sociology of Market,波拉尼的基本思想 市场只是一种经济整合形式,其占据支配地位是国家权力运作的结果 长程贸易先于国内贸易发生 价格不一定由供求关系决定 国家和对市场的干预是必不可少的 对当代社会学的影响 布罗代尔论“物质生活、

13、市场与资本主义”;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 沙林斯(M. Sahlins)与石器时代的经济(The Economy of Stone Age),价格的决定因素 当代关于市场与社会的长期争论,“形式主义”与“实质主义”之争 Disputes between Formalism vs. Substantialism,“形式主义”与“实质主义”的划分 把“经验的经济活动”与“理性选择”区分开来 市场=人类经济生活的一小部分 “人类的生计”(livelihood)更为实质性 揭示出理性选择受到各种社会条件的约束 斯科特vs.波普金: “道义小农”vs.“理性小农”,经济生活的三种整合形式 Recip

14、rocity/Redistribution/Exchange,“互惠”、“再分配”和“交换”: 三种经济生活整合形式的提出和界定 2. 在当代社会学中的应用 经Ivan Szelenyi 等引入,成为“转型社会学”最为基本的概念 “再分配”市场 Redistribution - Market-Exchange,“嵌入性”概念 Embeddedness,The human economy, then, is embedded and enmeshed in institutions, economic and non-economic. The inclusion of the non-econ

15、omic is vital. For religion or government may be as important for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ing of the economy as monetary institutions or the availability of tools and machines themselves that lighten the toil of labor. K. Polanyi: Trade and Market in Early Empires, P. 250,“社会的双向运动”: 波拉尼独特的学术贡献(1),世界大战、人类文明危机及其根源:“市场社会”的结果 2. “自我调节市场”(self-regulation market) 的发展历史 市场原本是组织人类经济生活的形式之一 “市场社会”的特点: 将市场原则推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3.“自我调节市场”的关节点:虚构的商品 (fictitious Commodities) 土地、货币、劳动力的商品化,“社会的双向运动”: 波拉尼独特的学术贡献(2),4. 社会的“自我保护运动” “住居法”(1662)部分条文被废除(1795) “史宾汉连法”(Speenhamland Law,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