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绪论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61739262 上传时间:2018-12-11 格式:PPT 页数:137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绪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37页
组织行为学+绪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37页
组织行为学+绪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37页
组织行为学+绪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37页
组织行为学+绪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绪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绪论(1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组 织 行 为 学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OB),2,Chap1 绪论,组织,是人们群体活动的主要形式,是人的社会性的体现。 组织,是由人组成的,又是由人来管理的。 组织对成员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影响。 成员的行为方式对组织绩效的影响。,3,1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1、组织的定义 1)组织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有某种目标、有一定的内部结构和分工的社会技术系统。 2)组织是一种有意协调的社会单元,有两个以上的人组成,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运作,以达到共同的目标或一系列目标。 3)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 4)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为一定目标

2、而进行协作活动的集体。 5)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共同目标,通过各部门劳动和职务的分工合作和不同等级的权力和责任的制度化,有计划地协调一群人的活动。,4,是为了达到个体和共同目标而一起工作的人的集合。 组织包含三个基本要素: 人群系统 共同目标 分工协作,5,1)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 组织是由人构成的,同时组织活动也需要一定的物质资源。因此组织既是物质结构,又是社会结构。组织活动的资源配置是通过人来完成的,正是人群形成了组织,没有人群便没有组织。,6,2)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 任何组织都有其基本的使命和目标,企业是为了生产产品、提供服务满足顾客需要,教育机构是为了培养人才,医院的存在是为

3、病人提供健康服务的,等等。组织的使命和目标说明了组织存在的理由。,7,3)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 组织的存在是由于有自身的使命和目标。这些使命和目标是社会所必需而单个人又不能完成的。为了完成自己的目标,组织必须开展实际的业务活动。活动的展开又离不开相应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等的运用作为条件。为了保证作业活动基本过程的顺利、有效进行,还需要开展另一方面的活动管理。,8,“组织”有两方面的含义 作为实体的组织(Organization) 作为过程的组织(Organizing),9,2、组织行为 2.1行为的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行为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

4、动。” 行为与“思想”相联系; 行为是指人们有目的、有意义的活动。,10,韦氏大词典的解释是: (1)处理自身的方式; (2)组织体卷入行动或对外界刺激反应的某种表现/个体、组织或种系对其外部环境的反应; (3)某种事物活动的方式。 行为与“思想”无直接的联系; 它只是个体或组织对外界的反应。,11,就是人的活动。行为是指人或动物表现的,和生理、心理活动紧密相联的外显的运动、动作或活动。所有的行为都是有一连串的动作组成,行为的基本单元是动作。 勒温认为,行为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B = f(P,E) B表示行为;P表示人;E表示环境。,12,人类行为一般规律,1、目标律 任何行为都指向一

5、定的目标。这些目标可能是主体之外的任一客观事物,如金钱、住房、轿车、职位、名誉等。目标 “拉动”人们付出努力去获得。 2、动机律 所有行为均有动机“驱动”。动机启动并维持人类行为的生理、心理状态,如欲望、需要、兴趣、信念、情绪等。人的行为在动机的驱动下指向目标。 3、强化律 预期目标或有利结果作为强化物增大了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13,4、遗传律 一个人的行为特征部分决定于从父母双亲那里获得的基因的状况。 5、环境律 一个人的行为特征决定于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6、差异律 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人格特质、价值观、兴趣、动机等方面存在差异,源于遗传、环境、情景等影响。劳动力多样化有利于组织绩效的提

6、高。 7、本我律 虽然一个人在行动时考虑到法律与道德的约束,但在本质上个体只顾追求自己的利益、自己的目标。,14,8、发展律 个体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行为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如能力的提高、性格的改变、知识的积累等。 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艾里克森把人一生的行为发展分成八个阶段: 基本信任一基本不信任(1岁前); 自主一害羞、怀疑(1岁3岁); 创造一罪恶(4岁5岁); 勤奋一自卑(6岁一11岁); 自我认同一一角色混乱(12岁20岁); 亲密一孤立(21岁一24岁); 关心后代一自我关注(25岁65岁); 自我整合一失望(66岁后)。 每一阶段都存在一种危机,如果每一阶段的危机得到积极解决

7、,则会产生良好的人格特质,否则相反。,15,2.2组织行为的定义 组织行为是指在组织内部群体和个体所产生的行为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是指各类组织的每位成员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所有行为。,16,2.3组织行为的分类 微观组织行为:指组织内的个体和群体的行为。 宏观组织行为:指所有组织成员作为一个整体活动时表现出来的行为。,17,18,3.组织行为学定义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美国学者威廉迪尔认为:“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组织中个人、团体和组织的行为问题。”,19,美国学者安德鲁J杜布林在他的著作组织行为学原理中写到:“组织行为学是系统研

8、究组织环境中所有成员的行为,以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及其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作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20,加拿大学者乔凯利的定义:“组织行为学的定义是对组织的性质进行系统的研究:组织是怎样产生、成长和发展的,它怎样对各个成员。对组成这些组织的群体、对其他组织以及更大些的机构发生作用。”,21,美国管理学家罗宾斯(S.P.Robbins)认为: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22,本课程将组织行为学定义为: 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

9、标的科学。 三层含义: 对象: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范围:组织内 目的:管理,23,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组织行为学既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又研究人的行为活动的规律性。人的行为与心理密不可分,心理活动是行为的内在依据,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因此,必须把两者作为统一体进行研究。,24,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 这就说明组织行为学并不是研究一切人类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而是只研究一定组织范围内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研究这种种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不仅是研究单个人的心理和行为,而且还要研究聚集在一起的人的心理和行为。因此

10、又可分为: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以及整个组织的心理与行为。,25,3)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特别是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变消极行为为积极行为,以取得最佳的工作绩效。,26,4.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关系 1)联系 目的、对象、内容、理论来源 2)区别 心理 行为,27,5.组织行为学的内容体系,28,29,2组织行为学的演变、发展,1组织行为学的演进与发展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是组织演变、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 1.1古典组织管理理论物本管理时代 19001930 泰勒,法约尔,韦伯 1

11、.2行为科学组织管理理论人本管理时代 梅奥,马斯洛 1.3知识经济组织管理理论能本管理时代,30,A.管理学产生前的组织行为学思想: 1)亚当斯密(Adam Smith):国富论劳动分工(工作专门化) 2)查尔斯巴比奇(Charles Babage):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 3)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工厂制度贬低了工人的利益,31,B.行为学派时代 1)人事办公室的诞生: 1900年,B.F.Goodrich公司成立了雇用事务部;1902年,国家现金注册公司(NCRC)建立了第一个职能全面的劳动部门其主要职责是:工资管理、处理矛盾、改善雇佣和工作环境、改进卫生条件、保管记录、促进

12、工人发展等。 2)闵斯特伯格(Huga Mnsterberg)与工业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与产业效率,32,3)劳动法案 1935年美国通过了瓦格纳法案(劳动法案)。 4)人际关系理论 1949年,芝加哥大学 ,“行为科学”(Behavior Science ),33,C.人力资源学派 1)克里斯阿吉里斯(Chris Argyris)的观点:1957年6月,阿吉里斯将个性与组织中节选的短文在管理科学季刊第二卷中发表,这篇名为个性与组织:互相协调的几个问题的文章集中体现了阿吉里斯影响最为深远的“不成熟成熟”理论。,34,2)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 Mc Gregor)的观点: 他在

13、1957年11月号的美国管理评论杂志上发表了企业的人性方面一文,提出了有名的“X理论一Y理论”,该文1960年以书的形式出版。,35,D.权变学派组织行为学的形成: 6070年代的权变管理理论,标志管理心理学发展成为组织行为学。,36,E.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1)组织文化的兴起 Z理论 2)组织再造 3)学习型组织 第五项修炼 *系统思维 *自我超越 *改善心智模式 *建立共同目标愿景 *团队学习,37,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修炼是学习不断厘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精熟“自我超越”的人,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

14、现的愿望,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艺术作品一般,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组织整体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植基于个别成员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此项修炼兼容并蓄了东方和西方的精神传统。,38,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象、印象。我们通常不易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行为的影响。例如,对于常说笑话的人,我们可能认为他乐观豁达;对于不修边幅的人,我们可能觉得他不在乎别人的想法。在管理的许多决策模式中,决定什么可以做或不可以做,也常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心智模式。如果你无法掌握市

15、场的契机和推行组织中的兴革,很可能是因为它们与我们心中隐藏的、强而有力的心智模式相抵触。,39,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如果有任何一项领导的理念,几千年来一直能在组织中鼓舞人心,那就是拥有一种能够凝聚、并坚持实现共同的愿望的能力。一个缺少全体衷心共有的目标、价值观与使命的组织,必定难成大器。 有了衷心渴望实现的目标,大家会努力学习、追求卓越,不是因为他们被要求这样做,而是因为衷心想要如此。 领导者在精熟此项修炼的过程中,会得到同样的教训:一味试图主导共同愿景(无论多么的有善意)会产生反效果。,40,第四项修炼:团体学习,一个管理团体中,大家都认真参与,每个人的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何以集体的

16、智商只有六十二?团体学习的修炼即在处理这种困境。 团体的集体智慧高干个人智慧,团体拥有整体搭配的行动能力。 团体学习的修炼从“深度汇谈”(dialogue)开始。“深度汇谈”是一个团体的所有成员,摊出心中的假设,而进入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41,“深度汇谈”的修炼也包括学习找出有碍学习的互动模式。例如“自我防卫”的模式往往根植于团体的互动中,若未察觉,则会妨碍组织学习。如果能以有创造性的方式察觉它,并使其浮现,学习的速度便能大增。 团体学习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为在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团体而不是个人。除非团体能够学习,组织才能得以发展。,42,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企业和人类其他活动,也是一种“系统”,也都受到细微且息息相关的行动所牵连,彼此影响着,这种影响往往要经年累月才完全展现出来。身为群体中的一小部分,置身其中而想要看清整体变化,更是加倍的困难。我们因而倾向于将焦点放在系统中某一片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