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上大-任树怀-信息共享空间背景下的大学图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715832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9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2)上大-任树怀-信息共享空间背景下的大学图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02)上大-任树怀-信息共享空间背景下的大学图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02)上大-任树怀-信息共享空间背景下的大学图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02)上大-任树怀-信息共享空间背景下的大学图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02)上大-任树怀-信息共享空间背景下的大学图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2)上大-任树怀-信息共享空间背景下的大学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上大-任树怀-信息共享空间背景下的大学图(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任树怀,2007.4.21 厦门,信息共享空间背景下的 大学图书馆2.0,上海大学图书馆,探索 变革中的大学图书馆 信息共享空间与图书馆2.0 大学图书馆2.0概念模型 实践 构建学科服务平台2.0 思考 实现图书馆2.0途径与动力,探索 变革中的大学图书馆 信息共享空间与图书馆2.0 大学图书馆2.0概念模型,探索-变革中的大学图书馆,信息技术的促进1 手段的进步、载体的变化、学术交流模式的变化 Internet、Web、Digital Library 社会需求的驱动 学习方式变化 “伴随着计算机长大的”年轻一代是大学校园的主体,交互性是他们生活的特点,随时随处获取多媒体信息、同时处理多项任

2、务、经验性思维、协同性、整合性和直接性是他们共有的特征2。 学习方式多样化:边查电子邮件、边上网冲浪、边玩游戏、边喝咖啡、边听MP3、边写论文 教学方法变革“教学为中心”“学习为中心” 图书馆发展的内在要求 服务模式的转变从以收集、组织、保存和存取为主到”以读者为 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转变 面临社会其他信息服务机构的竞争,1朱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现状和发展, 2006.12,长沙 2 Stephen Abram, Judy Luther, “Born with the Chip”, Library Journal, 2004,(5):34-37,探索-变革中的大学图书馆,最为深刻的变化:

3、 数字图书馆 信息共享空间 图书馆2.0 。,探索-信息共享空间与图书馆2.0,1、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IC)观点下的大学图书馆2.0 据范并思教授等学者在“图书馆2.0:构建新的图书馆服务”一文中考证1,最早使用“Library 2.0”名词的是美国Library Journal2004年4月一篇题为“Campus Library 2.0”的专访稿2。作者是该杂志副主编兼学术新闻电讯栏目的编辑,他通过亲临蒙特霍克大学(Mt. Holyoke)威利斯图书馆的感受,从一站式用户体验、可伸缩性、组织变革、交流与互动、协作空间、技术支持等多个方面描述了信息共享空间(

4、IC)倍受读者欢迎的成功因素。认为:无论起什么名字信息共享空间仍是图书馆,事实上它是校园图书馆的一种新版本,“大学图书馆2.0”。,1范并思;胡小菁. 图书馆2.0:构建新的图书馆服务.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6, 24 (1):2-7 ” 2Albanese A R.Campus Library 2.0.Library Journal,2004,129(7):30-33 环境,探索-信息共享空间与图书馆2.0,1)、信息共享空间(IC)-产生 图书馆服务与其它电子化学习和学术交流服务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传统的服务不可能满足新的学习与研究需求,学习、研究与学术交流的新模式将推动支持这些活动的

5、机构服务模式的变革。 大学图书馆作为大学或学院的一部分,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图书馆而存在,它要支持研究和学习,要不断调整以适应学习和研究行为的变化。 有必要重新审视和重新定位公共服务在支持终身学习和学术研究中的角色,图书馆和其他公共服务传播应与教育之间结合起来,共同支持一个知识社会来创造学习和提供创造性的机会。 要求图书馆:提供 信息、IT技术、空间、服务支持,探索-信息共享空间与图书馆2.0,1)、信息共享空间(IC)-产生(续),主要基于两种思想: 基于开放获取:是在开放获取运动的背景下,把IC作为历史意义上的社会共有设施,任何人都可以最大限度地自由存取和利用 代表人: Nancy Krani

6、ch(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前主席) 她认为:“IC确保对理想信念的开放获取和利用,它以价值、法律、组织、通讯设施和资源等内容为特征,促进信息共享、共有和自由存取,鼓励人们在民主讨论中学习、思考和实践,它是民主活动的基础” 。 基于大学图书馆:把IC作为一种综合服务设施和协作学习环境 代表人: Donald Beagle(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图书馆IC前负责人) 他认为:“IC是一种新的基础设施,是围绕综合的数字环境而特别设计的组织和服务空间。作为一个概念上的教育空间实体,IC涉及从印刷型到数字型信息环境组织的重新调整,以及技术和服务功能的整合”;,探索-信息共享空间与图书馆2.0,2)、信息共享

7、空间-概念,一种协同学习环境+社会学习环境; 一种一站式服务环境; 一个开放获取环境; 一个知识管理中心; 一个知识社区; 一个聚集和共享新技术的实体场所 一个获取和共享数字信息的虚拟场所; 。,探索-信息共享空间与图书馆2.0,2)、信息共享空间-概念(续) IC = 空间 资源 人(服务) 实体 虚拟,探索-信息共享空间与图书馆2.0,3)、信息共享空间-三层模型,探索-信息共享空间与图书馆2.0,2、Web 2.0 观点下的图书馆2.0 自2004年10月OReilly媒体公司总裁兼CEO提姆奥莱理提出Web 2.0概念之后引发的2.0风潮, Library 2.0, 2005.9, M

8、ichael Casey 图书馆2.0, 2006,1, 范并思教授 第一届“Web2.0与信息服务”会议, 2006.5, 上海 62种的观点 7种的定义 Talis 图书馆2.0四项原则 老槐的图书馆2.0五定律 Keven的图书馆2.0五原则 王波的Web2.0环境下的图书情报期刊2.0 .,探索-信息共享空间与图书馆2.0,图书馆2.0的核心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变革,这是一种鼓励持续和有意识变化的图书馆服务模式,邀请用户参与创建自己所期望的服务(包括实体的和虚拟的),通过始终如一地服务评价予以支持,同时也试图通过改善现有设施及服务吸引新用户,并更好地为老用户服务。 - Michael Ca

9、sey, “Library 2.0”, 2006.9,Library Journal,2、Web 2.0 观点下的图书馆2.0 (续) 图书馆2.0 : 技术? 理念? ? ? ?,探索-信息共享空间与图书馆2.0,3、大学图书馆2.0概念模型 1) Michael C. Habib 的大学图书馆2.0模型,-Michael Habib,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的研究生 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图书馆IC前负责人 Donald Beagle,探索-信息共享空间与图书馆2.0,3、大学图书馆2.0概念模型(续) 2) 本报告提出的大学图书馆2.0概念模型 在综合研究大学图书馆发展趋势、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模式、

10、Web 2.0技术、图书馆2.0理念和知识管理等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本报告提出一种新的大学图书馆2.0概念模型:,探索-信息共享空间与图书馆2.0,3、大学图书馆2.0概念模型(续) 2)本报告提出的大学图书馆2.0概念模型(续),该模型由实体层、虚拟层和支持层等三个层次来描述,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动态模型。 三个层次并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有机融合的整体,从内到外贯穿着用户参与和集体智慧,鼓励和邀请用户参与建立、改进和评价所需的服务。系统在遵循知识共享协议的环境下,最大限度地实现开放获取、信息共享和知识共享,以用户需求为动因,始终持续和有意识的变化与发展。,探索-信息共享空间与图书馆2.0,3、

11、大学图书馆2.0概念模型(续) 2)本报告提出的大学图书馆2.0概念模型(续) 实体层 是用户学习、活动和交流的实体场所。由实体空间、硬件设备和服务设施等部分组成。侧重发挥实体空间交流、协作和一站式服务的作用。实体空间包括开放获取区、交流区、灵活可变的电子教室、促进小组研究的讨论室、指导用户学习和提高技能的指导室、帮助用户开发数字作品的多媒体制作室、体验技术和软件工具的实验室,网络咖啡吧和休闲区等;硬件设备包括各种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和外围设备;服务设施包括参考咨询台、电脑技术支持台、残障辅助设施等。实体层的构成遵循因需而变的原则,所包含的构建元素依据用户需求和实现目标而定。,探索-信息共享空

12、间与图书馆2.0,3、大学图书馆2.0概念模型(续) 2)本报告提出的大学图书馆2.0概念模型(续) 虚拟层 是用户学习、交流和共享知识的虚拟场所。由虚拟空间、信息资源和网络软件设施等部分组成,运用Web 2.0技术或软件工具而构建,比如即时通讯、博客、维基、Flickr、社会网络、知识库、信息聚类、社会书签、知识共享等,侧重开放获取、交流互动、知识共享以及与本地或远程新老用户的互动。虚拟空间包括各种社会网络空间、学习社区、兴趣社区、虚拟实践社区等虚拟环境;信息资源包括数字图书馆资源、知识社区、知识导航、网络培训资源、网络信息资源和其它各种信息资源等;网络软件及设施包括各种网络软件、信息获取与

13、共享软件、网络教学软件、网络办公软件、多媒体软件以及其它应用软件等。,探索-信息共享空间与图书馆2.0,3、大学图书馆2.0概念模型(续) 2)本报告提出的大学图书馆2.0概念模型(续) 支持层 是系统运行、发展和通过服务的核心动力层,由信息技术、组织与管理、文化与精神三大核心驱动力要素构成,通过三者的有机融合和共同作用来支撑和驱动系统的运行与发展。信息技术是驱动系统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包括数字图书馆技术、Web技术、社会网络技术以及其它各项IT技术及其应用;驱动系统运行的各项IT技术及其应用;组织与管理是驱动系统运行的组织和制度,包括服务组织及其结构、服务规范、资金投入、运行制度、激励机制、

14、培训机制和服务评价体系等内容。服务组织(包括虚拟社区管理组织)由多个部门共同构建,服务人员包括参考咨询馆员、IT专家、多媒体工作者、指导教师等。文化与精神,即图书馆文化,是构成系统各个环节中全体组织成员认同和遵守的价值观念、服务准则、工作作风、组织精神、道德规范和发展目标的总和;服务评价体系是保证系统有效运行的重要内容,只有积极邀请用户参与始终如一的服务评价,才能不断改进服务手段和提高服务质量,保证系统高效运行。,探索-信息共享空间与图书馆2.0,3、大学图书馆2.0概念模型(续) 2)本报告提出的大学图书馆2.0概念模型(续) 从上述模型表明:大学图书馆2.0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动态服务模式

15、,它以用户需求为动因,以互联网络为平台,以各种信息技术和工具(特别是Web 2.0技术,如博客、维基、即时通讯、RSS聚合、社会网络等等)为手段,以用户参与、交互、体验、社会化和集体智慧为特色,以数字图书馆及网络资源为信息源和知识库,以多功能实践社区为实体场所,以广阔的虚拟社区为虚拟组织环境,以实体和虚拟相融合方式从事交流、互动和共享等活动,以信息技术、组织与管理、文化与精神为核心动力支撑和驱动系统运行与发展,从而向图书馆2.0无处不在、开放获取、跨越障碍、共同参与、灵活使用和活动共享的理想目标迈进。,实践 构建学科服务平台2.0,实践-构建学科服务平台2.0 (大学图书馆学报,录用待刊),上

16、海大学图书馆为满足目前学科知识服务之需要,在构建学科服务平台2.0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实现目标 以用户为中心,以图书馆2.0理念为指导,为Web 2.0技术为手段,建立学科馆员和学科用户共同参与、双向交互、开放获取、知识共享和协作研究的学术社区,使学科馆员能够在信息检索、采集、聚合、分析、评价、过虑、组织和管理的过程中提供学科导航及个性化服务,使学科团队成员能够在研究、创作和发表过程中与学科馆员及时交互协作,并通过集体的智慧建设共享知识库。在实现虚拟交互的同时,学科馆员也主动走进学科团队和实验室中,密切联系学科用户,融人学科研活动中,并通过现场交流把握用户需求,由此通过虚拟和实体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科建设提供深层次的增殖服务。,上海大学图书馆为满足目前学科知识服务之需要,在构建学科服务平台2.0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实现目标 以用户为中心,以图书馆2.0理念为指导,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