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卷2010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系列(19)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ppt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61713002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卷2010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系列(19)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天津卷2010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系列(19)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天津卷2010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系列(19)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天津卷2010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系列(19)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天津卷2010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系列(19)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卷2010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系列(19)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卷2010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系列(19)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ppt(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1,映,摇,轻风 细柳 淡月 梅花,舞,隐,扶,失,小 故 事,析:“扶”字恰到好处地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并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在月光照映下,梅花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2,相传,苏东坡与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中,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

2、“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趣味思考,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3,轻 风 扶 细 柳,淡 月 失 梅 花,“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这类较露的动词呢?(“摇”、“舞”也不合情理)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

3、生辉。,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4,“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诗赋以一字见工拙”,“推敲”的典故,古人非常讲究炼字,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5,(一)寻找并鉴赏诗句中精练的词语:,1.鉴赏精练的动词,2.鉴赏精练的形容词,(二)如何进行语言表述(步骤如下),第一、把这个词放在句中作具体解释。 第二、看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的表达技巧,然后加一些描述性的术语,如精练传神、绘声绘色、生动形象等。 第三、从整体角度回答它这样用有什么作用(意境、感情)。,一.回答“精练词语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这类题的思考步骤:,古代诗歌鉴赏语

4、言部分,6,一.结合全诗,看精练词语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二.结合全诗,看诗句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三.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诗歌语言题一般出题方式,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7,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齐己早梅,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一,题型示例,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8,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纷纷,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9,例1、过香积寺 王

5、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明确:“泉声咽危石”是“危石”边“泉声咽”,“日色冷青松”是“青松”上“日色冷”,突出了入耳的泉声和触目的日色。因危石的阻隔,泉水不能顺利流淌,发出呜咽凄切的声音。夕阳西下,昏黄的余晖洒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青松使日光仿佛也变冷了。这里“咽”、“冷”二字用得极为准确、巧妙,被历代誉为炼字典范。“咽”是拟人,状石间泉声低沉,“冷”是通感,绘夕阳余晖微弱。正如孙殿成所评:“下一咽字,则幽静之状恍然,著一冷字,则深僻之景若见。”(王右丞集笺注)此外“泉声”、“危石”、“日色”、“青松”四个意象形成完

6、美组合,以泉声之幽咽与日色之凄冷相互衬托,渲染古寺远离世间烟火、俗人难以接近的氛围。,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10,例2、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明确: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抒发寄情山水之胸怀。诗人清晨登常熟县的破山,入破山寺(即兴福寺),在旭日初升、光照山林的景色中,表露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走到幽静的后院,面对美妙的佳境,忘情地欣赏,寄托自己遁世情怀。“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和“空”字,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意思是美丽的山中风光,使鸟的心情大为愉悦,小潭中水的倒影,使人的心灵感到一片空

7、灵。,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11,例3: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江南的初夏,风“老”莺雏,雨“肥”梅子。我们的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且一作就作的鲜活生动,呼之欲出。想那黄口雏鸟从昂首待哺的娇憨,慢慢丰了一身羽毛,再到展翅离巢,不是一天一日的时光,更待其中亲鸟的艰劳,形态种种,时日漫漫,到后来只得了一个“老”字,当真浓酽醉人。我们的思想就在“老”字中徜徉,不留神便过足了几月的时光。又一个雨“肥”梅子。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花褪残红青杏小”,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

8、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12,南 浦 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13,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等,主要

9、目的是符合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古典诗歌的语言特点,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14,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例1、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就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把春天来到的情状写出来了,它使江南两岸一下子变得一片翠绿。 例2 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明确:第一句“下马饮君酒”的“饮”字应理解成使动,君准备行走,邀请君下马

10、喝酒,然后才发生了那番对话。,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15,炼字类答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16,关键词类答题:,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

11、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17,二.看诗句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在诗文中,有一些特殊结构形式的词,常能出现特殊的表达效果。,(1)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18,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读来就能领悟,叠词之妙就在于增强诗歌的韵律感,从感情上,

12、抒情主人公从晨起临风开始,便觉万般惆怅,百无聊赖。于是寻寻觅觅,希望寻找点什么以排遣自己的寂寞。可寻觅的结果却是满目萧条,冷冷清清,所以本想消减的忧愁反更增一层,而变得凄凄惨惨戚戚了,因此叠词的另外一个效果就在于可加强感情的表达。,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19,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分析:“潺潺”一词拟春雨之声,使读者如听春雨之淅沥,想起乍暖之还寒;冷雨淅沥,落在帘外,听在耳边,冷在心中,而这位亡国之君的家仇国恨便立刻涌上心头,所以,拟声词的作用就在于可以使诗文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20,(2)、意象名词罗列,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

13、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首元曲描写了哪些景物?,诗人感情是愁的,所以诗人目之所及: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鸦是黄昏的,甚至古道之上,西风之中的那匹马也是瘦的。这些名词性意象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衰败、凄凉、孤寂的氛围,而景中之人,断肠天涯也就自然可以理解了。所以这首曲词蕴含诗人很复杂的愁绪:既有凄凉无奈的悲哀,亦有是仕宦飘泊的孤苦,更有封建文人怨世哀身的无奈。,这就是意象组合,它以极其简省的笔墨,创设了极其丰厚的意蕴,为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凝炼性,运用名词组成意象,可谓是一词一景,从画面中我们分明感到这些景是自然之景,但又分明不仅是自然之景,因为包含诗人无限情感,所谓一

14、切景语皆情语,,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21,商 山 早 行 温 庭 筠 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 。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 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古时旅人为了安全,总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些都是富有早行特征的景物,而且这些名词性意象组合在一起,就很形象地写出了早行的情景:旅人住在旅店里,听到鸡鸣声就赶紧起来查看天色,见天上有月就马上收拾行装,踏上旅程,诗人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起程,可谓是早行了,没想到铺满寒霜的板桥之上,早已是人迹斑斑,真所谓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呀,所以诗人羁旅之苦、怀乡之情

15、就溢于言表了,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22,寄黄几复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国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烟滕。,诗人选择了江湖、夜雨、十年灯,做了动人的抒写,江湖让人想起辗转和漂泊,杜甫在梦李白中曾有“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的诗句,夜雨更能引人的思乡之情,李商隐在夜雨寄北曾有“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的诗句,人在江湖,又逢夜雨,使人备感萧瑟,夜雨之时,需要点灯,所以诗人接下来选择了灯这个意象,“灯”是个常用字,而十年灯,则是作者的独创,当它与“江湖、夜雨”组合在一起时,就

16、能激发人一连串的想象:两个朋友,各自漂泊,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这种情景已持续了十年之久。,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23,关照动词,关照修饰语,关照特殊词,炼字的角度,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24,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要重点关照动词,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25,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极度夸张地写出登楼所见。坼,裂开,隔开 。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显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字动态感极强,在诗人笔下洞庭湖包容了天地万物,并主宰它们的沉浮。明星都随湖水的波动而飘荡。写出浩渺无垠的洞庭湖的水势 。,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26,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怨”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