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明代文学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61712980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明代文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大学语文-明代文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大学语文-明代文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大学语文-明代文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大学语文-明代文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明代文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明代文学(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语文,明代文学,1368-1644,共计277年,前期:元代文学的余波和明代中后期文学突变的准备,中国古代文学的最后阶段,后期:嘉靖以后,文学变革狂飙突至,中国文学中正式进入近古的新时代,明代文学,明代社会发展对文学的影响,商业经济繁荣与城市文化的形成,使文学日趋市民化、商业化、通俗化。,明初 “重农抑商”,影响了城市繁荣。,明中叶工商势力活跃,市民阶层迅速扩大。,作品内容市民化,艺术趣味趋向世俗化 。,文学商品化,带来晚明文坛的污秽浊流。,明代文学,明代社会发展对文学的影响,新兴的王学左派肯定人欲、张扬个性,使文 学创作主体意识增强。,明初思想文化界死气沉沉。,中叶后,心学和禅宗强调“本

2、心”,明后期思想家、文学家纷纷不顾天理、张扬世俗情欲,明代文学,中叶后,心学和禅宗强调“本心”: 王阳明说:“此心纯是天理”。 “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功夫”(传习录上) 禅宗大师认为:“率性之谓道,率情之谓倒”(紫柏老人集法语)。,明代文学,明后期思想家、文学家纷纷不顾天理、张扬世俗情欲: 李贽:“人必有私”(藏书卷2) 汤显祖:“世总为情”(汤显祖诗文集卷34) 袁宏道:真乐乃是“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间之声,身极世间之鲜,口极世间之谭”。 “宾客满席,男女交舄”,“姬妾数人,游闲数人”,“朝不谋夕”“恬不知耻” (与龚惟长先生书),明代文学,明代文学发展概况,明代文学分期 明代文学以嘉靖时期

3、为界分前后两期。 明前期:文学名作几乎都集中在元明之际。戏曲、小说成 就较高,三国、水浒问世。 明后期,小说、戏曲再现辉煌:徐渭和四声猿、汤显 祖和临川四梦、吴承恩和西游记、兰陵笑笑生和 金瓶梅、冯梦龙和三言、凌濛初和“二拍”等皆为大家 大作。诗文最突出的是“公安派”。,明代文学,明代文学发展概况,俗文学地位的提高 传统文学观念向视诗、文等雅文学为正宗,而视小说、戏 曲等俗文学为鄙野、淫邪。 承平日久,帝王对小说、戏曲兴趣越来越浓,朝臣、文人 也开始喜好。,明代文学,明代文学发展概况,俗文学地位的提高 从前期李梦阳到后期李贽、袁宏道、汤显祖、冯梦龙等 ,都为俗文学大声疾呼。李贽称西厢、水浒:“

4、古今 之至文”(童心说)。 袁宏道将词、曲、小说与庄、骚、史、汉并提,称水 浒、金瓶梅是“逸典”(觞政)。 冯梦龙认为小说比论语孝经的感染力 “捷且深”。,明代文学,明代文学发展概况,俗文学地位繁荣 首先是小说勃兴:以三国、水浒、西游、 金瓶梅这“四大奇书”为标志。短篇以“三言”“二拍”为代表 。 其次是戏曲兴盛:嘉靖后,“三大传奇”问世;“四大声腔” 的昆山、弋阳腔火爆。汤显祖、沈璟等剧作家和曲论家,传 奇剧牡丹亭、杂剧 四声猿标志了明代戏剧的最高水 平。,明代文学,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成书,明代文学,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成书 隋代杜宝的大业拾遗记,已经有关于三国故事的文艺节目唐

5、代 ,据李商隐骄儿诗等推测,三国故事已经妇孺皆知。 宋代,据苏轼东坡志林的记载,当时已经有说三国故事的“说 话”节目,而且效果很好 元代,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等讲史话本已经粗具今天三 国演义的规模。同时,舞台上搬演三国故事的戏剧节目已经很多。,明代文学,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作者 关于罗贯中,目前所知甚少,根据贾仲明录鬼簿续 编、王圻稗史汇编、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等书之间不无矛盾的记载,我们可以约略了解到作 者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东原人,元末明初 人。,明代文学,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版本 最早的版本是嘉靖本。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版 本是毛伦、毛宗岗父子评点修改过的版本。与以往 的

6、本子相比,它的正统色彩更强,艺术上也有较大 的提高,评点也有过人之处。,明代文学,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主旨 对于导致天下大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 对于创造清平世界的明君贤臣的渴望,明代文学,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政治上向往“仁政” 小说在以蜀为中心,展开三国间的错综复 杂的争斗故事时,把蜀主刘备塑造成一个仁君 的典范。他爱才也爱民,是作者理想中的“仁德” 明君,手下大将也有救国救民之心,寄托了作者 仁政爱民的思想。,明代文学,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政治上向往“仁政” 与刘备相对照的是残暴的奸雄曹操,工于权 谋,奸诈,残忍,毫无惜民爱民之心。这种对于蔑 视黎元、残杀无辜的乱臣贼子的愤恨

7、,反映了广大 民众对于“仁政”的渴望。,明代文学,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人格上注重道德 在人格构建的价值取向是恪守以“忠义”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规 范。全书写人论事,都鲜明的以此来区分善恶,评定高下,而不 问其身处什么集团,也不论其出身贵贱和性别,特别是对于诸葛 亮的忠和关羽的义,作者倾注了全部的感情,把他们塑造成理想 人格的化身。,明代文学,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才能上崇尚智勇 走出乱世,还得凭借军事上的实力和谋略上的成功,小说对 于智和勇,都是予以歌颂的。比较起来,小说更突出了智慧的重 要性。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其惊人智慧和绝世才能,实际上也 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各种斗争经验和智慧的总结。

8、,明代文学,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关于“拥刘反曹” 在三国的三方中,怎样来分辨“正”、“邪”,则是由一种尊崇“正统”的封建 道德观决定的。历史上的曹操,本来是一个蔑视传统伦理的“奸雄”式人 物,他虽然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情,却不大容易在传统道德标准中得到 肯定;刘备虽然没有太大的政治成就,却因为他与汉皇室的一点可疑的 血统关系,更容易被树立为正面人物。由此来分辨正邪,体现出皇权神 圣的意识。不过,小说通过对曹操的残暴奸诈的描绘和对刘备的宽厚仁 爱的赞扬,也表现出作者、也是民众的对于“仁政” 的向往。,明代文学,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在悲怆和迷惘中追寻传统 作者寄托美好的理想,但历史的发展

9、恰恰事与愿违,无可奈 何的将其归纳为天意,表现了一种困惑和痛苦,带着一种悲怆和 迷惘的心理,苦苦追寻和互换传统文化精神。三国演义是一 部悲剧,互换民族大众传统文化精神的史诗。,明代文学,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 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罗贯中并非全然羽翼信史,而是采用了诸多手法,使得故事的讲述充满意味,比如对历史时间巧妙剪裁布局;大胆采用信史所无的传说;本末倒置;张冠李戴;等等,明代文学,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 类型化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单一性:指重要人物都有一个突出的主要而突出的特征,其在形象内部诸因素中占决定性位置,此一特征足以

10、支撑起整个任务形象,类似中国戏剧中的脸谱化与程式化。 稳定性:指主要特征稳定不变,缺乏纵横方向的变化,处于古典的静穆状态; 和谐性:指人物内部诸因素基本处于古典式的和谐之中,回避了性格的复杂性,在冲突与和谐的对立中,力求和谐。主要表现在:回避现象与本质的矛盾,回避理智与感情的矛盾。,明代文学,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 从全知全能到限知视角的叙事方式。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限知视角的初步采用。 扇形网状的结构方式。 杰出的战争描写艺术。 文白相杂的语言。典雅而不失灵动,与体制和谐,亦便于直接从史书中摘录材料。,明代文学,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地位和影响 文学的:

11、是中国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 是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 是历史演义的开山之作。 非文学的: 战争,特别是农民战争的教科书。 对民间信仰的影响。,明代文学,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水浒与三国同为元末明初产生的中国长篇小说的双子星座,它们共同奠定了中国通俗长篇小说的艺术形式和民族风格,培养了人民群众在通俗叙事文学方面的审美心理和鉴赏习惯,形成了富于中国民族特色的小说艺术传统。,明代文学,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成书 水浒是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作为题材的英雄传奇小说。宋 江起义是历史上实有的事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过有关的史 料不多,各书记载较简略,而且差异颇大,如有关起义的地域, 就有齐魏、淮南、太行

12、山的不同,结局也有被招安,或被招安后 征方腊,或被擒诛杀等诸种说法。与史料记载相比,水浒故事在 民间的流传就显得十分丰富、生动。,明代文学,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成书 小说的素材来源更得力于民间传说和艺人们的编写、演出, 包括街头巷尾的口头传说、说话艺术中的“小说”、 “说铁骑”类目, 讲史话本中相关内容,元杂剧的水浒戏,民间的其他说唱艺术等 。,明代文学,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作者 由于有这么多水浒故事的流传,经过从南宋到元末明初的长 期积累之后,将它们进行综合的整理、改编,并作艺术再创造, 成为一部主题集中,故事统一、完整,人物、场景、情节描写血 肉丰满、生气盎然、细腻生动的长篇小说就

13、成为势所必然,这样 的任务最后落在某些或某位有思想有文才的文人身上,于是出现 了水浒传,在中国文学史上放射出夺目的光彩。,明代文学,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作者 这些或这位文人是谁?据明代著录的早期刊本的题署以及有关记 载,是施耐庵与罗贯中,有的是二人连署,如“钱塘施耐庵的本, 罗贯中编次”(高儒百川书志、嘉靖间),有的只说是罗贯中 或施耐庵二人之一,后金圣叹则说是施作罗续。,明代文学,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版本:大体可从简本、繁本和回数两个方面去划分,明代文学,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奸逼民反与替天行道 水浒最早的名字是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 最能体现作者这一编写主旨的是宋江这一形象

14、。他的性格在既矛 盾又统一的忠和义的主导下曲折的发展,明代文学,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奸逼民反与替天行道 水浒在歌颂梁山英雄的同时,深刻揭露了上自朝廷、下至地 方的一批批贪官污吏、恶霸豪绅的不忠不义。,明代文学,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奸逼民反与替天行道 忠和义从来就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观念中的重要范畴,自宋 元以来在社会上特别盛行。作为一部长篇小说,故事又在民间经 过几代人的累积和加工,全书的思想内容并被忠义二字能概括, 在很大程度上歌颂了英雄,不少都是“力”和“勇”的象征。,明代文学,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艺术成就 从编创性质和小说类型看,水浒传是一部基本上不依凭 于史料而在民间文艺作品

15、长期积累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和再创作的 英雄传奇。在成书时,融入了作者对社会生活的实际认识和深刻 的人生体验,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想象,体现了杰出的创造才能。,明代文学,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艺术成就 提高了叙事文学对社会生活的艺术表现力 。水浒传 对社会生活反映广泛深入,特别是在对社会下层生活市 井风俗、江湖气习方面进行了细腻、生动的描写。,明代文学,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艺术成就 水浒传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塑造出生动逼真,光彩照人的 江湖英雄群像是水在艺术上最为成功之处。这一点从水浒 出版后就被许多有眼光的文人所盛赞。容与堂本第三回回末总评: “描写鲁智深,千古若活,真是传神写照妙手。”,明代

16、文学,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艺术结构 全书以义军的发生、发展、壮大、招安和失败作中心 线索组织情节,段落清晰,结构完整,特别是七十回 以前,故事精彩、结构严密,呈现一种连环套式的特 点。,明代文学,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语言 以北方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提炼,创造出一种通俗、简练、 生动而富于表现力的文学语言,无论叙事、状物、写景、写 人都能惟妙惟肖,逼真传神。特别是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明代文学,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四大奇书”之一 “神魔小说”代表作,明代文学,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成书 本源:源于唐代玄奘印度取经的真实故 事。旧唐书方伎传:唐僧,俗姓陈, 名祎,法名玄奘,洛州缑氏(今河南偃 师县)人。13岁出家,贞观三年(629) 只身到印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