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阅读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61712337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PT 页数:139 大小:8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39页
古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39页
古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39页
古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39页
古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文阅读(1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备考专题讲座 古文阅读 2008.9 北京,基本要点,1.古文复习的几个要点 古文考查是一项知识积累和判断能力紧密结合的考查; * 知识积累三要素: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 * 文言知识积累三要素中,最重要的是文言实词的积累; * 文言文阅读要求的判断能力是:确认、整合和发散。 *,顿绝方苏,每次到行丧礼边哭边跳时,总会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叩头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例11994每至哭踊,顿绝方苏。,饥渴而顿踣 捕蛇者说,例,2.文言实词的知识积累 考查范围为常见文言实词,即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或其他名篇中常出现的文言实词; * 考查重点为古今词

2、义有差异又有关联的部分: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 * 既考查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况又考查结合文意理解的能力。知识积累与能力提高并重。 *,3.文言虚词的知识积累 考查范围为常见文言虚词,即考试大纲规定的十八个虚词; * 考查重点是十八个文言虚词中一般用法中比较特殊的那些用法; *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 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学习和复习的重点不是罗列虚词知识,而是结合理解相关文意。 *,A.哀:悲伤 B.辞:推托 C.识:见识 D.乃:就,君将哀而生之乎 捕蛇者说 公辞焉 殽之战 汝识之乎 石钟山记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师说,答案: B,A.讽:劝告

3、B.哂:讥笑 C.遇:优待 D.务:致力,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夫子何哂由也 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荆轲刺秦王 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过秦论,答案: C,拔石城 廉颇蔺相如列传 齐人勿附于秦 六国论 乘鄂渚以反顾兮 涉江 追亡逐北 过秦论,A.拔:被攻取 B.附:归附 C.乘:巡视 D.北:指败逃者,答案: C,不译(连词),不译(连词),趁(介词),于是(连词),替(介词),替(介词),用、由(介词),用、由(介词),他(代词),他(代词),呢(助词),他(代词),的(助词),的(助词),替(介词),替(介词),例62002年全国卷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

4、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李将军之谓也?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等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 或: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例72003年全国卷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国君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为佞伪;国君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佞伪就会变为忠诚。 *,试题举例,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募有能捕之者(捕蛇者说),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5、唐雎不辱使命),屈服, 例1 2007年全国卷 文言实词 8 , 例2 2007年全国卷 信息筛选 9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均恩德感动民众的一组是 禁人丧葬不得侈长 诣阙乞还者数千人 百姓耆老为祷请 其为民爱若此 使中黄门慰问 后闻其言而追悲之 A B C D.,当时法令规定,恩德感动民众,皇帝派人慰问,皇帝追思伤情,恩德感动民众,恩德感动民众,法禁,乞均,为均,宋均,上使,上闻, 例3 2007年全国卷 分析归纳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宋均早年任郎官时好读经书,常用休息日从师学习,精通诗礼二经,长于论辩。任上蔡令时执政平稳,不做偏激之事,体现了宽厚的风

6、格。 ,宋均字叔庠,南阳安众人也。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通诗礼,善论难。至二十余,调补辰阳长。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校,禁绝淫祀,人皆安之。迁上蔡令,时禁人丧葬不得侈长,均曰:“夫送终逾制,失之轻者。今有不义之民,尚未循化,而遽罚过礼,非政之先。”竟不肯施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B宋均任九江太守时,认为虎豹鼋鼍所以为害,在于未能善待它们,应屏除贪欲,撤除槛阱;对于共祠唐、后二山的习俗,主张不应当因此肆扰百姓。 *,迁九江太守,郡多虎豹,数为民患,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均曰:“夫虎豹在山,鼋鼍在水,各有所托。且江淮之有猛兽,犹北

7、土之有鸡豚也。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其务退奸贪,思进忠善,可一去槛阱,除削课制。浚道县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均乃下书曰:“自今以后,为山娶者皆娶巫家,勿扰良民。”于是遂绝。,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C宋均在尚书令任上正直敢言,任地方官又有治绩,故而深受皇帝赏识。他因病请求辞职时,皇帝给他优厚待遇,不仅派人问候,同时仍想委以重任。 ,显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书令。每有驳议,多合上旨。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数月,出为河内太守,政化大行以疾上书乞免,帝使中黄门慰问,固留养疾。司徒缺,帝以均才任宰相,均流涕而辞。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

8、的一项是 * D宋均认为烦苛的人,可能廉洁守法,而那些狡诈刻毒的人,却会带来灾祸;早年任尚书令时即想以此向上陈告,只是限于当时形势,因而未敢上奏。 *,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以为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及在尚书,恒欲叩头争之,以时方严切,故遂不敢陈。帝后闻其言而追悲之。 *,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狱中杂记),澭水暴益(察今),谨使良奉白璧一双(鸿门宴),终不敢诘(狱中杂记 ),恭敬, 例4 2007年全国卷 文言实词 8 ,怀异志,谩骂使者,怀异志,非诮高祖, 例52007年全国卷 信息筛选 9 ,诱入吐浑,非诮高祖,捉拿使者,非诮高祖, 例62007年全国卷

9、 分析归纳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 A安重荣虽为武官,但也通晓文吏事务。在处理一起家庭纠纷时,生父不忍杀其子,继母则提剑杀逐,重荣不满继母的行径,厉声将她斥退。 ,虽武夫,而晓吏事,其下不能欺。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重荣拔剑授其父,使自杀之,其父泣曰:“不忍也!”其母从傍诟骂,夺其剑而逐之,问之,乃继母也,重荣叱其母出。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B安重荣愤然于高祖屈尊事夷,每遇契丹使者均极力轻慢侮辱对方,甚至抓捕杀死他们,高祖屈已礼待契丹,而对重荣的一系列做法坚决反对。 *,是时,高祖与契丹约为父子,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重荣愤然,以谓

10、“屈中国以尊夷狄,困已敝之民,而充无厌之欲,此晋万世耻也!”数以此非诮高祖。契丹使者往来过镇州,重荣箕踞慢骂,不为之礼,或执杀之。是时,吐浑白氏役属契丹,苦其暴虐,重荣诱之入塞。契丹数遣使责高祖,并求使者,高祖对使者鞠躬俯首,受责愈谨,多为好辞以自解,而姑息重荣不能诘。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C契丹一直伺机图谋晋朝,本应引起晋朝君臣高度警惕,高祖却表示前朝与虏和亲的做法都是为国家考虑,现今重荣对抗契丹只能是自取其辱。 ,天福六年夏,契丹使者拽剌过镇,重荣侵辱之,拽剌言不逊,重荣怒,执拽剌;又为书以遗朝廷大臣、四方藩镇,皆以契丹可取为言。高祖患之,为之幸邺,报重荣曰:

11、“前世与虏和亲,皆所以为天下计,今吾以天下臣之,尔以一镇抗之,大小不等,无自辱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D安重荣举兵起事,借口朝见,聚集数万饥民前往邺地。高祖派遣部队阻击,在双方交战中重荣被俘遇害,高祖令人漆其首级后将它送给契丹。 *,其冬,安从进反襄阳,重荣闻之,乃亦举兵。是岁,镇州大旱、蝗,重荣聚饥民数万,驱以向邺,声言入觐。高祖遣杜重威逆之,兵已交,其将赵彦之与重荣有隙,临阵卷旗以奔晋军。重荣闻彦之降晋,大惧,重荣以吐浑数百骑守牙城,重威使人擒之,斩首以献,高祖御楼受馘,命漆其首送于契丹。 *, 例72007年全国卷文句翻译11 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

12、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又为书以遗朝廷大臣、四方藩镇,皆以契丹可取为言。 ,又写信送给朝廷大臣、四方藩镇长官,都说契丹 可以攻取。 *, 例72007年全国卷文句翻译11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契丹也认为晋朝多事对自己有利,庆幸重荣作 乱,希望晋朝廷与重荣同时受损。, 例82007年全国卷文句翻译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 ,现在成为百姓的祸害,是酷吏的过失,而劳民伤 财,并不是体恤百姓的根本办法。 *, 例82007年全国卷文句翻译11把第I卷

13、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大多忠心的臣子坚持道义,没有二心,如果害怕 皇帝的威严而不坚持正义,我即使死,也不改变我的 志愿。, 例92007年北京卷 文言实词 6 ,惧馋邪则思正身以黜恶(谏太宗十思疏),持其踵为之泣 (触龙说赵太后 ),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徐而察之 (石钟山记 ),使正, 例102007年北京卷 文言虚词 7 ,极(副词),到(动词),这些(代词,代上文 “刻肌肤,镵皮革” ),不译(主谓间助词),全(副词),全(副词),来(连词),凭(介词), 例112007年北京

14、卷 文言句式 8 ,8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非崇善废丑,(则)不向礼义 B无法不可以为治也,(故)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C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此)教之所成也 D非可刑而不刑(之)也,而, 例122007年北京卷 筛选信息 9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重礼义教化思想的一组是 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 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 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礼义修而任贤德也 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 A B C D ,表明法律的作用有限,反证礼义教化的重要,表明世俗对人的影响,说明重视礼义的结果,说明礼义教化的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