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理学+第一章绪论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61711343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生理学+第一章绪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人体生理学+第一章绪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人体生理学+第一章绪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人体生理学+第一章绪论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人体生理学+第一章绪论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生理学+第一章绪论(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二节 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三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第四节 体内的控制系统,第一节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生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 (一)、概念: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规律和功能的一门科学。 (二)、研究对象: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 (三)、任务:是一门机能学科。,二、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一)生理学的发展史 1、十七世纪初,英国科学家Harvey,用活体解剖和实验的方法找到了血液流通的途径,为人们充分了解人和动物的生理学开辟了新的途径。,2、二十世纪初,俄国科学家巴普洛夫用慢性动物

2、实验的方法,探讨了大脑的功能。(条件反射学说建立)。获1904年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被誉为 “生理学之父”。,3、随着自然科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一些新技术不断应用于生理学的研究中,现在对生理学的研究已处于细胞和分子水平。,(二)具体的三个水平,1、器官和系统水平 2、细胞与分子水平 人体构成:细胞是构成人体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3、整体水平 人体是个统一的整体。 (学习方法:对立统一),第二节 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一)、概念 体液:人体细胞内外含有大量液体,总称为 体液。 分布: 细胞内液:约2/3,约占体重4

3、0。 细胞外液:约1/3,约占体重20。 ,体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组织液: 约3/4,约占体重15。 血 浆: 约1/4,约占体重5。 淋巴液: 少量 胸膜腔、脑脊腔及关节腔内液体 ,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 (细胞外液) 外环境:机体整体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 (外界、大气环境) 稳 态: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 对稳定的状态。,(homeostasis),(二)稳态的意义,1、各种理化性质 2、相对稳定 3、在生理学中的重要地位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三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一、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由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调节特点:快速、局限、准

4、确、精确、协调 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调节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二、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经血液运输 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 调节方式:激素 远分泌:内分泌腺激素血液运输受体 生理效应。 旁分泌:激素不经血液运输而经组织液扩散 达到的局部性体液调节。 神经分泌: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释放入血达 到的体液调节。,神经体液调节,三、自身调节,自身调节:当体内、外环境变化时,细胞、组织、器官本身不依赖神经与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调节特点:范围较小、不十分灵敏 例如:小A的灌注压血管平滑肌

5、受到牵拉血管平滑肌收缩小A的口径小A的灌注量不致增大.,血管的自身调节,第四节、体内的控制系统,在研究生命现象时,看到机体许多功能调节的过程与工程技术中的控制过程有许多共同的规律。从控制论的角度来看,体内存在着数以千计的各种控制系统。因此,学者们也应用控制论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来认识和分析机体各种功能的调节。 从控制论的观点分析,控制系统可分为: 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三大类。,一、非自动控制系统 非自动控制系统是一个开环系统,即受控部分的活动不会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控制方式:单向性,控制部分,指 令,受控部分,机能活动,控制特点:对受控部分的活动不起调节 作用。 在

6、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该方式极少见的,仅在反馈机制受到抑制时,机体的反应表现为非自动控制的方式。 例如:应激时,因压力感受性反射受到抑制,应激刺激引起交感神经系统高度兴奋,使血压、心率,而这些信息不能引起明显的神经调节活动,故血压和心率维持在高水平。,二、反馈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是一个闭环系统,即受控部分的活动会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控制方式:双向性(分:正反馈、负反馈),机能活动,控制特点:正反馈不是维持系统的平衡或稳态,而是破坏 原先的平衡状态。负反馈是维持系统的平衡或稳态。 正常机体中有大量的负反馈机制(压力感受性反 射,体温调节),正反馈机制很少(排尿反射、分 娩、大量失血出现的“恶性循环”)。,三、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是指控制部分向受控部分发出指令的同时,又通过另一快捷通路向受控部分发出前馈信息,及时地调控受控部分的活动。 控制方式:双通路 控制特点: 前馈机制可更快地对活动进行控制,使活动更加快速和准确(如某肌肉完成一定动作)。 有些条件反射也可认为是一种前馈控制(如看到食物就唾液分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