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三首》(《观刈麦》《南乡子》《朝天子》)+课件+1(共30张)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708407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6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三首》(《观刈麦》《南乡子》《朝天子》)+课件+1(共30张)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诗词三首》(《观刈麦》《南乡子》《朝天子》)+课件+1(共30张)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诗词三首》(《观刈麦》《南乡子》《朝天子》)+课件+1(共30张)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诗词三首》(《观刈麦》《南乡子》《朝天子》)+课件+1(共30张)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诗词三首》(《观刈麦》《南乡子》《朝天子》)+课件+1(共30张)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词三首》(《观刈麦》《南乡子》《朝天子》)+课件+1(共30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三首》(《观刈麦》《南乡子》《朝天子》)+课件+1(共30张)(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刈麦 南乡子 朝天子 学习目标: 1.理解内容,把握情感; 2.背诵默写。,诗词3首,整体感知(33分钟),自由诵读三首诗词,说说各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观刈麦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及赞美,通过对劳动人民艰苦劳动的描写,也对当时的黑暗社会进行了揭露和抨击。 南乡子借登亭遥望中原并追忆三国时期孙权旧事,含蓄地讽刺了南宋统治集团的昏庸和软弱无能,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朝天子借咏喇叭,揭露和讽刺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对官府的痛恨情绪。,观刈麦,白居易,课堂研读,观刈麦:就是看割麦子。,(772-846)字乐天,唐代著名诗人。曾担任太子的老师,做官正直,深受好评。晚年隐

2、居洛阳香山寺,因此号香山居士。作品集有新乐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都很有名。诗中大胆地批评时政,表现人民的疾苦。,白居易,写作背景(1分钟),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揭露了统治者对农民的横征暴敛。对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周至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 。,自学指导+检测一(8分钟),1、注意读音及易错字 2、理解把握诗歌内容,观刈(y)麦

3、作者:(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lng)黄。 妇姑荷(h)箪(dn)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xing)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zhu)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bng)遗穗(su),左臂悬敝(b) 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shu)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l)禄(l)三百石(dn), 岁晏(yn)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诗句理解: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交代了写作背景,表明五月是麦收的农忙季节。,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4、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描写了妇女带着小孩赶往田间地头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水送饭的情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青壮年们的劳累和辛苦,他们“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不顾烈日的烘烤,脚踩发烫的土地,不辞辛劳地在南冈麦田低头收麦。,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尽管他们已经筋疲力尽,但为珍惜这昼长的夏天也顾不得炎热太阳的炙烤了。,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一个贫穷的妇女怀抱幼小的孩子,手里提个破篮子在一旁拣拾收麦时遗落的麦穗。,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为了缴纳官税,她家买光了田地,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着别人收割时散落的碎麦来过活,真是

5、令人同情与伤心。,以上描写的两种情景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农民们的艰难生活,他们辛苦忙碌的种田,但仍然没有保障,今天的割麦人很有可能成为明天的拾麦者,这强烈的讽谕尽在其中。,小结1(0.5分钟),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诗人触景生情,由农民们痛苦的生活联想到自己的舒适与安逸,因此感到无比的愧疚与伤怀。诗歌也从上面的叙事转为抒写内心同情的情绪。,自学指导+检测二(6分钟),1.诗描写了几幅画面?分别是什么?,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6、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此为全诗的第一部分,写作者旁观农民收割麦子,目睹农民全家出动忙碌艰辛的劳动场面。,荷:肩挑;箪:古代盛饭的竹篮。,小孩子,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烘烤,lng,zhu,画面一:烈日割麦,揭示了矛盾心理,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以上八句是全诗的第二部分,写作者听到了一个抱着孩子在田里拾稻穗的贫困村妇”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悲惨诉说。,拿着,bng,b,画面二:抱子拾穗,拾麦原因: 赋税的繁重,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此为第三部分,写出了作

7、者对农民的疾苦深表同情,对自己没有”功德”却过着不劳而获的富足生活深感愧疚。,做官的俸禄,年底,从事,做,一直,从来,观 刈 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叙事,抒情,农家辛苦,赋税繁重,官员舒适,对比鲜明,总结,主旨: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1 诗中表明繁重的赋税带给

8、人们不尽苦难的诗句是 2 诗中表现诗人为自己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深感愧疚的诗句是 3 诗中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同样表现隐含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4 白居易买花中有“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的诗句,在观刈麦中,同样道出人民苦难的句子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当堂训练一(4分钟),6 诗中用侧面烘托手法,表现了唐朝时繁重的赋税使人民倾家荡产的诗句是 7 诗中与“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8 诗中以自责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不劳而获的统治者的讽刺和鞭挞的诗句是 9 “田家四月闲人少,采了蚕桑又插田

9、”。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艰辛、繁忙,诗中与此意相似的诗句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1.了解背景(1分钟),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旧历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这首词讽刺了朝廷,委婉地暗示了自己对于朝廷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腔爱国豪情。,2. 听读感知:这首词是如

10、何抒发情感的?,“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然而,却沦陷金人之手。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就像长江的滚滚东流水,永远也流不尽。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 。“悠悠” 指时间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上片:,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赏析理解:,自学指导+检测一(7分钟),“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遥想在京口的开创伟业的东吴孙权,年少时便统帅千军万马,他并不满足占有东南半壁江山,还在不停地出战争雄。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

11、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运用典故,借对青年孙权英雄有为,不惧强敌的盛赞,委婉地暗示了对于朝廷偏安江南的不满 ,同时也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这首词时空纵横开阖,气势宏大,融典故入词,借古讽今,寄情委婉深沉,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下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然而,却沦陷金人之手。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就像长江的滚滚东流水,永远也流不尽。,遥想在京口的开创伟业的东吴孙权,年少时便统帅千军万马,他并不满足占有东南半壁江山,还在不停地出战争雄。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

12、当如孙仲谋。”,大意理解:,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 词中抒发词人纵目环视,楼头山水风光无限,而不见中原故土的感慨的句子是 2 词中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境相似的句子是 3 词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当堂训练(2分钟),朝天子咏喇叭,王 磐,朝天子 咏喇叭写作背景(1分钟),这支曲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 当时宦官当权,在交通要道运河上,他们往来频繁,每到一处就耀武扬威,鱼肉百姓。诗人王磐家住运河边的高邮县,目睹宦官的种种恶行,写了这支朝

13、天子, 借咏喇叭,揭露和讽刺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第1-3句:明写喇叭、唢呐的特点,暗喻宦官身为奴仆而虚张声势。 第4-8句:讽刺宦官依仗权势,作威作福。喇叭到则官船到则民遭殃。 最后三句:写宦官压迫、掠夺人民,致使千家万户家破人亡。 喇叭和宦官不同类,但喇叭的“曲儿小腔儿大”与宦官的“本事小来头大”却有共同点,于是作品在物与人之间找到共性,作者实际上是比照着宦官的嘴脸“咏”喇叭的:以吹(虚张声势)为特征,是官方害民的帮凶,到处作威作福,惹得军民共忿,直到吹得天昏地暗、江山动摇。这首散曲,表面是吟咏喇叭,实际上借物咏怀,讽刺揭露了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丑恶嘴脸,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自学指导+检测(6分钟) 赏析,朝天子咏喇叭 1 曲中运用拟人手法,刻画狐假虎威的宦官形象的句子是 2 曲中运用夸张手法,对封建社会作了“灰飞烟灭,必然灭亡”的预测的语句是 3 曲中表现人们对宦官既怕又恨的心理的句子是,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当堂训练(4分钟),背诵诗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