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五 首(饮酒等五首)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707895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5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 五 首(饮酒等五首)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诗 五 首(饮酒等五首)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诗 五 首(饮酒等五首)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诗 五 首(饮酒等五首)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诗 五 首(饮酒等五首)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 五 首(饮酒等五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 五 首(饮酒等五首)(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 五 首,饮 酒,陶渊明,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 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结庐:构室。 人境:人世间。 而:却。 车马喧:喻世俗交往的打扰。,诗人身居尘世,却不受尘俗的烦扰。,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君:诗人自称。 尔:这样。 心远:心灵超脱尘世。(诗眼),抒发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南山:庐山。 以美丽的自然景物烘托悠闲自得的情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气:南山的气象。 日夕:傍晚。 相与:结伴。 还:飞回巢。 写

2、南山美妙的晚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的田园生活。 真意:包括自然情趣和人生真谛。 辨:辨别,说明。 忘言:不知怎样用言语表达。 诗人在大自然启迪下,已领悟到人生的真意,又何须用语言表达。,总 结:,这首诗中,景、情、理三者巧妙结合, 是作者自叙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行路难(其一) 李白,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有“诗仙”之称。 少年抱负宏大。天宝(742年)由友人道士吴筠推荐,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做一名文学侍臣,以诗赋为朝廷点缀升平。因与权贵不和,被迫“赐金放还”;安史之乱起,参加永王李璘幕府,后受株连,流放夜郎,遇赦东归,后病逝

3、于当途。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风格。有李太白集。,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停、投、拔、顾四个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第一层(前四句),以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的情态,揭示胸中郁积的苦闷。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

4、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这之饯行。,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正面写“行路难”。,“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艰难,,“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某种理想的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借吕尚、伊尹得到重用的故事 表示对前途仍抱有希望。,吕尚,九十岁在磣溪上钓鱼,得遇文王;伊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这两个都是开始在政治上并不得志,而最终大有作为的人物。,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感叹世路艰难。,由憧憬理想回到现实处境,以四句节奏短促的感叹,反映了诗人想继续追求进取,又恐世路艰难的矛盾心理,情绪又趋低沉。,长

5、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借南朝宗悫之语,,表达自己冲破一切阻碍,实现远大抱负的信念,,充满乐观和希望。,岑参,解题:唐玄宗天宝十三年( 754 ),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同任判官的武某归京, 岑参便写下了这首咏雪送别之作。“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一首雪中送别诗。 岑参(715770),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为“高岑”。,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

6、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第一句写风, “卷” , “折” 从正面和侧面写出 了风势之猛。 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下雪早。,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的联想:望着披上银妆的树木,诗人忽然觉得自己好象已置身于大好春光之中,那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竟吹开了这千树万树的梨花,,想象奇特,运用比喻,把满树的白雪比喻成梨花,既写出了雪的洁白、鲜润,也给人一种春意盎然的感觉。,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湿”字写雪花融化

7、,沾湿了罗幕。,“狐裘”写白天,“锦衾”写夜晚,,“不暖”和“薄”,均可见出雪天的奇寒。,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角弓不得控”和“铁衣冷难着”,生动地表现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写野外雪景,极言奇寒。,武判官的“归京” 牵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写送别宴会。,以借代的方式,写出了送别宴会上的热闹情景。,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暮”字,点明时间是在傍晚,,“纷纷”极言雪之大,,“冻不翻”极言天之寒。,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与担忧。,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

8、行处。,诗人伫立远望, 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抒发无限惆怅之情。,已亥杂诗,龚自珍,龚自珍(17921841),号定庵,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杰出的思想家和诗人。官至礼部主事,辞官南归主讲于书院。诗气势纵横,有龚自珍全集。他且开一代新诗风的大诗人,作品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突出的社会现实内涵。在艺术表现上,纵横恣肆,狂放不羁,体现出崭新的独创精神,代表了清诗的成熟个性面貌,被誉为古代的最后一位和近代的最初一位杰出诗人,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里程碑式的地位。,作者简介,已亥杂诗这是龚自珍在已亥年48岁写的大型七绝组诗,共315首。内容涉及范围极广。本诗是其中的第五首,写作者辞官回乡离别京城的复

9、杂矛盾的心情,,写作背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惨白的太阳渐渐西沉,那胸中的离愁就像一江春水浩荡汹涌;骑马驶向东方,就是要驶向那遥远的天涯海角。,满怀无限的离愁别绪,在白日西斜时与久居的北京城告别。,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正是暮春时节,落花满地,然而这落花并不是无情无义的东西,它们会变成肥沃的泥土,培育护养着自己的生身之木,使它更加欣欣向荣。,以落红化作春泥自喻,抒发了作者关心国家前途命运、不忘报国的崇高胸怀。,“落红”是作者自比脱离官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 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 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 称杜拾

10、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杜甫生于士大夫家庭,怀有“致君尧舜上”的理想,却因奸臣李林甫当道,屡试不第,756年才得一小官,“安史之乱”时被俘,757年逃出虎口,投奔肃宗,任左拾遗。759年,关内大饥,遂弃官西行至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盖一间茅屋栖身。后遇大风吹破此屋,乃作此歌。,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第

11、一段译文,第二段译文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这样当面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处,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第三段译文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灰濛濛的,渐渐黑下来。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跛了。一下雨屋顶就漏雨,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像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捱到天亮。,第四段译文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遮盖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推己及人,希冀“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