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7号线十四标段施工临时用电应急预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707331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铁7号线十四标段施工临时用电应急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地铁7号线十四标段施工临时用电应急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地铁7号线十四标段施工临时用电应急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地铁7号线十四标段施工临时用电应急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地铁7号线十四标段施工临时用电应急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铁7号线十四标段施工临时用电应急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7号线十四标段施工临时用电应急预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地铁7号线十四标段临时用电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一、目的 为有效应对和处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作造成的各种安全事故,在事故发生后,按照应急程序进行快速处理,防止事故进一步恶化或扩大,尽最大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二、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一)事故类型 施工用电工程可能出现的事故类型主要有:1漏电、人体接触引起的人员触电事故;2布设及用电不规范导致的火灾事故;3超负荷用电导致的电气设备损坏或临时用电系统破坏瘫痪。(二)危害程度分析1.未按规定布设和维修保养电气设备(工具)、用电线路及设备易造成漏电,导致触电事故和用电火灾事故。2违规操作和误操作易造成触电和用电火灾事故。3未设置用电保护装置和

2、保护系统,超负荷用电易造成用电设备、电气装置和用电系统破坏瘫痪。4电气设备、用电装置、配电线路受到风沙、雨雪、雷电、水溅、污染、强烈阳光照晒和腐蚀介质侵害,机械意外损伤,易造成绝缘损坏,导致漏电触电事故。由于施工现场是多工种交叉工作的场所,作业人员多,一旦发生触电事故和用电火灾事故,危害程度极大,易造成人员群死群伤和重大财产损失。三、应急处置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范,预防为主”的原则; “信息畅通,快速反应,减少危害”的原则; “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积极自救”的原则。四、组织机构及职责(一)应急组织体系总指挥 副总指挥 副总指挥 后 勤 保 障 组张业学抢 险 抢 救 组魏杨敏技 术

3、组窦 涛通 信 联 络 组段荣福临 电 班 组 各分部应成立相应的应急救援组织体系(二)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1.机构组成总 指 挥: 副总指挥: 为使现场有序,行动有效,下设四个小组。通信联络组 组长: 成员: 技 术 组 组长: 成员: 抢险救援组 组长: 成员: 后勤保障组 组长: 成员: 各分部必须成立以上相应的应急机构和工作组。2.工作职责(1)总 指 挥:启动和解除应急预案,指挥应急救援,配合上级和政府部门。(2)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协调小组各成员的具体行动,并实施决策。(3)通信联络组负责收集、分析和传递现场信息,确保与总指挥或副总指挥、集团公司以及外部联

4、系畅通; 负责组织对事发现场的拍照、摄像工作;负责对外界的信息发布和报道;事故扩大应急后,负责向周边居民、社区的对外信息公告。(4)技术组 提出抢险抢修及避免事故扩大的临时应急方案和措施; 指导应急方案和措施的实施及完善; 绘制事故现场平面图,标明重点部位,向外部救援机构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技术资料; 负责应急过程的记录、应急结果的评估及复工方案。(5)抢险救援组 实施抢险救援应急方案和措施; 寻找受害者并转移至安全地带; 负责抢险救援现场的安全防护,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 抢险救援结束后,报告总指挥、副总指挥,并对结果进行复查和评估。(6)后勤保障组 提供必须的抢险救援物资及设备;保证现场救援人

5、员必须的防护、救护用品及生活物质的供给;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维护现场治安秩序;负责与外部医疗、公安、救援等机构的联系协调,在专业医护未到达前,对受害者进行必要的抢救护理(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防止受伤部位受污染等);负责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五、预防与预警 (一)危险源监控用电设备5台及以上或设备总容量50千瓦及以上编制施工临时用电组织设计,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按组织设计和技术交底实施后,项目负责人员组织检查验收。使用过程中,专职安全员负责监督检查,现场专业电工每天进行巡检维护电气设备和装置、用电设备、配电线路、用电工具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上报。预防控制措施:

6、1按照现行的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并按规定批准、指挥部(分部)组织现场验收合格后实施。2实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安全技术交底由专业电气工程技术人员负责。3安装、维修、移动、检测或拆除临时用电工程和电气设备必须由电工完成。电工必须持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上岗。非电工严禁接拆电气线路、电气设备等。4在使用设备的过程中用电人员必须负责保护所用设备的负荷线、保护零线、漏电保护器、开关箱和有关防护设施。5变压器容量、导线截面和电器的类型、规格要依据计算负荷严格选择,安装前必须实行绝缘性能检测。6一切线路敷设必须按技术规程进行,按规范保持安全距离,距离不足时,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

7、隔离防护。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它设施之间、工作人员与带电体之间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距离不足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隔离防护。7根据不同的环境,正确选用相应额定值的安全电压作为供电电压。安全电压必须由双绕组变压器降压获得。8在有触电危险的处所或容易产生误判断、误操作的地方,以及存在不安全因素的现场,设置醒目的文字或图形标志,提醒人们识别、警惕危险因素。9采取适当的绝缘防护措施将带电导体封护或隔离起来,使电气设备及线路能正常工作,防止人身触电。10采用适当的保护接地措施,将电气装置中平时不带电,但可能因绝缘损坏而带上危险的对地电压的外露导电部分(设备的金属外壳或金属结构)与

8、大地作电气连接,减轻触电的危险。11施工现场供电必须采用TNS的三相五线的保护接零系统,把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区分开,通过保护接零作为防止间接触电的安全技术措施,同一工地不能同时存在TNS两个供电系统。注意事项有:(1)在同一台变压器供电的系统中,不得将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零,而将另一部设备作保护接地。(2)采用保护接零的系统,总电房配电柜两侧做重复接地,配电箱(二级)及开关箱(三级)均应做重复接地。其工作接地装置必须可靠,接地电阻值4。(3)所有振动设备的重复接地必须有两个接地点。(4)保护接零必须有灵敏可靠的短路保护装置配合。(5)电动设备和机具实行一机、一闸、一漏电、一保护,严禁一闸多机,闸

9、刀开关选用合格的熔丝,严禁用铜丝或铁丝代替保险熔丝。按规定选用合格的漏电保护装置并定期进行检查。(6)电源线必须通过漏电开关,开关箱漏电开关控制电源线长度30m。12各种高大设施按规定装设避雷装置。(二)预警行动1.预警信息的发布预警信息范围:(1)出现 “一”分析的事故类型及危害。(2)施工用电现场出现地震、暴雨(雪)、大风(沙尘暴)、雷电等气象。(3)配电线路和用电设备、电气设备连续跳闸、突然冒烟、发生火灾等。(4)其他可能引起施工用电事故的灾害性事故及突发性严重隐患。当发现和采集到以上预警信息范围内容时,通过预警系统网络、预警程序、预警方式、预警内容立即发布预警信息。2.预警行动(1)各

10、分部、指挥部及其管理部门接到可能导致施工用电事故及险情的信息后,及时确定应对方案,通知有关部门、单位采取相应行动预防事故发生,并按照预案做好应急准备;必要时,要及时报告上级及当地政府。(2)公司及其管理部门接到可能导致施工用电较大及以上事故信息后,密切关注事态进展,及时给予指导协调,并按照预案做好应急准备工作;事态严重时及时上报上级单位和当地政府,并报告供电单位采取措施。六、信息报告程序(一)报警程序及时限 事故发生后或有可能发生事故时,目击者、操作人员立即报告现场负责人,经现场负责人查看确认后,立即用最快方式通知分部和指挥部,分部、指挥部马上启动应急抢险预案,并由指挥部立即上报上级或当地政府

11、有关部门。(二)报警方式及内容1.对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及周围群众采用口头、喇叭等报警方式。2.对上级单位和当地政府、供电部门、外部救援机构采用固定值班电话、手机、传真等报警方式。火警电话:119;急救中心电话:120。 3.内容:发生时间、地点、事故类别、简要经过、人员伤亡;发生单位名称,事故现场项目负责人姓名;工程项目和事故险情发展事态、控制情况,紧急抢险救援情况;原因、性质的初步分析;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七、应急处置(一)响应分级发生一般事故及险情时,启动工程指挥部、公司级预案并上报集团公司。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及重大险情时,启动集团公司综合预案。在内部分级响应时,还应报告当地政府应急

12、救援机构。(二)响应程序1.应急指挥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及险情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范围和可控情况,提出具体意见,并做出如下安排:(1)对事发分部做出具体的处置指示,责成本级有关部门立即采取响应应急措施;(2)各应急工作组到位并开展工作;(3)向上级报告,必要时,请求供电部门和政府支持;(4)落实上级单位、政府部门及应急机构的有关指示,及时与事发分部和有关方面联系,掌握事故动态,督办落实情况。2.应急行动(1)事故及险情发生后,指挥部在报告的同时,按照制定的应急预案开展自救。尽快组织抢救伤员,判定事故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保护好现场。(2)按预案规定职责明确各应急工作

13、组救援任务,开展救援。3.资源调配 组织调配、征用本单位或协作单位抢险救援队伍,调配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器材、药品、医疗器械、抢险车辆等物资,以及占用场地。4.应急避险(1)在疏散人群过程中,要选择开辟专用安全通道,合理有序引导撤离,防止相互践踏或二次事故受到伤害。(2)在现场抢救伤员的过程中,要正确施救,避免受伤人员加重伤害程度。(3)参加应急抢险救援的工作人员,应当装备齐全各种安全防护用品或消防器材、绝缘工具和安全设备,事发现场应当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4)在控制事态发展应急过程中,先要确认断电,防止抢救人员触电。即: a)未采取绝缘措施前,救护人不得直接触及触电者的皮肤和潮湿的衣服。 b

14、) 严禁救护人直接用手推、拉和触摸触电者,救护人不得采用金属或其他绝缘性能差的物体(如潮湿木棒、布带等)作为救护工具。c) 在拉拽触电者脱离电源的过程中,救护人宜用单手操作。d) 当触电者位于高位时,应采取措施预防触电者在脱离电源后,坠地摔伤或摔死(电击二次伤害)。e) 夜间发生触电事故时,应考虑切断电源后的临时照明问题,以利救护。5.扩大应急若事故比较严重,指挥部没有能力、无法采取措施组织救援和无力控制事态时,应立即扩大应急,并及时向集团公司和政府、供电部门、社会应急救援机构(如119、120、110等)报告,请求启动他们的应急救援预案。主要情形有:(1)施工用电线路及设备设施引起施工现场大

15、面积发生火灾,可能影响周边环境,导致救援及周边人员伤害的;(2)用电系统瘫痪或由于漏电引起群体人员触电的。(三)处置措施各级应急组织应针对事故特性,及时、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与安全转移伤员,最大可能降低人员伤亡、减少事故损失。1对事故危害情况进行初始调查评估,包括事故范围及事故危害扩展的潜在可能性以及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2封锁事故现场,建立现场抢险救援工作区域,实行警戒。工作区域内,严禁一切无关人员、车辆和物品进入,同时,开辟应急救援人员、车辆及物资进出的安全通道,维持事故现场的社会治安和交通秩序。3紧急疏散人员。发生事故时,应立即确定事发地作业人员和周边群众的疏散区域,下达人员疏散的指令,组织人员疏散和清场检查,并做好疏散过程中的医疗、卫生保障和救助。4采取措施,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